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一下,本文無意冒犯阿里和海底撈,時至今日,他們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企業。無論在一眾互聯網大廠里,還是在餐飲界,二家企業特色鮮明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無疑是行業引頸以望的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而如今,這塊金字招牌已經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昨天,「阿里女員工被性侵案」最新進展來了。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檢察院發布公告稱,經審查,犯罪嫌疑人張某涉嫌強制猥褻犯罪,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王某文涉嫌強制猥褻罪一案正在審查過程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久居熱搜榜首的阿里性侵事件,讓這家言必稱價值觀的互聯網大廠,再次陷入輿論漩渦中心。
曾幾何時,阿里價值觀簡直是業界圭臬,阿里文化讓急功重利的商業面孔披上了一身優雅的西裝。
1、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和基因
馬雲說,阿里巴巴的一切戰略決策,都基於價值觀。
可以說,價值觀至上的理念和對價值觀的貫徹,是阿里巴巴取得高績效的前提,是阿里巴巴文化落地的基礎。
從「獨孤九劍」,到「六脈神劍」,阿里巴巴別具一格的價值觀一路支撐了企業從虧損到盈利,從PC互聯網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從單一的B2B業務衍生出C2C、B2C業務,從電商跨越到金融、物流、雲計算等多個領域。一躍成為當前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年營業收入超7000億元人民幣的互聯網巨頭。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話不知擊中了多少有些情懷的商業人士。其實,阿里文化不僅志在重構日趨迷失的商業文明,更志在冰冷的電腦之外打造暖心的辦公室溫情。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510阿里日」,這個內部節日的緣起是2003年疫情洶湧的那場非典。
在此期間,一名阿里員工被確診為非典疑似病人,導致在杭四百多名阿里員工被隔離。
阿里人在抗擊非典過程中所體現出了果斷、團結、敬業、互助互愛的阿里精神,這一精神使得阿里在整個社會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的情況下,阿里的業績反而逆勢而上,並突破當月歷史新高。阿里人意識到,他們找到阿里精神的真正內涵所在。
因此,為了紀念2003年5月非典時期阿里人的激情和信念,阿里把每年5月10日定為「阿里日」。
這一天,整個阿里西溪園區彷彿成為了一個嘉年華場所。阿里日的活動包括:親友會、cosplay、興趣組納新、相親、拔河……集體婚禮無疑是阿里日這天活動的高潮。
總之,阿里員工和親友在這一天都玩得很嗨,阿里文化多了一份難得的人文情懷。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2、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再看看地球人都擋不住的海底撈,以變態服務橫掃火鍋世界,算是餐飲行業的一朵奇葩。無論是排隊幾小時、黃牛排號等令人咋舌的火熱等座場面,還是海底撈過生日、美甲等新奇的服務,都使它成為了全國火鍋店乃至整個餐飲行業的頂流。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馬雲說過,「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其實這句名言出自美國強生(Johnson & Johnson),而張勇卻是領悟得最徹底的企業家。
黃海鷹在《海底撈你學不會》里說,海底撈把員工當成家人,員工把客人當成家人,那種從骨子裡滲透出來的關切和信任,讓人暖心。
員工成為家人了,幹活肯定上心。顧客成為家人了,那還不常回家看看?
