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2023年09月05日12:40:05 科技 1010

一、


美國制裁晶元多年後,就在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訪華時,華為Mate60 Pro突然上市,引發轟動,被美國人認為是扔在華盛頓上空的一枚「核彈」!

華為連發布會都沒開,直接上貨,產品參數等都沒有官宣,但網友表示這款新機用的是麒麟9000s晶元,妥妥的5G網速,這意味著,在美國的極限封鎖下,華為突圍成功,麒麟晶元回歸了。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來源:微博

消息之所以如此令人振奮,是因為中國苦晶元制裁久矣,這些年來被某些國家死死卡住脖子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晶元之痛,是企業的痛,也是國家、民族的痛點,其實,我們在晶元領域起步並不晚,也並不缺少出類拔萃的人才。

1956年,我國緊跟國際最先進半導體研究的步伐,從一片空白開始,一度殺入了國際半導體領域第一梯隊。

而帶領中國半導體「破冰」的學科奠基人,正是被稱為「中國晶元事業的開山鼻祖」「中國半導體之母」謝希德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她不光是中國晶元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復旦大學第一位女校長,為該校改革發展立下汗馬功勞,被譽為「中國的哈佛大學校長」

她的一生堪稱傳奇,也飽嘗苦難。


二、


謝希德1921年出生於福建泉州,父親名叫謝玉銘

很多人或許還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他是中國早期的物理學家,曾精準測定了氫原子光譜的結構,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人」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可以說,在物理學領域,他是絕對的先鋒人物。

後來在20世紀80年代,已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曾與謝希德有過一段對話。

他對謝希德說:「我剛發現20世紀30年代,其實已經有一些華裔學者,他的研究快要接觸到諾貝爾獎,你知不知道一個叫謝玉銘的人?」

謝希德回答:「我知道,他是我父親。」

虎父無犬女,謝希德年幼時就受父親影響,常在父親書房看書,上學後更是爆發出學霸屬性,考試門門拿第一名。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謝玉銘經常對女兒說:「中國需要科學。」

父親的話被她烙在了心裡,但也是這句話,為日後她與父親徹底決裂埋下了伏筆。

此後,她隨父親遷往北京,在北京貝滿女中就讀。上學期間,謝希德還認識了同樣智商超群的曹天欽,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短暫的相逢卻成就了兩人一生的緣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謝玉銘當即決定帶著女兒去武漢避難,之後輾轉到達長沙貴陽等地。

在戰火紛飛之中,顛沛流離之際,謝希德遭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厄運。


三、


或許是因為長時間東奔西走,她被確診為右腿骨關節結核。這在當時堪稱不治之症,如若調養不好,必將終身殘疾,行動不便。

為了治病,她只好輟學在家,每天躺在床上休養,但仍堅持讀書寫字。

遠在北京的曹天欽,在得知謝希德生病後,經常寫信給她鼓勵。在一封封寫滿關懷的信件里,兩人的關係,也逐漸升溫,變成了戀人。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幾年後,謝希德的身體恢復了一些,逐漸能艱難站立,便在老爸謝玉銘的安排下,插班進入到廈門大學數理系學習。

廈大讀書期間,謝希德在日記里寫道:國家正處於巨變中,人類的歷史正在重寫,中國的前途有待於這輩青年的努力。

從廈大畢業後,她在滬江大學給美國教授任教擔任助教,經教授推薦獲得了到美國史密斯學院讀研的機會,因此拒絕了男友曹天欽的求婚,此後她考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專攻理論物理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曹天欽向謝希德求婚前,也當過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的助手,為其寫作《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提供過不少幫助,這份機緣也在多年後,救了他和謝希德的命!

曹天欽眼看女友要追求更高的學問,於是通過李約瑟的推薦,也去英國劍橋大學深造,主攻生化學科。

如此一來,兩人距離越來越遠了,但他們對彼此的愛意,並沒有減退,反而越來越濃。曹天欽在英國讀書期間,總給謝希德寄去明信片,稱我最渴望可以早日共享生活,幸福地娶你為妻。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謝希德收到明信片,笑得合不攏嘴。

那時他們還約定,等各自拿到博士學位後,就立馬回國結婚。

但人算不如天算,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謝希德和曹天欽打算一起回國,卻遭到美國的阻擾!


