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魅族的未來,交給車圈的 80 後

2022年07月05日02:48:09 科技 1314
當魅族的未來,交給車圈的 80 後 - 天天要聞

關於吉利魅族的收購傳聞,塵埃落定。

2022 年 7 月 4 日,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官宣,持有魅族科技 79.09% 的控股權,並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

當魅族的未來,交給車圈的 80 後 - 天天要聞

2021年9月28日,由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

吉利為什麼要收購魅族?收購魅族後要做什麼?吉利出於什麼考慮進軍手機領域?

帶著這些問題,我在昨天與魅族的新任董事長,星紀時代副董事長,沈子瑜,聊了一個小時。

在這一個小時的高密度對話,沈子瑜談到了大量雙方合作發布會中沒有提到的獨家內容。

當魅族的未來,交給車圈的 80 後 - 天天要聞

想要做手機,沒有比魅族更合適的收購對象

儘管在中國智能手機發展早期,魅族一直是熱度最高的國產手機品牌之一,也做出了多款值得載入國產智能手機史冊的優秀產品,但近幾年的魅族,一直存在感極低。

手機的更新節奏無法跟上時代,市場佔有率也一跌再跌,不足 1%。

當問到沈子瑜為什麼吉利選擇收購魅族,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我們認為,做手機我們是後來者,雖然現在可以請很多優秀的人才,集結到一起迅速形成戰鬥力,但是我們缺乏歷史積累,同時我們對手機這個行業是有敬畏的。雖然我們是做汽車的,汽車很複雜,手機也很複雜,但是現在我們進去的話還是缺乏積累,缺乏經驗,缺乏完整手機產品線的成功成熟的體系。


魅族則是天然擁有完整的體系和流程在那邊。最重要的是在去年,魅族的盈利狀態還不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決定收購魅族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作為企業,本質和資產都非常良好。

實際上,在宣布進軍手機領域後,收購魅族科技前,星紀時代已經有了將近 1000 名員工,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集結了許多行業內非常著名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這是效率極高的團隊搭建速度。

而根據虎嗅在外部渠道獲取的消息。目前星紀時代的團隊中,有不少來自國內手機大廠的員工,星紀時代也曾向位元組詢價鎚子的團隊,但位元組開出了個很高的價格,並且在被位元組收購後,鎚子手機團隊成員流失嚴重,真正到位元組工作的並沒有多少。

所以對於星紀時代,想要在手機領域吸收人才,獨立控制魅族,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魅族品牌保留,星紀時代專攻高端

即便收納了經驗豐富的手機行業人才,國產手機市場的競爭之殘酷,局外人和局內人都有目共睹。

市場體量因為消費者的換季頻率降低逐漸萎縮,手機產品的同質化格外嚴重,各家國內手機大廠的高端化嘗試,也大多雷聲大雨點小,旗艦產品的營銷價值,明顯大於實際銷售獲取利潤的商業價值。

這樣的大環境,星紀時代的高端之路,並不會特別好走。

但似乎,沈子瑜並不這麼想,在獲得魅族的獨立控制權後,他決定用這樣的策略:

我們基本上會在3,000到6,000是魅族主要的產品線,6,000到9,000主要是星紀時代的產品。

也就是說,魅族的品牌將會保留,在之後也會繼續發布新機,但價格定位被放在了目前國產品牌的主流區間,而星紀時代,會做新的品牌,做全新的旗艦機型,定價也會在六千元之上。

探索高端,是近幾年國內手機廠商都在嘗試做的事情,但迄今為止,突破六千元定價區間的國產手機產品依然不多,其實並非國產手機品牌不想,而是太難。

五千元左右的高端手機,已經能用上目前市場更新節奏的最新硬體,無論是屏幕,還是處理器,還是攝像頭,都可以達到「旗艦水準」,但定價更貴的更高端機型,對於目前的國產廠商,似乎只走通了兩條路。

一條是類似於在保證高端配置的同時,在攝像頭上多下功夫,並且用高端合作品牌拉高定位與溢價。

類似於華為最早與徠卡的合作,或者是小米目前與徠卡的合作,再或者是目前vivo 與蔡司,OPPO哈蘇。但品牌合作,對產品的加成並不算多,廠商們還是需要通過自研真正在攝像頭的成像素質或者拍照功能上找到能讓用戶明顯感知的差異點。

