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2022年07月14日23:01:37 科技 1784

「本文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晶元市場的變化

晶元市場真的如同台積電領導所料,將會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之前就在中芯國際要在28納米的領域加大擴產的時候,台積電有領導勸道。當時的中芯國際給出的解釋是,晶元方面從全面性的短缺變成結構性的短缺,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口的。

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根據路透社方面的報道中可以了解到,從今年的五月底到六月的幾周時間裡面。又是由於全世界的疫情情況使得晶元的供應發生巨大的變化,「缺芯潮」在有些領域有所收斂,由原來的供不應求變成供過於求,這個來勢洶洶的事實就像當初的「缺芯潮」一樣讓多家半導體企業都措手不及,一股腦地開始減少產出或者是砍單。

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其實從前段時間的台積電大量砍單就可以看出一部分的端倪,最近的台積電三大客戶都在進行一定的砍單,比如說蘋果,即使蘋果14已經開始要量產了,但是首批的出貨量就減少了一成,另外一個大客戶AMD一共減少兩萬片的6、7納米的訂單,還有英偉達也跟隨前者減少推遲訂單總量。

對於行業領先者的台積電都是如此,更何況其他的廠商呢?有關人員分析到,台積電是全球的晶元產業的風向標,台積電都這樣了,可以說其他的晶圓代工廠也難逃危機,將會面臨更加嚴苛的挑戰。

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晶元供過於求

晶元過剩的速度讓很多公司都嚇傻了。因此美國那邊的存儲晶元方面的領先者美光科技已經說明道在六月份之前就會減產,對此其首席商務官表示這次的市場逆轉讓美光沒有預料到,打得人措手不及。

晶元這個行業和傳統行業不同的是,時效性非常地高,這段時間緊俏的晶元,過一段時間就一定不會緊俏了,就像很多電子產品過時了就是過時了,比如之前很火的MP4,有了智能手機的出現,誰還用它們呢?殘酷一點說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所以在晶元行業更加殘酷,那麼這一次的風雲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原因呢?

結果還是和一直反反覆復的疫情有強烈的關係,之前半導體行業就因為疫情出現了斷崖式地大跌,然後這一次還是逃脫不了疫情,和這個也許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警告而出現的情況相關。

除了疫情原因還和現在的俄烏衝突以及高通脹的經濟問題掛鉤。另外還有如今的全球用戶對於手機需求已經出現疲軟的情況掛鉤。

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疫情原因引起大家對於手機等等智能設備的投入變少,畢竟很多人因為總是呆在家裡,有些人的經濟能力減弱了從而導致了對手機等設備投入,畢竟已經沒有閑錢去購買新機了。

為什麼會造成現在這樣供過於求的局面也是由於之前半導體行業的過於火熱,這種情況讓一些廠商眼花繚亂。想說對於晶元這塊資源是囤的越多越好。

這種情況就非常像在疫情期間囤滿物資一樣,擔心物資不夠用。但是某些物資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就像一些吃的,放的時間久了就不能吃了。

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反觀晶元也是一樣,可是很多設備的製造商不管那些道理,不管不顧地囤積晶元。很多半導體公司看到有巨大的需求量,也不管不顧地瘋狂擴大生產線。要知道在之前,有所節制的生產才是很多廠商的常態。是為了盡量減少庫存過剩的狀態。可是進入疫情的時候就變了,很多廠商都還是選擇一直囤貨。

主要是美國企業方面這麼做,主要是想用奇貨可居的方式導致晶元漲價,利用差價賺取利潤。可是算盤已經打錯了,之前囤積的大量晶元能怎麼辦。

能夠怎麼辦,除了及時止損還有就是低價賣出去,但是這樣會有怎麼樣的成效就不一定了。因為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全球由於疫情原因很多人對於智能設備的投入都會變少,如果在其他方面晶元情況也許好一些,比如說汽車領域的晶元。

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目前看來汽車行業的半導體已然熊熊興起,會即將有大量的企業,比如某些巨頭會參與進來。如今的汽車新能源上面需要的晶元可是一個巨大的缺口。比如說車規級SOC、TPMS以及感測器的晶元等等。

