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道木、鐵木杆和長鐵,哪個才是你球包的最佳拍檔?

球包的球杆組合不同的球員有著不同的選擇,,沒有規定說你必須攜帶某種組合的球杆。14支球杆的選擇是高爾夫球員真正能夠完全控制的少數事情之一。那麼,對於業餘球友來說,如何才能做出最明智的決定來組合自己的14支球杆呢?答案就是,數據!

隨著全球範圍內對於高爾夫成績跟蹤系統的普及應用,現在業餘球員也能通過個人數據以及大數據分析自己的球杆組合,已經找到自己的弱項所在。也能對比不同球杆之前的實際使用的性能數據。

上一次我們將4號鐵杆與4號鐵木杆進行過對比介紹。這次根據相同的資料庫,我們將範圍擴大到所有長桿:3號木、5號木、2號鐵木杆、3號鐵木和3號鐵,進行數據的對比介紹。下面的信息是按差點等級分組的。在每個部分,你會看到每支球杆在不同技能組合的球球員的五個類別中的平均表現:開球距離、攻果嶺距離、上球道率、上果嶺率和作為開球杆使用時的平均桿數。


0-5 差點級別

從3號木到3號鐵的球杆的數據可以看出,即使是業餘球員中最好的球員,也很難在攻果嶺擊球上取得與開球相同的距離。所有五個球杆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攻果嶺擊球中,5號木、3號鐵木杆和3號鐵的距離幾乎相同(約175碼),但在開球時,3號鐵在這三支球杆中具有明顯優勢。數據還顯示,與5號木和3號鐵木杆相比,3號鐵的上球道率有所提高。(是的,業餘球員也有人確實能用3號鐵進行紮實擊球!) 如果你是這些球員之一,可以考慮把3號鐵放進球包里。


6-10 差點級別

6-10差點級別的球員在2號鐵木杆和3號鐵木杆的開球和攻果嶺距離之間顯示出相對最小的差異。特別是3號鐵木杆,有趣的是,這支球杆在這組球員中擁有最低的上球道率。可能由於單差點的業餘球友,用鐵木杆開球時往往很容易拉左有關。在這裡也是如此,因為3號鐵木杆的上球道率比3號鐵低5個百分點。這組差點水平的球員很可能都在努力穩定突破80桿,聰明地使用鐵木杆可以使這個目標更容易成為現實。


11-15 差點級別

跟上一組一樣,這組球員在開球和攻果嶺時打出的鐵木杆距離也是接近的。對於2號和3號鐵木杆來說,開球和攻果嶺之間的距離差異只有3碼左右。3號木在開球和攻果嶺之間的差距最明顯,而3號鐵是攻果嶺距離最短的球杆,這個結果符合我們正常的認知。

掌握了這些知識,這個差點級別的球員可以在練習中專註於改善這類球杆的使用,或者在球場上避免使用這些球杆。總的來說,當你考慮到距離和準確性時,2號鐵木杆是這個差點水平球員的一個可靠選擇。它有一個穩定的上球道率,同時在開球和攻果嶺時有穩定的距離,在用作開球杆時,還有一個額外的亮點,即平均桿數最低。


16-20 差點級別

與開球相比,這些球杆之間第一次看到有幾支球杆的攻果嶺距離更遠。2號鐵木杆和3號鐵木杆在攻果嶺時分別增加了5碼和6碼。總的來說,2號鐵木杆到3號鐵的表現非常相似。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只在開球時相差幾碼,在上球道率上相差幾個百分點。這與高差點球員應該放棄3號木杆而選擇鐵木杆的一般認識是有所出入的。想要更好地開球上球道,3號木是明顯的不二選擇。



20+ 差點級別

對於這組差點水平的球員來說,與開球時相比,2號鐵木杆和3號鐵木杆在攻果嶺時分別增加了5碼和9碼。對於其他差點水平的球員,3號木是開球上球道率方面明顯的贏家,但是在20+的差點級別中,2號鐵木杆僅略低於3號木二點五個百分點。對於攻果嶺來說,2號鐵木杆的距離更遠,並且有更高的上果嶺率。


總結

其實要為你下場的球包找到14支球杆的最佳組合很簡單,就是儘可能多地收集自己的下場數據。你下場次數越多,收集的數據就越準確,你就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現在職業球員的飛速進步,不單是因為球具和技術的革新,也包括海量的比賽數據收集幫助球員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強弱項,並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提高。

業餘球友要想更高效進步,對自己的下場數據收集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相對光是記得自己有幾個三推,打了幾隻鳥或者幾個par來說,下場數據能讓下場時球員更有控制感,也能更享受屬於當下水平的高爾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