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2天,人們因十四運盛會相聚在三秦大地、古城西安。賽場內外,拼搏與努力、歡呼與吶喊、奉獻與付出、熱情與周到……每一位十四運會的參與者與見證者,都留下了屬於千年古都的最美回憶。
體壇「大咖」:
這屆全運會,「么麻達」!
本屆全運會與往屆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與因疫情推遲一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相繼舉辦,在這個「體育大年」中,眾多體壇明星藉助接踵而至的兩屆盛會和愈發通暢快捷的網路傳播,成為了「頂流」和「大咖」,而他們對於陝西全運會的評價都非常高。
「亞洲飛人」蘇炳添在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內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體育迷的心。而在「古城福地」第一次站上全運會男子100米賽跑的最高領獎台後,這位廣東田徑名將激動地表示:「參加了四屆全運會,我終於在西安圓夢了!有2萬人來關注田徑比賽,西安的觀眾很棒、很熱情!」
十四運會「六金王」汪順是西安奧體中心游泳館中的「萬人迷」,他對本屆全運會也給出了極高地評價:「在西安比賽的氣氛非常棒,本次全運會從各方面,都是我比過得最好的綜合性賽事!」更多的參賽選手們想對組織賽事的陝西人表達感激之情。女子撐桿跳冠軍李玲就表示:「我想感謝參與十四運會的所有人,有了這麼多人的付出,我們才能有這麼好的比賽。」
在西安奪得體操女子自由操金牌的廣東小將歐鈺珊笑著說道:「這屆全運會辦得非常好,沒毛病。等等,應該說 『么麻達』!」
裁判、志願者:
服務十四運,奉獻我的城!
正如金牌選手李玲所言,十四運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眾多工作人員、裁判員、志願者和賽事組織和新聞服務團隊人員的共同努力,而每一份付出的背後,都凝聚著西安人團結的力量。本屆全運會共有4189名裁判員參與了執裁工作,其中不少是西安人。十四運會田徑項目田賽國際級裁判員董林來自西北工業大學,雖然已參加多個國際大賽的執裁工作,但終於能在家門口為全運會擔任裁判,董林直言:「確實等了很久,也付出了很多。」親眼見證了十四運會的組織籌備工作,董林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市的進步與發展,「這屆全運會幫助西安提高了裁判隊伍的整體水平,意義很大。」
十四運會田徑項目競委會綜合協調處處長王偉強自今年3月起率領團隊籌備賽事組織保障工作,9月15日聖火點燃的那一刻,他心潮澎湃:「半年多來,通過密集的工作親身參與十四運會,雖歷經千辛萬苦,但過程順利,感受也非常深刻。很多運動員在西安奧體中心創造了佳績,我們也受到了各方好評,一切都很值得!」
本屆全運會共有15萬名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工作, 「小秦寶」們用細緻周到的服務贏得了各方讚賞,也展現著西安的青春力量。全運村志願者服務中心副主任、運動員村志願者服務中心主任程婉茹動情地表示:「為了做好志願服務工作,我們歷經了兩年的籌備。大多數志願者都是『00』後,他們所展現出來的韌勁讓所有人深受感動。」依依惜別中,程婉茹告訴同學們「不說再見,因為西安青春永駐!」
媒體人、觀眾:
不說再見,常來長安!
「陝西全運會比東京奧運會的組織籌辦好太多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體育青少節目中心、十四運會田徑項目電視轉播總導演林一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而十四運會組委會所做的工作,令林一鵬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安人做事很細緻,為我們設備搭建提供了很好的先決條件。西安奧體中心從開幕式到比賽場地轉場創下了記錄,我們在加班加點中,和西安團隊合作非常愉快,也留下了珍貴的回憶。」林一鵬說,在十四運會舉辦期間,得到了很多西安人的大力幫助,他們的笑臉讓他印象深刻。離開古城前,他與在西安結交的同行、友人許下約定——千年古都,常來長安。
全運會的成功,當然還離不開觀眾和體育迷的支持和肯定。本屆全運會多場賽事 「一票難求」,西安人民的熱情不僅讓運動員、教練員們感到驚喜,也給全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在田徑項目最後一個比賽日中,記者遇到了從北京和山東專程來到西安觀看十四運會比賽的兩位觀眾宿瑞、葛雪麗,她們均是第一次來到西安,而舒心愉快地觀賽體驗給她們留下了「今年秋天最好」的回憶。她們說,西安是一座歷史與現代相互融合、古老與年輕相互碰撞的城市,「儘管行程短暫,但我們已經領略到這座城市的奇特和魔力。尤其在這麼棒的場館和這麼多觀眾一起為運動員們歡呼吶喊,機會非常難得,感謝西安!」最真實的感受,來自最深刻的感動。十四運會的精彩圓滿,定格在所有人心中。祝福西安,不說再見!千年古都,常來長安!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克 靳鵬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翟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