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可複製的自驅力」長三角青少年籃球發展對話分享會在上海市向明中學舉辦。來自中國籃球協會、長三角各省市體育局及籃球協會的領導、專家,以及青少年籃球領域的優秀從業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青少年籃球發展的核心議題,推動區域協作。
本次分享會圍繞青少年籃球的發展挑戰與實踐創新展開深入交流。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長三角在青少年籃球發展方面具備先發優勢,應發揮區域聯動效應,深化體教融合,優化賽事體系。未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將進一步推進賽事標準化與品牌化,加強行業治理,促進青訓體系完善,為中國籃球培養更多高水平人才。
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宋慧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籃球不僅錘鍊體魄,更塑造團隊精神。她以姚明一代的成長為例,強調校園籃球對城市籃球文化的深遠影響。
上海市籃球協會會長龔德慶高度評價首屆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認為其開創了區域聯動賽事新模式,提升了賽事層級與多元化發展。他希望此次交流能促進行業合作,激發創新活力。
中國籃球協會競賽部部長肖紅安以《角逐未來——中國籃球青少年賽事體系初探》為題,剖析賽事改革路徑,指出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正成為全國賽事改革的標杆。他提到,中國籃球面臨體校留人難、職業俱樂部功利化、學校籃球培養斷層等挑戰,需借鑒國際經驗,建立統一技術標準、教練認證體系及完善賽事體系。
上海體育大學副教授張琪在《青少年籃球賽事改革與長三角發展的破局之策》中提出,我國青少年籃球賽事雖以籃協u系列為核心,但競爭不足,國際對標差距明顯。他建議整合社會與校園資源,以長三角高鐵圈為紐帶打造跨城賽事網路,優化賽事運營,並倡導三大球(籃球、足球、排球)協同改革,促進可持續發展。
來自安徽、浙江和江蘇的代表各自分享了區域特色與創新實踐。江蘇省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王芳介紹了蘇州青訓體系創新,通過科學選材構建梯隊,並倡導「管理出成績」,打破「體校生=文化缺失」刻板印象。她提出「去標籤化」策略,強調防守訓練在塑造球員意志品質中的作用。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體育局、江蘇省體育局、浙江省體育局、安徽省體育局聯合主辦,上海市籃球協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