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視野消失114天後,馬雲於9月1日現身嘉興平湖的農業大棚。在馬雲露面的第二天,阿里宣布:將於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致力於我國的「共同富裕」行動計劃。
馬雲——阿里商業帝國的締造者,是我國的著名企業家,在中國家喻戶曉。阿里打造的電商和移動支付便捷、高效,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互聯網對於其它行業的改變也是驚人的,「互聯網+行業」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馬雲對於這個時代的貢獻是巨大的,他作為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創始人,曾一度被人們尊敬地稱為「馬爸爸」。
但隨著事業越做越大,馬雲身上的資本的氣息也越來越濃。去年11月3日,2萬億估值的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阿里巴巴因涉嫌壟斷遭調查,馬雲前後三次被人民日報點名痛批。而近期阿里「性侵」案、趙薇被全網封殺等負面事件不斷,讓馬雲三番五次地登上熱搜。
馬雲在嘉興平湖
這次馬雲重出江湖,網上熱評如潮,褒貶不一,不管怎樣,人們都希望馬雲壯大阿里的發展,造福萬民,為國奉獻。
今年8月17日,中央財經會議召開,「共同富裕」已上升至國家首要國策,中國必將回歸實業興邦的發展道路,數千萬中小企業即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在我國有8000萬創業者,隨著企業發展,老闆如何找准企業和個人的發展目標定位,成長為直正的受人尊敬的企業家呢?
這裡,為大家介紹一本管理類書籍——《總裁魅力學》,作者是「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書中指出:身為總裁,要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多用頭腦,少用手腳;居中策劃,決勝千里。文中強調:總裁最難做的事是用人,最重要的事是捨得利益分享,捨得回饋社會。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公司,做一名優秀的總裁?《總裁的魅力》中列舉了一些管理的方法,闡明了這樣一個觀點:總裁應該順應事物發展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
《總裁魅力學》 曾仕強 著
中國的企業很多,但是受人尊敬的、偉大的企業卻很少。如果想要成為優秀的創業者,有必要向著名的企業家借鑒學習。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用有怎樣的智慧和謀略,來做」最難的事「和」」最重要的事」的?
一、「得人心者得天下」
董明珠,1954年出生在江蘇南京的普通人家。 1990年,在她人生最低谷時,她進入格力公司;1994年開始,她任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在2012年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格力集團在董明珠的領導下,已闊步邁入世界500強企業之列。
董明珠能獲得事業的成就離不開自身的拼搏和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得益於她重視人才的經營智慧和擁有一顆無私的心。
堇明珠
1、對員工的保護與溫情
董明珠是商界有名的「鐵娘子」,外表看似強勢,但做人卻非常有擔當,她特別愛護自己的員工 ,為企業真心做事的人在她心目中有最重的份量。有一個關於她的經典案例——「你打我員工,我讓你破產!」
據報道,有一次,一名格力的倉庫員工,在收貨時發現供貨商的貨物有質量問題,於是拒收,要求退貨。該供貨商因此非常惱怒,就僱人打了這名員工,而這名員工的領導對此事件反應較為冷淡。董明珠得知此事後大怒,當即表示與這家供應商停止合作,同時,對被打員工的直屬領導予以免職處罰。
對一名基層員工都能這樣愛護,自然能贏得員工們的一顆真心,願意為企業奉獻最大的工作熱情。董明珠曾坦言,「我不怕外企來挖人」,公司愛員工,員工就會愛企業,這是她的底氣。
2、員工利益高於一切
早在2018年董明珠就說過,要自掏腰包280億,給格力8萬員工每人一套房。當時,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巨大轟動,有很多網友認為這只是她一時興起的口出狂言。
就在人們質疑她的時候,她已經開始著手給員工建小區了,並且在小區里建設了很多基礎公共設施,格力第一批人才公寓有3000套,在2021年可實現入住。如今,這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目前已完成了總任務的30%,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自己的承諾,實踐自己的初心。
人才是企業的安身之本,為了留住人心,董明珠願意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只要員工有想法,她願意幫他去實現,為的是讓員工只想一件事——怎樣把工作做好。實現每人一套房的目標,可能要三、五年,但對於格力的長遠發展和影響,意義是深遠的。
董明明
3、心底無私天地寬
董明珠對待員工充滿溫情和關愛,相比之下,她對待家人卻「六親不認」,似乎有點冷酷無情。
在1995年,格力空調市場熱銷,各地貨源不足,許多經銷商為了貨源想盡了辦法。當時董明珠的職務為經營部部長,跟她打過交道的人很清楚她的為人,找她通融根本行不通。
於是,有人就找到董明珠的哥哥,承諾他每進一百萬的貨給2-3萬提成。哥哥來找她走後門,結果被她一口拒絕。董明珠的家人很不理解,又不違反法律,怎麼就不能幫幫自家人呢,幹嘛這麼較真?哥哥為此事,與她斷絕了20年的往來。
然而,在董明珠看來,這已涉及到原則問題,如果自己破了這個先例,那以後還怎麼管理、帶領手下的人呢?
