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打球,正手的使用率遠遠大於反手,各種技術,無論是拉球,攻球,擺短,甚至側切都運用得爐火純金,取得輝煌戰績,而且目前歲數這麼大,依然保持世界頂尖選手的戰力!為什麼?
本文解密正手框架的最核心機密,這樣有意識去練習,您的正手水平將是無敵,絕對漲球沒問題。
怕記不住,就關注、點贊、收藏、轉發。
無敵正手練習秘密
仔細研究馬龍,陳夢,甚至張本智和的正手,您就會發現,他們正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正手殺傷力大,拉球,攻球時,大臂好像緊貼身體,夾臂揮拍,動作小而緊湊,上台率非常高。高手過招,贏在那怕百分之一高的上台率,你就贏了。
如下圖:
馬龍、陳夢的正手拉球框架。仔細看。
如圖二。正手揮拍軌跡原理說明,解密超級正手的核心秘密。
正手框架穩定性是決定你的乒乓球上限核心能力之一。
練乒乓球首選練框架穩定性,練好後→在練發力包括摩擦。擊球質量超級高,並且穩定的上台率。
框架首先練好穩定性→發力也是水到渠成可以修鍊成功。
別不信,真是這樣!
正手框架搭建
A的角度大小,B角度大小,是否揮拍到C,就是基礎框架,核心中的核心點。
B→角度緊貼身體,角度控制在5—15度,是框架一方案。A大臂和小臂來角的角度是動態的,下旋角度大,上旋球角度小一點,A=100度一120度。收小臂一定要到眉心C點。A→變化A1接近90度,就是收小臂。容易找到摩擦球的感覺,優點拉球穩定,動作小而緊湊。大臂的穩定性較好,較容易找到摩擦的感覺,較為穩定。
另外一種框架方案二→B→角度控制在20一45度。手腕離身體就較遠,A角度=100—120度。A→A1=90度,角度縮小,就是快速收小臂到C點。攻球容易,但是業餘較難找到摩擦的感覺,而且手臂穩定性相對較難控制。
建議採用第一種框架,動作小,手臂相對固定,容易找到摩擦的感覺。馬龍和陳夢就是這種框架,動作還原時間短,利於下一拍的連續性和動作穩定性性,摩擦的感覺較容易找到。但是攻球效果略差於第二種方案。
當然根據你可以自己喜歡和習慣選擇框架方案。無論哪一種方案,B角度→B1儘可能保持不變,即B≈B1、保持大臂穩定,揮拍到c點眉心是相同的。另外身體前頃,重心下壓,是超級正手的另一核心原則。
按這種框架去練習,正手水平一定會漲球。當然必須要經過大量練習和實踐,就會慢慢體會到。
創作不易,一定會給你啟發幫助!喜歡就關注、點贊、收藏、轉發!不會錯過我的下一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