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2022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工智慧大賽暨第四屆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下稱「合作區人工智慧大賽」)正式開賽。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5213名參賽選手,以「線上展示+獨立線下競技」結合的形式參與競技比拼。

聽到第一場比賽開始的指令後,小學組的參賽選手深吸一口氣,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撥動遙控器,指揮他們自己搭建的機器人從難度不一的「塔」上抓取橙碟,彈射到得分區域。「一開始從黃塔拿碟比較慢,我們及時改變策略,先從藍塔拿,這樣更省時。」橫琴一小六年級的參賽選手林來加賽後總結道。
來自珠海市香洲區群賢小學的劉軒寧也是一名自信的「小選手」,今年剛上二年級的他報名參加了小維人工智慧工程挑戰賽。這一項目要求選手自己搭建、編程操控機器人穿過地圖完成夾瓶子、運輸方塊物資等任務。比賽內容看似簡單,但劉軒寧已經賽前加訓了好幾天,他說:「希望可以跟隊友默契配合,我們的目標是爭取拿到冠軍。」
「比賽涉及編程和搭建兩個方面,編程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搭建能夠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橫琴第一小學教師岳賽賽介紹,「此外比賽需要組隊,也能鍛煉隊員的小組協作能力。」
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理事葉傑斯介紹,本屆比賽採用「線上展示+獨立線下競技」模式,即部分挑戰賽中,參賽選手按照比賽標準規範各自布置機器人競賽場地,比賽時在直播設備錄製下對機器人下達指令;另外,部分創意展示、編程挑戰等項目將通過選手按要求上傳演示視頻進行評比。
本屆比賽將包含EDR機器人工程挑戰賽、IQ機器人工程挑戰賽、BDS機器人工程挑戰賽、AI技能實踐比賽、無人機編程闖關賽等8個競賽項目,並設置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中職組4個組別。據悉,賽事今年圍繞幼齡啟蒙階段的選手首次新設AI無屏編程,超過500組家庭報名參加了這項比賽。

本次競賽以「科技·創新·合作·成長」為主題,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珠海市教育局和珠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辦。
經賽事組委會統計,本次大賽共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共139個學校和單位報名參加,參賽選手人數逾5000人,參賽人數再創新高。其中,澳門7個學校和協會共155人參與本次比賽。
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表示,賽事有助於讓澳門青少年對接大灣區各地學生,學習和提高編程技術,透過此賽平台展示交流,也增強了澳門青少年在大灣區內交流互動的參與感,促進粵港澳青少年的深入交流和共同進步。
「雖然受疫情原因比賽轉移線上,但是可以看到青少年參與比賽的勁頭依然踴躍。」合作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執行秘書長陳力光認為,以科創為主題的競技比賽有助於吸引導青少年在探索的過程中關注科學、獲得技能、提升素養,「通過科創比賽帶動科創氛圍,通過不同選手作品之間的互相借鑒、分享創意,青少年的思維方式會得到快速培養與提升。」
合作區人工智慧大賽自2019年舉辦至今,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教育領域的青少年特色科創競賽品牌,是展示青少年科技創新風采、增進粵澳青少年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時,本年度廣東省教育廳已將本屆比賽列入2022-2025年面向全省中小學開展的「白名單」賽事,賽事規模得到進一步提升。
【采寫】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張紫微 南方日報記者 吳楓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作者】 張紫微;吳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