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話題「馬拉松職業私兔最高月入4萬」衝上熱搜,引發熱議。私兔,作為跑者自行選定的個性化配速員,與官方配速員不同,他們更貼合特定跑者的需求,提供諸如定製配速方案、全程陪伴鼓勵、針對性補給建議等服務,或是出於友情無償助力,或是收取一定費用。
合理存在的私兔有助於提升賽事的參與度和跑者滿意度,而部分私兔的不規範行為也對馬拉松賽事秩序造成了衝擊。整體而言,私兔現象反映了我國馬拉松賽事背後體育文化的多元發展,以及體育賽事所蘊含的巨大商業潛力,同時從側面推動了體育賽事產業生態的豐富和發展。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體育賽事相關企業註冊量基本逐年增加,截至3月27日,2025年我國已註冊超3萬家體育賽事相關企業。企業存量方面,我國現存72.7萬家體育賽事相關企業,行業分布上以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為主,佔比43.1%;註冊資本區間分布上,我國體育賽事相關企業註冊資本集中200萬元以內,合計佔比超七成。

今年已註冊超3萬家相關企業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體育賽事相關企業註冊量基本逐年增加,並分別於2021年、2023年首次突破10萬家、15萬家,其中2023年我國體育賽事註冊量同比增加29.5%至15.87萬家,達近十年註冊量峰值。截至3月27日,2025年我國已註冊3.31萬家體育賽事相關企業。

超四成歸屬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72.7萬家體育賽事相關企業。行業分布上,我國在業存續的體育賽事相關企業中,歸屬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企業最多,有31.2萬家,佔比43.1%;其次是歸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企業,有18.5萬家,佔比25.5%;另有6.4萬家企業歸屬批發和零售業,佔比8.8%。

超七成在200萬元以內

企查查數據顯示,公示註冊資本的體育賽事相關企業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最多,佔比46.2%,其次是註冊資本在100萬元至200萬元之間的企業,佔比25.5%,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最少,佔比1.7%。總的來看,我國體育賽事相關企業註冊資本集中200萬元以內,合計佔比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