「不能堅持原則的人,一定是有私心的。我沒有一點私心,所以我能堅持原則。」董明珠曾這樣說。
現在,格力員工在她的帶領下,讓格力電器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格力——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句話彰顯了一個企業家的格局和魄力,董明珠對於格力打造世界品牌的貢獻是巨大的。「世上最愉悅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董明珠用她的執著書寫著格力的輝煌和自己的人生傳奇。
二、家國情懷謀發展
曹德旺,福耀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1946年出生於福建福清,為了謀生他種過白木耳,做過炊事員、當過修理工。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福清市高山鎮異形玻璃廠。1987年,他創建福耀玻璃集團,專門從事汽車玻璃生產。
他認為,做企業要常懷感恩之心,這是推動事業發展的源動力,財富取之於社會,也應該用之於社會,以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
曹德旺
1、以人為本,誠信為生
在曹德旺眼裡,企業的資本、機器、廠房都是冰冷的,只有人是鮮活的、是有溫度的,人是企業真正的命脈,人的需求是企業的努力的方向。
曹德旺認為,做到了「安老闆、安員工、安顧客、安社會」,企業才會做的起來,「以人為本,誠信為生」也是他辦企業的初心。而員工是企業最關鍵的要素,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不管你是大學生、研究生還是留學生在,進入福耀,都必須進入工廠車間鍛煉。新騁的管理人員入職後,就必須參加軍訓,目的是通過嚴格的軍訓來磨鍊他們的意志力。與此同時,公司會根據每個員工的興趣特長,為他們「量身定做」最優的職業發展路徑。
目前,福耀80%以上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都是從車間基層篩選、培養出來的。為了提升員工綜合素質,曹德旺還在公司設立福耀管理學院;為了提高技術水平,他捨得花錢把技術人員送到國外著名的企業進行學習深造。「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計劃,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實現了一個發展的良性循環。
2、深耕領域,打造工匠精神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汽車玻璃市場的100%依賴進口。日本把原本很低價的汽車玻璃以高價出口賣給我國,此事深深刺激了曹德旺,福耀當初之所以選擇做汽車玻璃,就是為了改變這種局面。
福耀公司一路走來,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不會做玻璃的到學會做玻璃,這是從不為到有為。在學會有為以後,曹德旺又堅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這過程中,曹德旺領悟了一個很簡單但又很容易被人忽視的道理,就是做企業應該做自己最喜歡做的、最擅長的行業,而不是遍地開花,什麼都做。因此,福耀決定深耕一個領域,只做汽車玻璃,走專業化道路。
「我40年只造一塊玻璃,我傻嗎?我不傻,工匠精神,你懂嗎?」這是曹德旺接受外媒採訪的自問自答。如果有現在不是專註於製造業,福耀集團可能不會有這樣好的發展。
現在,中國的汽車玻璃需求份額的70%是由福耀生產的。考慮到中國需求有限,福耀開始國際化,曹德旺投資10億美元,在全球布局,實現產品專業化、市場多元化。國際很多著名車企都是他的客戶,福耀成了全球規模第一的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集團已發展成為是中國人心中的驕傲。
曹德旺
3、大愛無邊,奉獻社會
2014年,曹德旺在他的自傳《心若菩提》中寫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忠誠的國家能夠更好地發展!