一條路是走形態創新,做摺疊屏。早期摺疊屏極高的成本與售價,拉高了消費者對這類形態手機的價格預期,所以當國產手機廠商的摺疊屏新機,能做到各方面均衡,價格在八九千左右,也有消費者願意買單。但本質上,消費者買國產摺疊屏,大多數還是圖高性價比,並非真正認同品牌的高端感。

但似乎沈子瑜對做高端手機這個事兒,極其有信心:

這個賽道,我們當初覺得是沒有辦法去進入,因為這個賽道非常紅海,但是有一個賽道是可以進入的,那就是6000元以上的手機。6000元到9000元,在這個賽道里全球也只有蘋果三星兩家競爭者,在中國可能現在目前只有蘋果一家。


大家會說這個你是不是比較瘋狂,6,000、7,000、8,000、9,000,書福董事長講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說我們汽車都能賣到一百多萬,為什麼不能把手機賣到一萬塊錢,這句玩笑話其實也代表著一種勇氣,所以說我們就大膽地去做。

憑什麼吉利的手機值六千多?

對於如何讓星紀時代的高端手機真正有高端感,沈子瑜這麼看:

那麼在手機這塊怎麼突破?有一個核心點,設計是可以主打的核心競爭力,蘋果設計就非常漂亮。主要幾塊原因,是因為我們是工程師主導產品,而不是設計品牌主導產品。就像手機,把LOGO遮掉幾乎沒有人知道是哪個手機,沒有任何品牌標識和設計標識。


星紀的手機,以及未來魅族的手機後面一定會有非常好的設計感,而且在材料上會有很大的優勢,這是我們擅長的。因為在汽車上材料的應用加上工程上的應用,要遠遠大於手機,所以設計、品牌這兩件事情是我們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二,晶元、軟體,包括低軌衛星所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以及眼鏡、我們能夠帶來多終端的融合體驗,我認為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手機的設計見仁見智,與車類似,沒有一輛車或者手機的設計會討好所有人。但晶元與軟體的布局,確實會成為魅族與星紀時代在未來一個非常關鍵的突破點。

熟悉中國智能手機發展過程的人都知道,論系統層面整活兒,搞創新,除了鎚子,就是魅族,魅族的團隊有足夠的能力去做一套無論是審美和交互都足夠優秀的好系統,但在過去幾年,受制於企業發展,一直平平無奇。星紀時代的入股,給了魅族團隊足夠的資本。

而晶元的布局,剛好是沈子瑜的強項。

在吉利集團中,有這麼一家公司,叫芯擎科技,去年成功流片了 7nm 的車規級晶元,並且現在已經成功上車。

雖然 7nm 的製程,對於目前手機領銜的消費電子領域來說,算不上先進,但對於魅族和星紀時代,集團內公司成功的晶元研發經驗,極其重要。

沈子瑜說:

我們一定會自研AP,目前我們沒有對外說過。


在 7nm 的晶元項目上,我們集結四百多位工程師,用30多月時間,從18年開始干,去年10月底一次性在台積電7nm EUV極紫外光成功流片。這個AP也是很複雜的,我們把CPU做到100K,GPU做到接近一個T,然後我們也是四個A76的大核,四個A55的小核,包括支持DDR5。


那麼為什麼做手機?因為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消費電子行業永遠會跟最先進的製程打交道,因為它比較快速的迭代。我們希望做手機,能夠同時加速SoC的核心研發能力。


目前星紀時代已經處在了4nm的工作中,我們規劃24年下半年流片。


現在OPPO、VIVO也做,小米也做華為也做,不說汽車手機,能夠成功流 7nmSoC,我們應該算一個,因為你能夠在7nm上自主流片而且成功,包括點亮,品質功能很好的企業,其實是不多的。


