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競爭,血拚流量成本,誰有更便宜模式,生命力自然強悍。淘寶網靠買流量,幫助拼多多輸血,把業績登峰造極,再通過做好賬目,到資本市場圈錢?從阿里到拼多多,表面是兩回事,依託境外勢力,其實一脈相承。
淘寶當初買流量,然後分拆給商家。而拼多多靠取巧,通過社交工具、媒體裂變流量,然後再給商家,流量成本幾乎零。淘寶具先發優勢,非電商模式先進。如今這先發優勢,也越來越沒優勢了。
馬雲的天貓網,模式不如京東。京東走自營物流,全面布點入倉,大多數能次日達,甚至是當日達。京東正品策略,不會買到假貨,且帶正規發票。自營集中採購,提高議價能力,降低採購成本。
京東做正貨商超,對於高端消費者,能買到急用品牌貨,自然賓至如歸,越來越喜歡京東。而天貓缺物流支撐,雖採用菜鳥模式,取巧走價格便、速度慢、服務差的路子,用加盟店快速擴張。
天貓算盤猴精,盤剝無處不在。絕大多數加盟店,不給快遞員買社保,工資福利更淺薄,大多遠低於京東、順豐快遞不納稅,所以成本更便宜。政策越來越規範,四通一達奸滑,成本優勢已盡失。
隨網點越來越多,京東對外開放接單,銷貨量越來越大,物流成本會越低,在保證物流速度、給員工交社保、合法納稅,而物流成本更低。在京東物流競爭下,四通一達的模式,也沒有啥生命力。
天貓的正品形象,只有女裝優勢,畢竟款式足夠多,自然不如京東,那麼對於3C數碼、美妝個護、汽車周邊、金銀首飾、名表名包之類,重品牌格調品類,京東品牌有優勢,平台號召力明顯。
女裝不看重品牌,而是更加重款式。隨著拼多多崛起,京東服飾競爭,優勢也在消退。畢竟貨源優勢,不是電商的優勢,物流看流量成本。現在被約談後,阿里不能再利用壟斷,再搞啥「二選一」。
提供貨源廠家,在各大電商平台,必然全面鋪貨。阿里系對流量,一直精耕細作,推出超級推薦、直通車精準推薦、搜索端的千人千面,並關行情子帳號,關閉淘寶指數等,免費數據平台,為了將流量和數據,最大程度地變現。
天貓煞費苦心,為提升獲客成本,必然會轉嫁買家,削弱淘系平台,競爭力大打折扣。不少同品牌商品,在京東和拼多多,為何反而更便宜?直通車單個點擊,單價已貴出天際,比京東都貴很多,遠超拼多多流量價格。
阿里系電商模式,其實不如拼多多,更沒有京東先進,後者依靠騰訊系,這個超級流量池子,遲早會顛覆阿里系,而淘寶天貓所缺的,始終是根導火鎖。如果出台政策,要求電商納稅,強制繳納社保,將對阿里系經營,產生深遠的影響。
馬雲機關算盡,阿里系股權大頭,靠國內電商撈錢,為美國財閥奉獻,如今東窗事發,各類保護傘沒了,天貓好事到頭了,對淘系致命打擊。京東優勢已體現,拼多多為阿里系,不正常的優勢,靠國家扶持電商,暫時姑息再難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