曹德旺是一位眼界和格局都非常高的企業家,當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衝突的時候,他選擇維護國家利益。
在美國打壓華之前,曾對包括福耀在內的中國十幾家企業進行反傾銷調查。於是,曹德旺帶領福耀團隊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戰,歷時數年花費上億元,只為打贏美國和加拿大的官司,人們都清楚,他這是為中國而戰!
曹德旺的企業做得風生水起,由於他一直熱衷於做慈善事業,現在他的財產並不多,在2020年公布的胡潤富豪排行榜上,他的身家僅為165億元,排名第325位。
在每一次國家有難的時候,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在曹德旺在捐出自己一半身家的時候,他說,企業家如果沒有社會責任感,充其量是富豪,而不是企業家。他花費一輩子的心血 ,為中國留下規模世界第一的玻璃廠。2021年5月,他豪捐100億,想為中國建一所大學。如今,他累計捐款已超160億元。
曹德旺說過,他做企業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國家的興旺發達。他決定,在有生之年把手上賺的錢全部還給社會。當別人說他是中國首善時,他說,做慈善並不是指捐錢,因為做慈善的終極目標是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愛護員工,尊重公共秩序,都是慈善。他認為中國的首善不是自己,而是袁隆平。是啊,捐錢的多少不是衡量慈善的標準,最重要的是他懷有一顆普濟天下的心。
三、碧血丹心鑄輝煌
任正非,華為集團創始人、總裁,1944年出生於貴州省鎮寧縣,在大學畢業後,他應徵入伍,當了工程兵。1983年轉業,1987年集資21000元創立華為公司。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天生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和保衛領土的決心,他在那時已清醒地認識到「技術是企業的本」,便從此踏上了企業家之路。
「不謀萬事者,不足以某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任正非目光長遠,他認為,企業家必須夠以全局的視野和長遠的眼光來判斷形勢,如果對發展的趨勢不敏銳,就把握不住企業的未來。
任正非
1、不惜重金引人才
任正非有一個短板理論:要想把自己擅長的東西做到極致,就先去掉自己的短板,然後拼上別人的長板,木桶匯聚了全部的長板,就變成了一個高桶了。
任正非認為人各有長,所以他不追求完美的人,而是青睞有「長板」的人。他非常重視人才,也捨得花錢吸引人才。為了開創華為的未來,華為和西工大聯手開辦了鴻蒙生態班,緊接著,又開出百萬年薪跟騰訊爭搶天才少年左鵬飛。
為了擺脫外國資本的操控,同時也是為了激勵員工,華為選擇不上市,而是內部通過設置虛擬股,將股份分給廣大員工,而任正非卻多次稀釋自己的股份,他現在的股份甚至還不到1%。因華為捨得用福利和待遇優待員工,華為聚集了天下英才,所以能取得一系列的驕人的成績。
「能花錢辦到的事情其實都不是難事」,明明能用錢和待遇就能把人才留下,何必等到人才已經走了,我們再花更高的價錢買他們研發出來的產品?縱觀現在美國半導體領域知名專家裡,有一半都出自中國,我們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留住人才。
如今,華為已經打造了一支非常強大的技術隊伍,華為有一萬多名博士,甚至有很多俄羅斯科學家,這支隊伍從最初的百十號人開始發展,如今已經突破20萬人的規模。在華為,年薪超過100萬有10000多人,年薪超過500萬的有1000多人。雖然人員上增加了成千上萬倍,任正非依然堅守初心優待人才,確保隊伍當中的核心不丟失。華為建立起來的這一支隊伍,在後來的華為武漢抗疫中也展現出了極強的實力。
任正非用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嘉獎,讓華為的科研隊伍一直保持「青春」的狀態,華為不惜重金、求賢若渴的人才戰略部署還是卓有成效的。
任正非
2、擇人任勢成大事
華為自創建已有34年歷史,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帶領華為從當初一個不知名的小廠商,如今發展成為了一個世界知名企業。任正非和他的員工們一路披荊斬棘,突破重重困難,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在通信領域,5G技術領先於世界各國。
任正非出於對通信事業的熱愛,付出全部的專註力深耕一處,把產品做到極致。近年來,國際上的科技競爭愈演愈烈,而華為的突出表現奠定了他在行業中的威望,任正非和華為讓國人看成到了核心技術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假想一下,如果我們的銀行系統,用的全是美國的電腦和美國的晶元,那麼只要美國人按個按紐,所有人的銀行存款數字就沒了,那會造成什麼後果?