所以說我們很有信心,未來我們星紀時代的手機,大概2025年的產品,一定用自己的AP。

確實,自研晶元對高端手機的重要性,正在逐漸被國產手機廠商重視。

蘋果手機的成功,最初大家把重點放在形態與交互的創新,逐漸,開始有人認可,App Store 的開發者生態是蘋果的最高壁壘,而現在,自研晶元所帶來的獨佔功能,在拉開蘋果手機與其他 Android 手機的體驗差別。自研晶元所帶來的靈活性,也成為了構建蘋果硬體與軟體生態最重要的基石。

反觀國內,華為此前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來源於對自研晶元的龐大投入。

但對於其他國產廠商,自研晶元是一塊兒燙手山芋。經驗少,試錯成本高。研發成功的自研晶元也很難媲美現在像高通聯發科這樣的成熟供應商,換了自研晶元,消費者的感知也不明顯。

此前有國產手機廠商對外宣布將投入幾百億規模的成本去搞研發,但沈子瑜認為,這事兒並沒有那麼複雜,花錢多少,其實看經驗與能力:

先進位程晶元的成本,其實很多時候並沒有幾百億的成本這麼高,為什麼成本高?很多企業會歸咎於難做,為什麼這個東西這麼難做?因為你很難保證一次性成功,為什麼很難保證一次性成功?因為你對架構的了解和架構的設計,不足以去保證最後的質量。為什麼芯擎科技能夠一次性流片成功,很多友商不能夠一次性成功,要三次四次,正是因為在前期架構設計上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芯擎科技當初是招募了全世界的人才來做這件事情,我們有最優秀的架構師等等,我們是集合全球人才去做這件事情,我們非常精鍊,所以就能夠一次性成功。如果能夠把架構搞的很好,同時把前端設計搞的很好,你流片成功率就會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最後的綜合成本不會很高。


就像特斯拉FSD,FSD整個投入需要九十萬台車,對特斯拉來講一年就可以,核心問題不是這個投入多大,其實投入相對是ok的,要不然蘋果不會自己做,主要核心問題你到底有沒有把握能夠把它一次性做對。

但對於所有國內智能手機廠商,自研晶元,都是一條艱難且正確的道路。

而這條道路,無論從財力,還是從經驗上,都對吉利的星紀時代和如今歸入這個體系的魅族來說,比其他國產品牌更有希望。

不為賣手機去做手機

在與沈子瑜聊完上述內容,我個人會覺得,這位魅族科技的 80 後新任董事長雖然給出了「正確且堅定的路徑」,但也許是面對媒體時不願示弱,他好像把造手機和進入手機行業這個事情想的過於樂觀了。

而另一方面,在星紀時代提供的官方文稿中,提到了大量關於 AR 眼睛的內容,似乎這家公司,想要的東西,又格外多。

沈子瑜說:

智能眼鏡早於星紀時代之前我們就開始投入研究了,第一我們認為,在手機領域我們是後來者,而且手機是成熟的產品體系,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作為後來者只能勤能補拙,快速的去趕領先的人,同時我們要探索取代手機的終端。


我們認為眼鏡很有可能會取代手機。因為智能眼鏡它是戴在人身上,它不需要有一個動作把手機從口袋裡拿出來去看,所以在這個上面它有先天優勢。當然我們現在手機還面臨很大的問題,因為你戴在人的身上,你的美觀、重量、發熱、續航,包括產生的效率、虛擬現實融合、交互都需要探索的。


對於我們來講,這反而是巨大的機會,因為只有把人機交互徹底顛覆,你的技術才有可能徹底顛覆,如果全部圍繞著觸摸、雙指划動,在這個圈裡就那樣了,你可以看到手機每家會把攝像頭做的不一樣,但是整個人機交互都是一樣的邏輯和架構,多點觸摸、划動。在這個上面是很難有大的顛覆。


我們既然作為後來者,肯定需要用顛覆的想法去探索這個事情,一個是眼鏡,眼鏡給用戶帶來更加全新的交互,我們認為這是很大的機會,包括我們的理念,我們認為技術架構是基於先進的人機交互前提下,任何技術架構如果脫離於人機架構,任何架構都是浪費的,沒有意義。


眼鏡我們大概用了兩年的儲備,而且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突破,包括在重量、續航里程、色彩、人機交互體系,而且操作系統是我們自研。

如果讓沈子瑜總結星紀時代的布局,他給出的概念,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辭彙:mobility 可移動性。

