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與本地實體共生共榮

2022年07月07日17:27:23 科技 1661

文章轉自:互聯網怪盜團 裴培

今年上半年,疫情反覆期間,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由於很多地區物流受阻、「快遞」變成了「慢遞」,消費者開始「把外賣當快遞用」,通過外賣、閃購等手段解決自己的日用品需求。由此開啟了電商行業的一個新階段:即時零售走上前台,成為行業發展的焦點,美團京東阿里乃至順豐等大型企業紛紛加快了布局。

什麼是即時零售?在我看來,就是通過即時物流履約能力,連接本地零售供給,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的新型零售業態。它包括以下三個核心要素:

即時需求:消費者的需求是即時產生、而且希望儘快滿足的。任何拖延都會對用戶體驗造成較大的損害,甚至導致需求不再成立。

本地供給:滿足上述需求的商品,主要是來自本地,也就是離消費者不太遠的供應商。它可以是本地線下商超,也可以是前置倉之類的倉儲設施。

即時履約:一個龐大、穩定、富有彈性的本地物流履約體系,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和合理的成本,把商品送到用戶手中。

早在兩三年前,即時零售的潛力就受到了廣泛關注,不過當時大家關注的主要是生鮮電商(買菜)。前置倉模式、店倉結合模式、商超到家模式……各路玩家把所有可能的經營模式都探索了一遍。在很多投資人心目中,即時零售=買菜,雖然能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但是上限不會太高。然而,上述刻板印象已經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被打得粉碎——事實證明,面向標品的即時零售需求也非常旺盛,其規模可能遠遠大於「買菜」。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今年6月的第一周,美團平台的蚊香銷量比5月同期增長了112%,防蚊液銷量則增長了95%,下單最多的城市是上海。「為啥很多人選擇夜裡買防蚊用品」登上了微博熱搜。原因很簡單,夏天蚊子多,而且多在晚上出沒,大家往往是夜裡睡覺時不堪蚊子叮咬,才對驅蚊產品產生了強烈的、即時的需求。

放在過去,這種需求是得不到滿足的。消費者要麼去傳統電商平台下單,等待兩三天後送到,但今天晚上得繼續被蚊子咬;要麼穿上衣服出門,坐電梯下樓出門,在黑燈瞎火中走去最近的便利店,給自己買來救命的蚊香。謝天謝地,現在你只需要在美團這樣的平台下個單,30分鐘後就能配送到了。互聯網確實大幅提高了你的生活質量!

不要以為防蚊產品是一個特例。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司空見慣。就拿我本人來說,在過去兩年就至少面臨過下面幾個真實場景:

出門開會,要連接電腦放PPT,但是會場居然沒有HDMI轉接頭。還有半小時就要開始演示了,可是附近找不到3C用品店,也不知道哪家便利店有轉接頭。

在家裡招待朋友,朋友想抽一根煙,可沒帶打火機。我平時不抽煙,所以家裡既無火柴也無打火機,就連廚房裡也是電力灶,打不出明火。

晚上睡前突然不停地打噴嚏,可能是花粉過敏。我知道哪種特效藥有用,吃一粒就能好好休息,可是深更半夜該去哪裡買呢……

即時零售,與本地實體共生共榮 - 天天要聞

在上述所有場景,我最後都被即時零售平台的跑腿小哥給搭救了。在嘗試過這種便利之後,我就不可能再忍受以前的「不便」,我相信大部分消費者也一樣。消費習慣的進化是不可逆的,何況即時零售配送的性價比很高,在主流用戶能接受的範圍內。所以,我們能夠理解,為何在本輪疫情平息之後,對即時零售的需求也沒有下降的趨勢;我們更能理解,為何7-Eleven、永輝家樂福華潤萬家……等大型商超,都表示要在即時零售戰略上面發力,努力擴大線上交易規模。

我覺得,即時零售是電商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也是過去多年線上線下零售互相滲透、互相改造的必然結果。簡而言之,過去幾十年,國內零售業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傳統零售,完全立足於線下實體門店,消費者即買即用、所見即所得,但是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難以消除,商家形成規模效應的難度也很大。

