據網信中國:經查實,知網(CNKI)主要運營主體14款App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個人信息、未經同意收集個人信息、未公開或未明示收集使用規則、未提供賬號註銷功能、在用戶註銷賬號後未及時刪除用戶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9月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知網(CNKI)依法作出網路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責令停止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行為,並處人民幣5000萬元罰款。
知網聲明:誠懇接受 堅決服從
這顯示了我國對於數據保護和網路安全的嚴肅態度。知網(CNKI)是中國最大的學術資源庫,其用戶包括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等,因此對於個人信息的保護尤為重要。這次知網被罰款,主要是因為其在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方面存在違法行為,如未經同意收集信息、未公開或明示收集使用規則等。
這個事件對知網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不僅可能會影響其業務,也可能會對其聲譽造成損害。但同時,這也是對其他類似平台的警示,提醒他們必須嚴格遵守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
但這不是知網的第一次違規,以前知網就曾被多次處罰:
2019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退休教授趙德馨發現自己的許多著作被知網所收錄,且未獲得任何版權費。趙教授對此提起訴訟,最終法院判決知網構成侵權,並賠償趙教授70萬元。此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根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責令知網停止獨家合作行為,不得限制學術期刊出版單位、高校等與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展學術資源合作,並處以其2021年銷售額17.52億元5%的罰款,計8760萬元。
2021年,有多位網友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中發聲,稱自己的論文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錄進知網,且沒有收到任何稿費和授權通知。其中一位學生表示,自己的論文是向學校交的作業,未經正式發表,但該論文卻被收錄進了知網,下載時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2022年5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對知網是否構成壟斷進行了詳細分析,並最終判決知網構成壟斷,並要求其停止獨家合作行為,公開道歉,並賠償原告損失共計2100元。
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事件也顯示了中國政府對於網路安全的重視。
在當前全球數據安全形勢嚴峻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將網路安全作為國家戰略,這對於保護公眾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網路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這個新聞反映了中國對於個人數據保護和網路安全的嚴格立場,同時也揭示了中國對於網路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