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文系作者原創作品,全文約2186字,閱讀時長約5分06秒,如果喜歡請點贊,歡迎批評指正!
王健林曾經有個小目標,那就是一個億。
而姚明也有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的目標僅僅是打進奧運會,那對我們來說小改就可以了,我希望男籃女籃在世界上可以成為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而不只是拿一張奧運會門票而已」。
我相信看到這裡的時候肯定會有一些人跳出來嘲諷,「奧運會都沒進還談什麼『大目標』?」、「裁判都成這樣了,趕緊下課吧」……沒錯,中國的體育輿論環境從來都是功利的,劉翔可以被噴、王治郅可以被罵、葉詩文可以被質疑、孫楊可以被詆毀、……
總之,但凡當某個體育明星遇到生涯的挫折時,等待他們的一般不是鼓勵、理解和包容。除非他們真正站起來。
中國的輿論環境從來是殘酷的,所以像姚明這樣身處風口浪尖的那些人,能夠心無旁騖地,甚至在被誤解和埋怨的情況下保持初心和定力,就變得難能可貴。
而實際上,真正為事物的發展帶來變革的往往是這些少數人,而不是芸芸眾生。
沒有遠大目標何來偉大成就?
其實姚明面對央視節目的訪談說出的「大目標」,在我看來非常令人欣慰,這是我們中國籃球掌門人的眼界和雄心,他並沒有滿足於眼前CBA、WCBA甚至3V3籃球等等運動項目自身改革的成就,更沒有拘泥於聯賽中出現的問題而唯唯諾諾。
我們需要這樣的一位敢作敢當、不怕艱難險阻的開創者、領路人,我們需要這樣一位專業的籃球人來拯救中國籃球,在中國,除了姚明沒有更合適的人!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不要隨意跟風,不要讓中國籃球的「肱股之臣」流血流汗又流淚!
為了這個「大目標」和無數球迷的夙願,姚明和他的團隊始終沒有停下腳步,在過去任職的三年中無論是青少年籃球發展、國家隊男籃改革,還是CBA聯賽的「升級」,針對沉痾舊疾、體制積弊,面向市場化、規範化和國際化方向,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動刀」,有「手術」,就有疼痛,我們不應該因為這點疼痛就「放棄治療」,更不應該因此說三道四打退堂鼓。
體育的改革,與經濟的改革是一樣的,需要的是改革者堅持不懈的態度和廣大球迷的耐心。成效也許不會立刻出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革帶來的紅利將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
而目前在CBA減少外援出場、改革球員、公開化俱樂部收入、選秀……等等多個方面的舉措下,聯賽本土球員的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CBA已經出現了本土球員集體爆發的現象。
中生代有郭艾倫、周琦、大秋、王哲林、沈梓捷、吳前、孫銘徽、趙繼偉、方碩、翟曉川、趙睿、原帥和高詩岩等球員在CBA聯賽交相輝映,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群星璀璨。
年輕一代有王少傑、姜宇星、姜偉澤、朱松瑋、張鎮麟、齊麟、祝銘震、徐傑、胡明軒、張寧、袁堂文等00後前後的球員或者近幾年的新秀球員在步入聯盟之後能夠迅速適應環境,並且展露頭腳,成為球隊的主要輪換,他們在聯賽中展示出的技術水平甚至超過了很多老球員。
這便是改革帶來的重大利好,儘管這種「好處」還沒有能夠在國際比賽中得到體現,但是已經足夠我們去幻想更美好的未來,而且即便拋開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與幾年前相比,國內能打球的,有天賦的球員已經不是當初的「寥寥幾個」,而是如今的「一抓一大把」。
如果現在組成一支中國男籃國家隊,曾經後場嚴重緊缺的現狀我相信也不可能再有了,因為能夠運球過半場的後衛不在少數,除了趙繼偉和郭艾倫等元老級國字型大小後衛,吳前、孫銘徽、姜宇星和高詩岩同樣具備不俗的實力,他們各有特點,或閃投或擅防或擅突或擅傳,將來杜指導在後場球員的選擇只會陷入「幸福的煩惱」。
而前場球員方面,儘管周琦當初在世界盃上的低級失誤葬送了一張手到擒來的奧運會門票,但經過一年半的反思和改變,如今周琦的成長和成熟是有目共睹的,他變強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更加具有衝擊力的打法和更加霸氣的領袖精神。
另外沈梓捷也逐漸脫穎而出,成為防守型技術流內線,大鳥極有可能成為國家隊鋒線的主力。雖然王哲林和大秋似乎進步不大,甚至略有退步,但是中國男籃內線後繼有人,張鎮麟、朱松瑋、齊麟等極具天賦的年輕鋒線同樣令人非常期待。
雖然東京奧運會基本確定無緣,落選賽幾乎是不可能脫穎而出,但是未來的國際大賽(2月份會有亞洲杯預選賽)既是中國男籃在2019年9月世界盃之後首次亮相,也是對姚明改革短期內成效的一次小小的評估。
十年內這個「大目標」會實現嗎?
東京奧運會據此前官方報道會在7月份舉行,當然,中國基本無緣此次奧運會,所以如果從今年七月起,也就是CBA2020/2021賽季結束後為第一年,那麼五年為一個奧運周期,也就是說要在巴黎奧運會(原定於2024年)和洛杉磯奧運會(原定於2028年)能否實現或者靠近這個「大目標」?
我們要清楚「大目標」大概是什麼名次?很顯然那就是世界四強,畢竟中國曾經三次進入過世界八強。
而目前的世界強隊有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立陶宛、西班牙和法國等隊 從現在來看,中國距離這些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雖然無法從數據上直接比較和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參考的,那就是將來中國球員在NBA效力的人數情況。
雖然這個標準並不是官方的,但很顯然,如果中國同時間內有五六個球員在NBA多支球隊效力,那麼我想那個時候中國男籃才有可能與世界強隊掰手腕。
但是目前來看,五年內這個目標似乎無法實現,但是十年的話我們可以期待!從我的觀點來看,是有可能的,並非一點機會都沒有。
你覺得呢、歡迎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