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0月的2021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旗下平頭哥半導體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自研的雲原生處理器——倚天710,並由阿里雲自研的磐久高性能計算系列伺服器首發搭載。經過了一年時間之後,倚天710的商用又有了重大進展。
11月3日,在2022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宣布,倚天710已成功大規模部署應用,成為了中國首個雲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CPU。未來阿里雲將繼續擴大自研CPU部署規模,未來兩年20%的新增算力將使用自研晶元。
目前,倚天 710 已在阿里雲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並以雲的形式服務阿里巴巴和多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官方稱算力性價比提升超 30%,單位算力功耗降低 60%,這是中國首個雲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 CPU。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這是中國雲計算和晶元技術發展的重要標誌。」
作為阿里第一顆為雲而生的CPU晶元,倚天710可謂是阿里雲技術長征路上的重要突破。該晶元針對雲場景的高並發、高性能和高能效需求而設計研發,同時兼顧了性能與易用性,可以滿足雲上用戶的多樣性計算需求。
具體參數方面,根據此前公布的資料顯示,倚天710是採用了業界領先的5nm工藝,單晶元容納高達600億晶體管;在晶元架構上,基於Arm最新的ARMv9架構,內含128核CPU核心,主頻最高可達3.2GHz,能同時兼顧性能和功耗。
另外,為解決雲計算高並發條件下的帶寬瓶頸,倚天710在內存和介面方面,集成業界最領先的DDR5、PCIe5.0等技術,能有效提升晶元的傳輸速率。同時,阿里還針對片上互聯進行了特殊優化設計,通過全新的流控演算法,有效緩解系統擁塞,從而提升了系統效率和擴展性,並且可適配雲的不同應用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阿里雲正式發布了為新型雲數據中心設計的專用處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可向下對數據中心的計算、存儲、網路資源快速雲化並進行硬體加速。
據介紹,得益於阿里自研的CIPU處理器以及自研的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操作系統的加持,目前基於倚天710的雲實例首次實現了晶元、計算架構及操作系統的協同優化,顯著提升了算力性價比。同時阿里雲可提供豐富的生態工具,支持全應用生態適配,0代碼修改即可完成主流業務遷移。
目前,倚天 710 雲實例已應用於阿里巴巴集團核心業務,並服務科學研究、智能手機行業和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據官方介紹,2021 年雙 11 期間,天貓雙 11 核心交易系統平滑遷移至倚天 710 雲實例,算力性價比提升 30%;匯量科技廣告推理業務使用倚天 710 雲實例,性能和網路帶寬雙雙提升,性價比提升 40% 以上。
過去十三年,阿里雲在雲操作系統、資料庫、存儲、網路和晶元等技術領域持續深耕並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完整自研軟硬體技術體系的雲服務商。「雲計算的競爭不再是比拼業務規模擴張的速度,只有在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上持續創新才能走得更遠。」張建鋒表示。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