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

2022年06月29日23:55:24 科技 1846

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 - 天天要聞

一度「出錢」扶持了早期ARM團隊,曾強烈建議台積電立項EUV技術……

這家企業,就是蘋果公司

1976年成立的美國蘋果公司「出錢」、1978年成立的英國艾康公司「出人」,聯合另一家「提供技術」的VLSI公司,1990年秋季共同創立了ARM公司。

拋開早期iPhone 3G S搭載「三星」供應的ARM架構晶元,蘋果展開了「四處挖人」組建晶元團隊後,2010年發布iPhone 4系列、開啟了A4處理器「起步」的ARM晶元自研!…

另外,隨著MacOS適配了ARM架構M系列晶元,蘋果「老本行」Mac電腦產品,也完成了歷經IBM晶元、Motorola晶元、Intel晶元「三代換芯」之後的自研「晶元王朝」時期……

從「出錢」1990年成立ARM公司,完善ARM架構蘋果「自有」生態,已經三十年時間了。

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 - 天天要聞

再就是,佳能尼康等日本光刻機設備廠商、半導體領域對EUV技術(Extreme Ultra-violet:極紫外光刻)基本「不抱希望」之際,蘋果「強烈建議」台積電進行EUV研發!

聯合另外兩家協助ASML推出光刻機設備,台積電率先部署「第一代EUV」光刻機,開始了製程技術「領先」英特爾與三星時期,蘋果「順勢」成了台積電「第一大客戶」

綜上所要指出的事實是:蘋果公司在戰略「前瞻」、研發實力方面相當強悍!

可就算強如蘋果公司了,也有個「Dàn」高通攥著:兼容4G/3G/2G的5G基帶晶元!

一度被調侃是蘋果「老Qing人」的英特爾,推出4G基帶晶元博得了蘋果的青睞,至少iPhone 7系列就搞出了「雙基帶晶元」策略,試圖「抵消」高通4G基帶晶元的壟斷性~

甚至,還傳出了蘋果「限制」高通4G基帶性能、「均衡」性能略差的英特爾4G基帶事件。

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 - 天天要聞

無可奈何的是,彼時的英特爾5G基帶晶元,項目研發「停滯」不前了……

一些科技資訊分析人士認為,2019年發布的iPhone 11系列,蘋果硬是頂著「4G旗艦」發布,大概率牽扯到了英特爾「拉胯」研發進度、難以忍受「屈服」於高通~這兩個因素。

借著「前文」所述內容的鋪墊、以及「果粉兒」用戶迷之自信,一句相當響亮的「蘋果應該 自研5G基帶晶元」就這樣被喊了出來!

事實上,蘋果公司真的那麼做了:

一是 花費超過10億美元「接盤」英特爾5G基帶研發團隊,二是 投入海量的研發資源介入5G技術專利等核心層次。

此前的美國高通公司,還煞有其事的「擔憂」:2023年的iPhone 15(命名順延)恐怕只有20%份額的基帶晶元「丟給」高通了!

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 - 天天要聞

時間進入2022年6月底,長期被認為是 蘋果產品資訊「爆料小能手」的知名分析師 郭明錤,公開給行業丟出了一個算得上是「重磅」的消息:

不缺錢也不缺人、不缺台積電代工,但5G基帶晶元、蘋果自研失敗!

按照分析師 郭明錤 披露的進展,至少2023年度的iPhone 15系列(命名順延)依然會「依賴100%採購」高通驍龍X系列5G基帶……而不是此前高通「擔憂」的20%份額!

事實上,業內能夠搞定「高性能5G基帶晶元」研發的企業,真的是屈指可數了:

我們中國的重科研企業中,此前與高通驍龍X系列5G基帶「掰手腕」的頂級對手,就是 華為技術海思研發的巴龍系列基帶晶元(連帶 麒麟SoC暫時無法量產,那是後話了)

另外的主流「中企」入門者,還有華為技術 前 高管 楚慶 帶隊完成突破(後又莫名出局)的 紫光展銳,以及那個經常被調侃「一核有難,多核圍觀」​的「發哥」聯發科……

然後就是「韓企」中的三星,旗下獵戶座系列處理器,搭配了「秒謝」的自研5G基帶~

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 - 天天要聞

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執行高性能數據表現、高精密核心演算法的基帶晶元,基本上是「中美韓」企業的技術競技場~

或許還會有「果粉兒」用戶不服氣:華為技術在內的至少3家「中企」可以做到、以及和蘋果都是「美企」的高通有一席之地,為什麼「不差錢、不差人」的蘋果,就不行了?

需要了解的是,華為技術是ICT(信息與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簡稱ICT)全球市場的行業龍頭!

2000年左右的高通,將旗下「功能手機」業務出售給日本京瓷、電信設備業務出售給瑞典愛立信,之後連帶著收購+研發的重點領域,也是蜂窩移動網路通信技術範疇!

