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場合的罵罵咧咧,帶隊被絕殺成習慣!謝暉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場邊髒話連篇,怒吼擺pose;最後又是熟悉的的被絕殺,雖然大連人已經解散了,但是在亞泰遭遇梅州絕殺之後,無數大連球迷從亞泰身上又看到了大連人在去年的影子。

這一切,你不能都怪在謝暉頭上,但也確實跟謝暉有關。

為什麼說不該怪在謝暉頭上?因為亞泰的前兩個主場,在前任主帥陳洋的帶領下,他們就先後遭遇了申花和成都的絕殺。

那為什麼又說跟謝暉有關?因為謝暉執教大連人期間,就經常在比賽最後階段丟球導致被絕平甚至是絕殺。這場比賽發生在亞泰身上的場景,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相較於客場打三鎮的比賽,完全是被對方吊起來打,僥倖的沒有輸球相比,本場比賽亞泰的控場率達到了7成。超高的控球率就足以說明,在比賽相當一部分時間裡,其實亞泰踢的很不錯。但之所以場上的優勢沒有轉換為勝勢,一方面亞泰的前場球員,確實浪費了幾次好機會。但是在另一方面,謝暉這場比賽的臨場調整也是堪稱災難。當他把表現出色的汪晉賢換下去之後,亞泰的進攻基本上就啞火了。而整場比賽,謝暉也只用了3個換人名額。

當然臨場應變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是越換越亂,發生在謝暉的球隊身上,也早就成為了一種常規操作。在大連的時候,他臨場調整沒有效果,還有一部分吹捧者會在那不斷地提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到了亞泰,在場面逐漸失控到被絕殺的背後,換人名額依舊用不滿,看起來跟亞泰還有多名球員受傷病困擾有關。但實際上能進入亞泰輪換陣容的傷員,也就剩下外援中衛羅西奇,謝暉在大連時都不待見的王耀鵬,後防多面手崔麒,以及作為前鋒,進球最多的賽季才進了3個球的程長城。

簡而言之,在二轉之前,除了後衛線可以有調整餘地;其他位置上,謝暉能選的人就已經放在這裡了。當謝暉不能把手上這把牌組合好,臨場還經常是越調越差的背後,他真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了么?恐怕並沒有!

在賽後,當謝暉說出了「到了90分鐘時,很明顯看得出來我們的球員情緒發生了變化,非常害怕進入補時。我覺得這是我的責任,我沒有讓大家從這種情緒中走出來,在這個時段犯錯。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們只能靠自己闖過去。」 在大連兩年幾乎從未在賽後承認錯誤的謝暉,看起來至少在這場賽後展現出了少見的擔當。

可謝暉賽後說的這番話,真的是在承認錯誤么?顯然不是!在他嘴上說著承擔責任之前,他就已經先說了——「球隊在努力嘗試另一種打法,但拋開技戰術層面,球員在比賽尾聲時段仍然無法放下包袱,犯了同樣的錯誤。」

很顯然,謝暉賽後的真實目的,是把輸球跟技戰術打法的改變掛鉤;他想告訴外界——不是他(謝暉)水平不行,而是他開啟了技戰術的改造,由於時間還比較短,球員在場上依舊無法領會他的戰術意圖。

他提出球員害怕進入傷停補時,其實是想強調他接手前,亞泰就經常被絕殺;球隊頻繁被絕殺,跟他沒有關係。

不管你是否認可謝暉的說法,在賽後新聞發布會上進行逆轉,以及在指揮比賽時,頻頻用c語言問候球員甚至是裁判,早就成為了謝暉的常規操作。當他把執教大連時,就已經暴露出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帶到了亞泰,這恐怕也再次說明,習慣於我行我素的謝暉,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我們客觀地說,謝暉是一個有追求,對自己有著高標準嚴要求的本土教練。他可以為了追求執教的夢想,當年放棄上港的高薪助教「鐵飯碗」。他很愛惜自己的羽毛,跟球員之間的交往,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普通同事階段,所以中國足球圈經常出現的「同流合污」,不會出現在謝暉的身上。

當謝暉決定要跟球員保持距離,也同樣會意味著,他不管在南通、在大連還是在亞泰,都不會有自己的嫡系部隊。他想要讓球員為他賣命的前提,就是他能帶領球隊贏球。只要有能力帶領球隊贏球,球員就能跟著你掙錢,那你說什麼他們都會聽著。你罵的再難聽,只要能拿到贏球獎,那都不叫事,大家都會跟著你干。

但之前在大連,謝暉第二年暴露的問題在於——他罵的很難聽,但他還沒有帶隊贏球的能力,大連的球員就不可能去服一個整天爆粗口,一個賽季只贏3場的教練,久而久之的就跟他對著幹了。

而現在長春的球迷跟去年大部分時間裡的大連球迷一樣,他們在支持著謝暉。這種支持是因為他們還對謝暉的執教有期待。而從賽程來看,其實謝暉上來遇到的賽程還算輕鬆!可是讓梅州絕殺後,接下來打新深足和打南通,就是謝暉必須要搶分的比賽。因為他很清楚如果這兩場還搶不到分,上來就搞出個多輪不勝,甚至是n連敗,等到他帶隊去上海客場打老東家上海海港的時候,有可能就會敲響他下課的喪鐘!

而不管謝暉能不能迅速帶領亞泰反彈,他真的應該主動做出改變了。如果接下來他依舊重複在大連時期的,不分場合的罵罵咧咧,輸球後永遠是賴球員、賴俱樂部,甚至是賴球迷,擺出一副老子沒錯的態度,那他在亞泰也不會幹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