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張傑 實習生 劉珈汐
學習,似乎是智能形成的最大奧秘。在人工智慧發展的漫長曆程中,如何讓機器學會創作一直被視為難以逾越的天塹,「創造力」也因此被視為人類與機器最本質的區別之一。
誰曾想到,在元宇宙、Web3.0等概念風靡的2022年,AI憑藉「創作」強勢崛起,在2023年春天,依然吸引人們的關注。
2022年12月16日,Science雜誌發布了2022年度科學十大突破,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赫然在列。

其實在此之前,AIGC已經炙手可熱。2022年9月,AI繪畫爆火;11月30日,ChatGPT橫空出世,讓全世界看到了AIGC的「強大」。無論是AI繪畫的爆火,還是ChatGPT的誕生,都屬於AIGC這一概念。
隨著深度學習的發展和大模型的廣泛應用,生成型人工智慧走向了成熟。在智能創作時代,機器能夠寫詩,能夠作畫,能夠譜曲,甚至能夠與人類自然流暢地對話。很多人都預測,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正帶來一場深刻的生產力變革,而這份變革也會影響到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而言,ChatGPT在AI論文寫作、AI價值觀、商業報告以及代碼編寫等領域,都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ChatGPT開啟了一種「人機共創」新模式,會「創造」出有獨特價值和獨立視角的內容,同時實現成本大幅下降、效率大幅提升。
當機器人開始在創作領域嶄露頭角,人們會好奇:AIGC會徹底改變人類的創作模式嗎?它的邊界何在?它與人類的合作是怎樣的?
近日,由中譯出版社推出的新書《AIGC:智能創作時代》梳理了AIGC的發展歷程,展示了AIGC如何在元宇宙和WEB3.0中發揮作用,並向讀者展示了AIGC背後的運用邏輯以及應用方式。除此之外,該書還對AIGC在影視、金融、醫療等行業的場景應用做了詳細的闡述。同時,也對AIGC的上、中、下游產業鏈進行了介紹。最後,作者對AIGC的未來發展、參與主體,以及如何監管AIGC都一一給出了回答。
從人工智慧繪畫作品的奪冠,到超級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出現,無疑拉開了智能創作時代的序幕。從機器學習到智能創造,從PGC、UGC到AIGC,我們或許即將見證一場深刻的生產力變革,而這份變革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但我們始終不要忘了,機器人的智能是由人類賦予的,它的創作源泉依然是人類的力量。人工智慧確實會取代一些平庸的創作,甚至要取代平庸的文學創作。而那些沾染人類情感、個人獨家經驗、高超技藝的原創作品,則是機器難以取代的。真正的原創還是在人的手裡,當然人不能偷懶,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原創力。
正如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劉天池說:「藝術是植根於人類靈魂的創作表達,人工智慧創作的歸宿並非替代人,而是更好地激發人們的創造性。」《AIGC:智能創作時代》對這一點進行了非常好的詮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