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人媒體《Silver Screen and Roll》更新了一條動態,直接把奧斯汀·里夫斯的下一份合同年薪標到了「3000萬+」的價位。
這條消息一出,評論區直接炸鍋--有人覺得離譜,有人覺得值回票價,還有人已經開始操心湖人未來的薪資空間了。
今天咱們不扯虛的,就著大伙兒關心的幾個問題,掰開了揉碎了聊聊這件事。
先說說里夫斯現在的合同情況。
2023年夏天那份4年5600萬的早鳥頂薪,放在當時看絕對算「白菜價」。畢竟常規賽能穩定輸出20分+5助攻的後衛,擱哪個隊不得掏個2000萬起步?更別說他季後賽還頂著大腳趾扭傷硬扛了五場,這種性價比擱聯盟都是獨一份。可問題是,球員的合同永遠跟著市場行情走。
這兩年工資帽眼看著要漲,新轉播合同帶來的收入增幅據說能到15%-25%,里夫斯團隊這時候選擇捂緊口袋等時機,說白了就是看準了2026年自由市場的黃金窗口期。
湖人今年夏天能給的4年8920萬續約合同,按說已經比原合同翻了個倍,但里夫斯拒絕得乾脆利落。
這裡頭有個關鍵細節:按照勞資協議,提前續約的起薪被舊合同最後一年的140%卡得死死的。也就是說,哪怕里夫斯明年場均30分,湖人現在能開出的頂格價碼也就是均薪2300萬上下。可要是等到2026年跳出合同,他就能吃上工資帽上漲的紅利,起薪直接飆到4250萬級別。
這中間的差價,足夠買下兩套比弗利山莊的豪宅了。
說到這兒可能有朋友要問:里夫斯真值這個價嗎?咱們得把數據攤開來看。
本賽季常規賽後半段,這傢伙場均24.9分、真實命中率干到64.8%,三分准心42.4%--這已經是全明星級別的輸出效率。但到了季後賽,面對森林狼的銅牆鐵壁,他的命中率直接掉到四成出頭,防守端還成了對手重點爆破對象。
這種「常規賽龍、季後賽蟲」的表現,恰恰是湖人管理層最糾結的地方:給頂薪怕砸手裡,不給又怕別的隊搶人。
其實湖人的處境就跟咱普通人買房似的--既想壓價又怕房東反悔。
總經理佩林卡嘴上說著「里夫斯是非賣品」,私底下早就算過好幾輪賬:要是真給他五年頂薪,加上東契奇和詹姆斯的合同,三巨頭直接吃掉1.1億薪資空間,別說補強內線,連簽個合格3D都得摳搜半天。
可要是放走了里夫斯,後場就剩個防守漏勺東契奇,難不成指望40歲的詹姆斯場場打控衛?
這裡頭還有個變數容易被忽略:馬刺隊。
2023年他們就動過挖牆腳的念頭,當時被湖人用匹配權嚇退了。要是2026年馬刺騰出8000萬空間搶人,里夫斯轉頭就能簽下比湖人更高的價碼。
這種「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逼得湖人必須在「現在多花錢」和「將來沒得花」之間做選擇。
說到底,這場續約拉鋸戰的核心就四個字:時也命也。
里夫斯賭的是未來兩年狀態不下滑,湖人賭的是工資帽漲幅跑得過球員身價。至於咱們球迷,搬好板凳備好瓜子就行--畢竟在NBA這個名利場,今天的熱搜可能就是明天的打臉素材。
唯一能確定的是,不管最後簽不簽得成,里夫斯這個名字在未來兩年絕對會是湖人新聞里的高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