在華為人共同努力下,華為公司在短短的30年時間,就能研究出自己的晶元,華為自主研發的晶元麒麟,已經成為世界前三的晶元了,可以與美國的高通公司晶元相媲美。此外,華為在5G通訊的技術上,已領先全球;華為掌握著最多的5G技術專利,真正地掌握了5G技術的話語權。
據報道:「在國內,華為研發經費高達896億,在三巨頭中阿里巴巴員工三萬,百度五萬,騰訊大約三萬,總共加起來11萬,但是華為的全球員工總數卻有17萬,阿里巴巴的利潤234億,騰訊242億,百度105億,利潤總額580多億,但是70%被外國人拿走了,而華為從2000年開始,從國外賺回來中國的錢高達1.39萬億。」
華為是個科技公司,而科技水平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在中國,很多公司可以沒有,但是華為是不可以替代的。華為是一家100%的中國人的公司。華為之所以叫華為,就是取意「中華有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進入世界百強的民營科技企業。華為,它已經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3、用生命譜寫華章
任正非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卻不是最富有的企業家,他的貢獻並不僅限於華為經營的業務獲取多大的利潤,而是他經營出來的成果,給國人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刻影響 。
從2018年發生的孟晚舟事件,再到2019年美國宣布制裁華為的一系列事件,一陣驚濤駭浪向華為襲來,當時,國人都為華為的處境擔憂。在美方的惡意制裁打壓下,尤其是中興公司,即使是花費十幾億美元脫身,至今仍處於半休克狀態。只要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我們就會隨時被人卡住脖子,不得動彈。正當人們深陷迷茫、絕望之際,2019年的5月16日,華為海思發出了一封公開信,宣布作為華為的「備胎」晶元——麒麟即刻轉正!並且麒麟晶元一面世就直接進軍了高端市場,在這至暗時刻華為的麒麟力挽狂瀾,順利破局!一時間舉國歡騰!華為戰勝美方的技術封鎖,讓國人心裡樹立起科技領先的信心。
孟晚舟
在孟晚舟被抓以後,美國曾找華為談判:「只要你交出5G技術,可以放人出來。」任正非當時回了一句話,「以為抓我們家一個人,我們就降了?」為什麼一個華為集團的CFO被抓了,華為沒有亂?因為在研究5g技術的時候,華為就做過了充足的預案,當時就已經把所有最壞的結果全想過了。任正非就是一個「心中無我」的人,已經做好了一輩子不見女兒的打算,為了華為的未來,他準備隨時犧牲自我。
一個民營科技企業的總裁帶領公司的員工敢於直面世界強國的制裁,這需要有何等的膽魄和雄心啊?任正非說:「要敢想敢做,要勇於走向孤獨。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業,這是生命充實激越起來的根本途徑」。華為用實力震撼世人,任正非用他的格局和境界登上最輝煌的人生和事業巔峰!
結語:在新的時代,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然而,企業的競爭是終歸人才的競爭,如果想要打造百年企業,那麼必須擁有一支能擔當大任的人才隊伍。《總裁魅力學》告訴我們,一個真正強大的企業,靠的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也不是一個人智慧,而是所有人的努力。一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老闆所要做的是,凝聚人心,糾合眾力,打有效的組織戰。企業的逐利行為無可厚非,但「格局決定結局「,相信只要老闆心中有員工 、有企業、有國家,有經營的智慧,懂利益的取捨,定能把事業發展壯大,自己也能成長為具有別樣魅力的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