說白了,起家於「電腦設備」的蘋果沒有那個「蛋蛋」……或者說,沒有「金剛鑽」~

蘋果能夠斥巨資「收集」全球各地頂尖晶元研發專家、可以藉助ARM核心架構指令集「開發」A系列、M系列高性能晶元,但蘋果並不能依靠「砸錢」自研高端5G基帶晶元。

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 - 天天要聞

蘋果自研失敗,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儘管受限於「產業」暫時技術掉隊、無法繼續 巴龍5G基帶晶元 量產,卻依然不是蘋果「之流」可以趕超的……

第一、涉及到兼容2G/3G/4G網路的5G基帶晶元,根本沒有辦法「繞過」華為技術、高通公司這些「專利大佬」……高精密演算法技術的研發,離不開通信技術的積累!

蘋果當然可以「付費」獲得華為技術、高通等「業內霸主」的專利授權,就算自研基帶晶元的iPhone新款「大漲價」,也有「果粉兒」用戶兜底~

第二、兼容2G/3G/4G網路各種制式標準的5G基帶晶元,達成高性能與高效能的基本要素,就是掌握堪稱是「難如上青天」自主核心高精密演算法技術!

不同於通信技術「起家」的華為,基於電腦設備「起家」的蘋果,還「嫩」得很~

所以說,嘗試自主5G基帶晶元、卻傳出蘋果自研失敗,除了再一次證明「華為被低估了」的事實,也不至於瘋狂的「嘲諷」蘋果……

有些技術領域,並不是有錢就行~


作者:蔡發濤 | 今日頭條號內容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特斯拉中國宣布:漲價 - 天天要聞

特斯拉中國宣布:漲價

(文/觀察者網周盛明 編輯/高莘)2025年7月1日,特斯拉中國宣布,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車型售價上漲1萬元,至28.55萬元。 特斯拉中國 在漲價的同時,該車型的續航和加速得到了提升——CLTC續航由713km提升至753km,百公里加速時間由4.4秒提升至3.8秒。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3的其他兩個版本售價不變。Model 3後輪驅.
儲能與鋰電領域動態頻出:巨頭競逐、項目簽約與跨界調整並行 - 天天要聞

儲能與鋰電領域動態頻出:巨頭競逐、項目簽約與跨界調整並行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期,儲能與鋰電領域動態不斷。陽光電源(300274.SZ)與寧德時代(300750.SZ)圍繞第三代儲能電芯定義權展開激烈爭奪。6月,陽光電源發布搭載684Ah電芯的新款儲能系統,電芯由欣旺達供應;寧德時代宣布587Ah電芯於4月投產。當前儲能行業處於二代向三代電芯過渡期,二代容量為314Ah,兩大陣營分化明...
亞馬遜CEO:生成式AI或致員工數量減少,但也將帶來新機遇 - 天天要聞

亞馬遜CEO:生成式AI或致員工數量減少,但也將帶來新機遇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亞馬遜CEO安迪·賈西周一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快速推出,意味著公司未來或需更少員工完成計算機可處理的工作,如同每次技術轉型,一些工作將因自動化而用人減少,但也會有新工作產生。東方IC儘管人工智慧會消除部分職位需求,賈西稱亞馬遜仍會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招聘更多員工。不過,本月早...
25萬起售的小米YU7,三分鐘大定20萬台,數據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25萬起售的小米YU7,三分鐘大定20萬台,數據是真的嗎?

相信這幾天小米YU7的火爆程度大家都看到了,這款車發布後開啟預定,打開預定通道後不久,小米官方就公布了一個數據,3分鐘大定超20萬台。沒過多久,小米官方又公布了一個更炸裂的數據,小米YU7在1小時內,大定已突破289000萬台。
鄒暉出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 天天要聞

鄒暉出任格力集團董事長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珠海格力集團官網更新信息顯示,鄒暉已正式出任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鄒暉於1982年生,本科學歷。鄒暉曾擔任珠海市人大常委會農村農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後轉任珠海市國資委副主任。此次調整後,格力集團領導班子為:鄒暉擔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軼任黨委副書記、董事、總裁,吳...
【產業互聯網周報】阿里合伙人名單最新變動:9人已退出;美團在AI投入超百億元;黃仁勛:機器人技術是晶元製造商繼AI之後的最大機遇 - 天天要聞

【產業互聯網周報】阿里合伙人名單最新變動:9人已退出;美團在AI投入超百億元;黃仁勛:機器人技術是晶元製造商繼AI之後的最大機遇

圖片系AI生成【產業互聯網周報是由鈦媒體TMTpost發布的特色產品,將整合本周最重要的企業級服務、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前沿趨勢、重磅政策及行研報告。】國內資訊北京經信局:北京累計備案上線大模型132款,全國佔比35%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維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