傳統電商,依託線上虛擬平台,進行大規模、聚合性的供求撮合。消費者在獲得低價和信息透明的同時,也犧牲了一定的時效性。

即時零售,在本質上是線上線下零售的融合,下單在線上,實際交易則發生在線下,從而彌補了傳統電商在時效性和可信度方面的缺陷。

從本質上看,傳統電商和傳統零售存在互相替代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零和博弈」,所以一直有人認為電商的發達會導致「零售末日」(Retail Apocalypse)。

與此相反,即時零售與傳統零售則不存在替代關係,而是用線上流量反哺線下,擴大實體商家的服務範圍。目前交易規模最大的即時零售平台,典型如美團閃購,業務模式是依託於線下的各類實體門店,包括夫妻店、KA商超、連鎖品牌店等,即時零售規模的擴大,必然伴隨著這些線下實體門店交易規模的擴大。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便利店店主,過去你的目標客戶也就是附近一公里的居民;現在,在即時零售平台的本地履約網路幫助下,卻可以對接5公里之內的消費需求。

在歐美髮達國家,自從2020年全球疫情初起以來,「多渠道零售」(Omnichannel)也成為了一個熱門名詞,包括配送到家、路邊提貨、店內提貨等多種履約形式——它其實就是中文語境里的「即時零售」。在商業模式上,既發展出了Google Shopping這樣的信息聚合平台,也有Amazon Fresh這樣以自營為主的平台,還有Instacart這樣的第三方商家平台。由此可見,即時零售是一個全球性的戰略方向。如果它在地廣人稀的歐美都能成功,那麼沒有道理在中國不會取得更大發展。

當然,許多互聯網平台都認識到了這一點,早已在這個方向上投入了重兵。即時零售市場的門檻很高、投入很大、對平台的要求很多,不是隨便誰都能做好的,更不是僅僅依靠砸錢就能做好的。我個人認為,目前綜合競爭優勢最大的是美團,而且它把優勢一直保持下去的可能性很大。

上面提到過,即時零售的三個核心要素是即時需求、本地供給、本地履約。因此,對於平台而言,既要佔領用戶心智,使他們養成在本平台滿足需求的習慣;又要覆蓋本地零售商超,實現全面而豐富的供給;還要具備強大的配送履約體系。能夠同時做到這三點的平台不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團。

美團最重要、最基礎的外賣業務,不但規模龐大,而且是一項高頻次、高黏性業務,讓用戶習慣了在美團滿足即時消費需求。圍繞著外賣業務,美團建立了高效的配送履約體系,在全國範圍內罕有匹敵。說到底,外賣也是一種特殊的即時零售業態,在外賣業務上建立的競爭壁壘,完全可以無縫擴展到更多的即時零售場景。

與此同時,美團的到店業務本來就覆蓋了大量的線下零售門店,在對接本地供給方面具備天然的先發優勢。而且,美團SaaS在餐飲、零售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很高,這進一步加強了它對本地零售商家的凝聚力。此外,美團在買菜業務上建立的前置倉等多種倉儲場所,可以成為拓展本地供應鏈的一個補充。

即時零售,與本地實體共生共榮 - 天天要聞

更重要的是,美團目前經營的幾乎所有業務,都是立足於「線上流量反哺線下實體」,而且大多具備較強的即時性。從酒店預訂到打車,從共享單車到跑腿,從買菜到買葯……「線上線下融合+即時性」,深深刻在了美團這家公司的基因之中,成為了其文化的一部分。這個優勢,是那些「半路出家」的競爭對手很難比擬的。

即時零售市場的規模能做到多大?我們可以基於歷史數據做一個粗略測算。2021年,全國社會零售總額為44萬億元,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為10.8萬億元,而且還在增長。經過未來多年發展,即時零售交易額達到全國社會零售總額的10%左右,應該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算——這就意味著至少5萬億的規模。這個數字已經夠大、夠誘人了,但它不能代表即時零售行業的全部意義。

從更深遠的角度看,即時零售對時效性和用戶體驗所帶來的挑戰,遠遠大於傳統電商行業,所以它必將促進無人配送等先進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例如,美團已經對無人機物流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探索,並且已經於2021年底在深圳落地。歷史一再證明,「硬科技」和基礎研發的進步,往往是由具體的消費場景催生出來的;即時零售就可以扮演這樣的催化劑。