也就是說,在拿到魅族的獨立控制權之前,沈子瑜負責的公司,做 AR 眼睛,做汽車智能化業務,造晶元,而當人們把視線全都聚焦於星紀時代拿下魅族,究竟要造出什麼樣的手機時,回過頭,站遠點兒看,就會發現沈子渝的目標,並不僅僅是為了賣手機去造手機。而是打造一整套,圍繞可移動終端的,可互聯互通的智能系統。

晶元是底層基礎,手機是最貼近用戶的終端,車是用戶出行的必備終端,眼鏡是未來探索。每條業務,都有很強的關聯性,以及業務層面的可復用性。

沈子瑜給我舉了個很直接的例子:

4nm手機晶元出來之後晚一年,4nm汽車晶元就出來了,可能是不同的台積電製程工藝而已。


我們未來會學習蘋果在M1上的策略那樣,用同晶元的不同組合來構建不同的產品布局,我們一定會朝這個方向走。

手機廠商, 都在造車,上述這些從手機到智能汽車的互聯互通願景,其實國內手機廠商也都提過,但這些手機廠商,手機業務再成功,也同樣要爬過造晶元和造車這兩座大山。

但這些難事兒,在沈子瑜手頭的公司,正是因為這些業務都在吉利集團生態圈,一家用汽車業務掙了足夠利潤,解決了整條通路上,最難的造車這一環節,拿下魅族的獨立控制權,補上了整條業務線中,相對簡單的一環。

而對於沈子瑜這名 80 後年輕領軍人,正在逐漸打破汽車公司在智能化轉型中的業務壁壘,留給他的,是一條艱難但明確且前途光明的奮鬥道路。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極氪變成空間大師?全新SUV不學特斯拉,30萬內最大後排? - 天天要聞

極氪變成空間大師?全新SUV不學特斯拉,30萬內最大後排?

先造難度更大的轎車,再造相對輕鬆的SUV。小米造車的選擇,得到了不少讚譽。不過在傳統車企中,這種操作並不算少見。比如極氪汽車,就很難拒絕在極氪007熱銷之後,再推一款定位B級的SUV車型。從近日披露的極氪品牌3年內新車計劃來看,這款SUV最早在今年年底就會問世
全國加大電動車整治力度,是專門針對老百姓?目的只是為了安全 - 天天要聞

全國加大電動車整治力度,是專門針對老百姓?目的只是為了安全

最近幾年,電動車的管理變得越來越嚴格,很多車主因為使用電動車而被罰款,甚至被扣車,所以有車主留言,全國加大電動車的整治力度,是專門針對我們老百姓,不讓我們老百姓使用電動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可能誤解了,整治電動車力度加碼,目的只是為了安全。
IBM員工自曝薪酬福利,百年科技巨頭,人才培養有一套! - 天天要聞

IBM員工自曝薪酬福利,百年科技巨頭,人才培養有一套!

想知道IBM是如何成為百年科技巨頭的嗎?想了解他們如何培養員工,提供豐厚薪酬和廣闊發展空間嗎?快跟我一起進入這個充滿奇妙可能的世界,探索IBM的人才培養密鑰!IBM:百年科技巨頭的人才培養密鑰走進IBM,你就像是進入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奇妙
新進展!松江這家工業無線遙控領域龍頭企業新廠房結構封頂 - 天天要聞

新進展!松江這家工業無線遙控領域龍頭企業新廠房結構封頂

在松江區新橋鎮,有著「北交所無線遙控第一股」之稱的海希通訊新廠房項目近日完成結構封頂,新廠房將主要用於工業無線遙控設備生產線擴建、總部辦公及創新研發,預計今年底落成,2025年投用。新廠房的投用將進一步滿足公司在工業無線遙控領域的產能擴充需
通信展為什麼會有汽車和飛機?|南方產業觀 - 天天要聞

通信展為什麼會有汽車和飛機?|南方產業觀

近日,亞太地區最大的通信會2024MWC上海站如約而至。但是南方+記者按大會指引來到這個通信展會現場,卻滿眼是和想像中的「通信」不太相干的樣子:汽車,飛機展品前圍滿了人,AI、大模型處處都是,這是走錯地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