所以,海底撈真正厲害的,不是各種人性化的管理機制,而是家文化。機製為術,文化為道,術以制人,道以制心。機制完全可以模仿甚至照搬,但文化不可複製。
所以,二十年來,餐飲界沒有出現過第二家海底撈,因為海底撈你學不會。
不過,十年前,黃海鷹按捺不住激動,寫下了暢銷書《海底撈你學不會》,著實讓海底撈火了一把,但時至今日,黃教授恐怕再也激動不起來了。
記得六年前去海底撈,已經是晚上九點了,依然人聲鼎沸,空氣中瀰漫著火鍋的熱騰。服務員發自內心的微笑,讓等座的不快一掃而空。席間,我說到,這長筷子不錯啊,回去下麵條,一定很趁手。沒曾想,結賬時,服務員居然遞給我一雙包裝好的長筷子,說是送給我們的小禮物。真是有心啊。
這二年也去過幾次海底撈,無論貴陽還是武漢,微笑還是微笑,多了職業范,少了人情味。那一頓我們點的菜品有點多,不過包房內的服務員卻一直沒有提醒要適量。再次嘗試要一雙長筷子,被禮貌地拒絕了。28元吃海底撈的事,咱肯定不幹,但是確實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覺。
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據悉,近二年海底撈擴張迅猛,2019年凈增門店302家,2020年新開門店超過600家,然而讓張勇鬧心的是,規模在擴張,利潤卻斷崖式下跌。
據公告顯示,海底撈2020年的凈利潤較2019年下降近90%。
除了利潤暴跌,海底撈近年來還頻頻陷入負面輿情中,比如「包房安裝監控」風波、顧客在海底撈烏雞卷吃出塑料片、海底撈一門店筷子檢測出大腸桿菌等等,這些話題頻頻上微博熱搜,被網友戲稱為「頻頻出事,屢屢道歉」。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海底撈你學不會》里是這樣描述的,這是一群態度明顯不同的員工,樂觀,主動,他們的微笑傳遞著誠懇和歡迎的眼神,走起來一路小跑,想讓你滿意的意願很強烈。
可惜,十年後的今天,商業節奏變得更快,海底撈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沒有處理好文化稀釋的問題,動作變形,文化變味。
3、
成也文化,敗也文化。
話題還是回到阿里。
曾經,沒有哪家企業如同阿里那般重視價值觀和文化。在阿里的績效考核體系中,價值觀考核佔到了50%的權重。
馬雲說,價值觀好的員工,業績不會差。
「六脈神劍」的考核非常嚴苛,六個大類,每類實行5分制,每一級得分標準細緻而明了。據說,得4分極其困難。在阿里的361考核制度中,3.75已經算是高分了。
然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蔣太子事件已經初露端倪,阿里的做法明顯違背了其價值觀,反而渾然不知自省。以致後來,P8員工招私人助理事件,釘釘P9員工代考事件,月餅事件,今天的女員工被性侵事件,等等,將曾經引以為傲的阿里價值觀節操打碎了一地。
阿里初創期的破冰文化,拉近了胸懷夢想的一批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如今,所謂的破冰,只是黃色低俗的代名詞,變成了脫掉最後一塊遮羞布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難怪阿里高管阿甘居然針對此次性侵事件評論道,「早就知道要出問題」。
其實,他和他的團隊應該早就知道,阿里的價值觀已經被掃進了垃圾堆。正如阿里內部人士反省的,「內部越宣導,大家越覺得假,大家都看得到蔣凡、月餅、釘釘,哪一個是按照正經價值觀處置的呢?」
所以,有位媒體人斷言,阿里的企業文化已經不復往日。
成也文化,敗也文化。
今天的局面,歸根結底是文化的潰敗。
一夜之間,阿里文化,成為笑話。
無獨有偶,阿里近二年的擴張也不遑多讓。阿里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整個阿里集團員工人數已經突破25萬,而去年這一數字為12.2萬人。
金惟純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提到,印第安人外出遠行時,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來紮營,為的是「讓靈魂跟上來」。是的,人走的太快,初心已經丟到十萬八千里之外,怎麼能聽到靈魂的呼喚?心若不真,事不實,行不深。
2019年馬雲卸任演講時說,阿里已變為一家技術公司,技術必須向善。
一向崇尚文化的馬老師,不知為何不提文化向善?為何沒讓阿里的靈魂跟上技術的進步?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柳傳志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根基。如今,大廠的根基已經動搖,金字招牌已經蒙塵,希望接下來的時時勤拂拭,讓我們重見閃閃的光芒,而不是塌落後的一片灰塵。
記得慢一點,讓靈魂跟得上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