在產業布局上,傳統電商的集中交易、集中履約特點,往往會導致生產商市場份額的集中,本地生產商則逐漸喪失競爭力——這也是外界對傳統電商行業詬病最多的一點。而即時零售立足於本地供給,給本地生產商、本地品牌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這一點已經在海外市場得到了初步驗證:在Amazon Fresh的貨架上,本地酒類品牌的佔比不僅遠遠高於傳統電商貨架,也高於大型連鎖商超。我相信,在中國出現這樣的趨勢,也只是時間問題。

我期待未來一段時間,即時零售能夠在三個層次上,為零售行業帶來積極的變化:

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帶來更多的便利,這是不言而喻的。

為本地線下零售商帶來更多機會,促進實體經濟的振興,這一點正在實現。

給消費品行業的生產端,帶來更公平、更均勻的分配格局,實現中小生產商的百花齊放;這一點可能還要花更長時間。

無論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小米15Ultra下足血本,才有如此炸裂的外觀! - 天天要聞

小米15Ultra下足血本,才有如此炸裂的外觀!

要說哪個國產手機更捨得下血本,那肯定是小米。當年第一代小米憑藉1999的價格轟動一時,要知道那時候國外智能手機售價四五千,但第一代小米是千元機的價格,卻搭載旗艦級的配置,確實很炸裂了。而如今小米已經在高端旗艦級市場站穩腳跟,各方面的升級更加
好看又好用,多彩直屏旗艦華為Pura 70北斗衛星消息版登場 - 天天要聞

好看又好用,多彩直屏旗艦華為Pura 70北斗衛星消息版登場

自 4 月上市以來,華為Pura 70系列憑藉過硬的全能旗艦性能、創新的影像軟硬體實力,圓滿收官P系列的品牌煥新,也收到了廣大消費者的熱捧和好評。這一次,華為再接再厲,6 月 28 日,華為Pura 70北斗衛星消息版正式登場,給這一人氣旗艦系列錦上添花。這次華為Pura 70搭載的北斗衛星消息功能,不僅支持文字消息的自由編輯,...
為何廠商明知小屏手機呼聲高,還在死磕大屏? - 天天要聞

為何廠商明知小屏手機呼聲高,還在死磕大屏?

目前手機屏幕尺寸,基本去到了6.7寸往上,一部分玩家歡呼,這樣的尺寸帶來了強勁的配置:大電池,快充,超強的散熱。然而,有多少人歡呼就有多少人哀傷,因為大屏手機無一例外的犧牲了作為一款手機最基本的屬性:便攜性,手感和重量。這也是為何小米14明
丰台啟動首屆「村AI+」邀請賽!獎品挺誘人 - 天天要聞

丰台啟動首屆「村AI+」邀請賽!獎品挺誘人

作為「丰台·學子回家」系列活動之一,6月29日,丰台區首屆「村AI+」邀請賽啟動。記者從丰台區獲悉,為了促進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丰台區為優勝團隊準備了百萬級別投資機會和300平方米租金減免等獎勵。
微軟明年 4 月 18 日棄用 WSUS 驅動同步功能 - 天天要聞

微軟明年 4 月 18 日棄用 WSUS 驅動同步功能

IT之家 6 月 29 日消息,微軟公司昨日(6 月 28 日)通過其技術社區發布新聞稿,宣布將於 2025 年 4 月 18 日棄用 WSUS 驅動程序同步功能。WSUS 全稱是 Windows Server Update Services,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個計算機程序,幫助管理員管理微軟產品更新和熱修復補丁,並分發到企業環境中的計算機中。微軟在宣布棄用
打破窗口束縛,多業務一次辦好,上海政務服務中心變身「蘋果店」 - 天天要聞

打破窗口束縛,多業務一次辦好,上海政務服務中心變身「蘋果店」

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自新《公司法》修訂通過以後,公司實繳最新政策最大的變化是註冊資金實繳政策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實繳。企業工作人員徐小龍(化名)此前並未關注到這一變化,直至經人提醒方才發現這將對公司經營帶來的影響。如何辦理減資?如何變更某一具體事項?去哪裡辦理?懷揣著滿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