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後野釣,太陽越大越是「空軍」

我最近經常出釣,發現一個春季野釣的事實:隨著氣溫的大幅度提升,魚反而是越來越難釣得到了,晴天基本不必下竿。


在前一陣水溫還很低時,魚口確實較少,但釣上來的魚,普遍個頭都比較大,感覺是一年之中愛出大個體魚的時節,而近來連續晴天升溫過後,魚口並未像想像中的變好,甚至變得更差了,並且咬鉤的魚的個頭反倒越來越小。

給我一種明顯的感受,水越冷咬鉤的魚越大。開春第一批開口的魚都是各類魚種之中個體最大的,等到熱得釣魚人脫外套,水溫抬高,小個體魚開始進食時,遇到大個體魚的幾率隨之下降。

春分前後,白天最高氣溫經常超過30℃,我釣魚卻釣出了陰影,凡是大晴天出釣,基本都是「空軍」回家。不知道什麼原因,這段時間魚就是不吃東西了。

一開始我估計是水中微生物開始活躍,各種水蟲冒將出來,魚很可能已經不缺吃的東西了。後來幾次我收竿回家看見魚群扎堆聚集在水中央,黑壓壓的,這裡一片,那裡一團,才意識到魚起浮了。問題大晴天小白條都不開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但是一旦遇到降溫下雨,或是連續陰雨天出釣,魚情立馬出現轉機,晴天里釣不到的魚,這時好釣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