四、


新中國成立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美國突然頒布了一條法令,稱禁止中國理工類留學生離境,錢學森等一大批科學家被軟禁。

已經一腳邁入美國乃至全球頂尖物理學術圈的謝希德,也成了主要針對對象,當時美國方面脅迫謝希德,要她為美國效力,但遭到謝希德嚴厲拒絕。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此時此刻,要想從美國直接回到中國已經不可能了,只能想其他辦法。

謝希德與遠在英國的曹天欽通信商討後,決定自己去英國找他,而後「曲線救國」,從英國回到祖國的懷抱。

不過,這個難度也非常大,礙於國際局勢,先不說美國方面放不放人,英國方面也不可能隨便接收她。

最終,還是曹天欽主動找到舊友李約瑟,請求他幫助,稱自己要在英國與女友謝希德結婚。

此時已是皇家學會會員的李約瑟,聽完曹天欽的請求後,馬上去了英國內政部,以自己的名義為謝希德來英國擔保。

就這樣,謝希德如願到達了英國與男友相聚。

1952年,31歲的謝希德和32歲的曹天欽,在李約瑟的見證下,正式舉行了婚禮。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短暫度過蜜月期後,他們決定回到中國。

菲律賓任教的父親謝玉銘知道後,強烈要求女兒不要回國,但謝希德認為,祖國需要科學,自己必須回去報效祖國。

最後,他對父親說:「自古忠孝難以兩全」,竟與他斷絕父女關係,毅然從英國回到了中國。

一回國,她與丈夫曹天欽,就馬不停蹄投入到新中國的科研發展之中……


五、


曹天欽回來後,進入到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所工作,也就是現在的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他被聘為副研究員,開始籌建中國人自己的生化實驗室。

他對肌肉蛋白質、膠原蛋白質、神經系統蛋白質等項目的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之後多年裡,他更是成為了國家著名的生物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謝希德則被邀請到復旦大學任教,因為早年生病腿落下了殘疾,腿部不能彎曲,她每次只能站著上課。

對此,她打趣說:「坐著講課會影響氣氛!」

在復旦大學教學期間,謝希德眼看著校內師資匱乏,很多基礎課無法開展,於是主動挑起了大梁,先後開設了普通物理的光學、力學、理論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等七八門課程。

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沒有教材,她就親自編寫講義,講一門課,就親手寫一門教材。

很快,她就接到了更艱巨的任務,正是這個任務,讓中國快速步入晶元行業!

1956年,國家制定了12年科學發展規劃,立志要改變科技落後的現狀,謝希德被邀請去北京大學,與另一著名物理學家黃昆一起,主持創立中國第一個半導體專門化培訓班。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半導體是二戰之後誕生的新科技,決定著國家的未來,也成為各國科技的必爭的科技高地。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擔任培訓班主任的黃昆和副主任謝希德,深知這項任務的重要性,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半導體研究工作中。為了聚精會神搞科研培訓,減少干擾,謝希德竟將剛滿5個月的獨子曹惟正放在上海家裡……

當時,國內在半導體領域一片空白,沒啥參考資料,主要參考資料只有國際物理期刊上的論文,謝希德就向黃昆提議,要不咱們自己編寫一本科學而系統的教材。

黃昆非常支持,自那以後,謝希德白天給培訓班的學生上課,空隙時間就翻閱與半導體相關的文獻,看到什麼就寫下來,最後系統地整合到一起……

1958年,她和黃昆一起合著的《半導體物理學》終於問世了!這本書,堪稱我國半導體領域最早的一本專門著作,更是之後數年裡,我國半導體物理專業的學生和科研人員,必讀的權威教材!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它直接推動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在謝希德和黃昆的理論加持下,我國半導體產業也迅速跟上,還研究出了第一枚單晶硅,第一塊半導體材料,第一隻晶體管……

值得一說的是,這個培訓班出來的數百名學生,日後多數都成了我國半導體領域的棟樑之材。

然而,就在這本著作問世後,謝希德又病了。


六、


她患上了腎結石,需要緊急做手術,所以隨後返回了上海治病。

但回來後,謝希德並沒有休息多久,就又投入到半導體研究工作當中,她很快被任命為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長。

為了將自己了解的半導體知識傳授給更多人,1959年,38歲的她還寫了一篇《半導體的將來》文章,她提到,未來的二十一世紀,由半導體做成的材料,將廣泛應用於無人飛機、汽車,甚至是AI智能上面。

而這些,在今天,真的全部都實現了。

只能說,謝希德先生太有遠見了!

那之後,她還聯合固體物理學家方俊鑫一起,合著了《固體物理學》一書。這本書在此後近三十年時間裡,都被國家教委評為「優秀教材」。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因為像謝希德這樣的人的無私奉獻,當時我國半導體事業的發展,完全與日本處於同一梯隊,並沒有落後於世界太多。

因此,人們都親切稱呼她為「中國半導體之母」!