這一塊的空缺很可能會成為下一次晶元時代的發展高峰,就看眾多的企業能不能抓住這個看起來非常好的機遇了。

全球晶元供需大逆轉,轉向庫存過剩,美企應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目前對於很多曾經想要奇貨可居的美企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危機。現在還沒有什麼跡象可以說明美企的很多手機晶元可以很快地清空。

對於如今很多的消費者對於換機需求下降,也就是說非常多的手機還在廠商手裡等待被取走,這份等待導致了手機晶元也就進一步地被擱置了。

現如今是不太可能會引起所謂的「換機熱潮」了,如果真的能來一波,說不定美企的危機也能相應的解除,可是就算可以有換機需求的增加,但是從晶元再到手機的生產又沒有那麼快的時間。

對此,你怎麼看呢?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特斯拉中國宣布:漲價 - 天天要聞

特斯拉中國宣布:漲價

(文/觀察者網周盛明 編輯/高莘)2025年7月1日,特斯拉中國宣布,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車型售價上漲1萬元,至28.55萬元。 特斯拉中國 在漲價的同時,該車型的續航和加速得到了提升——CLTC續航由713km提升至753km,百公里加速時間由4.4秒提升至3.8秒。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3的其他兩個版本售價不變。Model 3後輪驅.
儲能與鋰電領域動態頻出:巨頭競逐、項目簽約與跨界調整並行 - 天天要聞

儲能與鋰電領域動態頻出:巨頭競逐、項目簽約與跨界調整並行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期,儲能與鋰電領域動態不斷。陽光電源(300274.SZ)與寧德時代(300750.SZ)圍繞第三代儲能電芯定義權展開激烈爭奪。6月,陽光電源發布搭載684Ah電芯的新款儲能系統,電芯由欣旺達供應;寧德時代宣布587Ah電芯於4月投產。當前儲能行業處於二代向三代電芯過渡期,二代容量為314Ah,兩大陣營分化明...
亞馬遜CEO:生成式AI或致員工數量減少,但也將帶來新機遇 - 天天要聞

亞馬遜CEO:生成式AI或致員工數量減少,但也將帶來新機遇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亞馬遜CEO安迪·賈西周一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快速推出,意味著公司未來或需更少員工完成計算機可處理的工作,如同每次技術轉型,一些工作將因自動化而用人減少,但也會有新工作產生。東方IC儘管人工智慧會消除部分職位需求,賈西稱亞馬遜仍會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招聘更多員工。不過,本月早...
25萬起售的小米YU7,三分鐘大定20萬台,數據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25萬起售的小米YU7,三分鐘大定20萬台,數據是真的嗎?

相信這幾天小米YU7的火爆程度大家都看到了,這款車發布後開啟預定,打開預定通道後不久,小米官方就公布了一個數據,3分鐘大定超20萬台。沒過多久,小米官方又公布了一個更炸裂的數據,小米YU7在1小時內,大定已突破289000萬台。
鄒暉出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 天天要聞

鄒暉出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珠海格力集團官網更新信息顯示,鄒暉已正式出任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鄒暉於1982年生,本科學歷。鄒暉曾擔任珠海市人大常委會農村農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後轉任珠海市國資委副主任。此次調整後,格力集團領導班子為:鄒暉擔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軼任黨委副書記、董事、總裁,吳...
【產業互聯網周報】阿里合伙人名單最新變動:9人已退出;美團在AI投入超百億元;黃仁勛:機器人技術是晶元製造商繼AI之後的最大機遇 - 天天要聞

【產業互聯網周報】阿里合伙人名單最新變動:9人已退出;美團在AI投入超百億元;黃仁勛:機器人技術是晶元製造商繼AI之後的最大機遇

圖片系AI生成【產業互聯網周報是由鈦媒體TMTpost發布的特色產品,將整合本周最重要的企業級服務、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前沿趨勢、重磅政策及行研報告。】國內資訊北京經信局:北京累計備案上線大模型132款,全國佔比35%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維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