怎料,國內時局風雲變幻,1966年,一場曠日持久的運動爆發,謝希德因為有美國留學經歷,竟被關押了起來,她被就近關到學校的物理低溫實驗室里,一連九個月,都無法出來。

更糟糕的是,這一時期,她剛剛確診患上了乳腺癌,痛苦不堪。

而她的丈夫曹天欽,也被關進了「牛棚」,生死不明……

當時她家裡的保姆不堪羞辱,自殺身亡,謝希德得知後,第一次嘆氣道:「我的命為什麼那麼苦?」

但為了心中未完成的科研事業,她咬咬牙,勸慰自己,我要爭取活十年。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幸運的是,1972年,中國外交開始活躍,就在這一年,李約瑟訪華,他向周恩來提出,想見一見老朋友曹天欽和謝希德。

這次見面後,他們夫妻二人的狀況也稍微好轉。

可重見天日後,謝希德卻哀痛不已,因為她發現,如今歐美等國已經開始新的半導體研製,曾和我們同一梯隊的日本,在半導體上,早已領先我們好幾代了。

那時日本一個半導體工廠的月產量,相當於我國當時600家半導體工廠年產量的10倍!差距竟然如此之大,令人堪憂啊!

因此,謝希德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


七、


1983年,62歲的她被選為上海復旦大學校長。

她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女校長。

自從擔任校長後,謝希德不顧所有人反對,牽頭開設了全新學科——表面物理學。

這個學科在當時聞所未聞,很多人不看好,但她就是要開設。她介紹說,這個學科對鋼材的耐腐蝕、新能源的開發,以及半導體器件工藝的改造和催化有著巨大影響。

如此一來,半導體不再僅僅只是理論,而開始走向與實際相結合的道路。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多年後,有專家評價說:謝希德這一學術轉型的社會價值,不亞於她在上世紀50年代,對中國半導體學科的貢獻!

與此同時,她更是力排眾議,對復旦大學進行系科細化調整,大膽打破只有文理兩科的陳舊蘇聯模式,立志要將復旦大學變成一流院校,於是先後成立了技術科學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等一系列學院,並在1986年,成立了中國高等教育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

在她的推動下,到1988年,復旦大學真正成為了一所綜合性大學!

為了時刻不落後世界,她還打造中美交流平台,在學校成立了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親自擔任主任。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這也是中國高校最早專事美國研究的機構,為中美的交流做出了極大貢獻!

在此期間,謝希德經常拖著病重的身體,一瘸一拐,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波蘭等國家,幾乎走遍了大半個地球,就是為了將最新的學術帶回祖國。

美國期刊《今日美國》讚譽她是:「中國的哈佛大學校長。」

除了專註於學術,她也十分關注中國女性的命運,總是鼓勵廣大女生,要打破偏見和障礙,和男生一樣投身科研去奮鬥。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為了幫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學子,謝希德總是鼓舞學生們出國留學,並親自給他們寫推薦信。

她的要求只有一個,記得回國。

這些學生們畢業後,真的都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成為了中國各行各業的尖端人才。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為此,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巴丁盛讚謝希德是:「中國科學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但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卻在丈夫曹天欽去世幾年後,再次飽受病魔的折磨,在1999年徹底病倒了。

美國國會為了紀念她,專門隆重地在美國國會大廈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以此感謝她的無私付出。

隨後,這面國旗被送往謝希德所在的醫院,沒多久,她就病逝了,享年79歲。

她留下的唯一遺囑是,「把我的遺體捐給中國醫療事業。」

即便到生命最後一刻,她依舊心中想著的是中國的未來。在她心裡,沒有什麼比祖國的發展更重要。

曾有媒體報道過一個細節,稱謝希德在去世前一年,曾帶病參加了一個教師節晚會,當時主持人問她:50年代時,為什麼衝破重重阻擾回到中國?

她的回答簡單而有力:「我愛中國!」

「中國晶元開山鼻祖」,她竟對父親做出這種事! - 天天要聞

中國需要科學,更需要這樣愛國的科學家,謝希德夫婦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詮釋了什麼是中國科學家,什麼是愛國。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科學家像她這樣接續奮鬥,才能真正扛起科技強國的大旗,讓我們徹底擺脫被人卡脖子的命運,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作者:萬小刀,寫明星、寫八卦,有憑有據;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歡迎關注@萬小刀頭條號

#娛評大賞#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