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運動媒體Sportico記者Scott Soshnick和Eben Novy-Williams報道,NBA老闆們本周將對一項計划進行投票,該計劃旨在在歐洲成立一支職業籃球聯賽,以擴大這項運動在整個歐洲大陸的影響力,並讓NBA能更直接地從這一增長中獲利。
據知情人士透露,聯盟老闆們正在考慮建立一個由8至10支球隊組成的新聯賽。該計劃被描述為「半開放」模式,意味著每年將有最多四個席位留給歐洲籃球聯賽(EuroLeague)中的頂級球隊,如西班牙的皇家馬德里(Real Madrid)和希臘的奧林匹亞科斯(Olympiacos),讓他們能在下一賽季參加NBA的歐洲聯賽。該計劃預計,位於倫敦或巴黎的特許經營球隊售價至少為5億美元。
該聯賽的永久席位將出售給外部投資者,NBA和球隊所有者將各持50%的股權。這一結構與WNBA在2022年引入外部資本前的股權架構相同。知情人士表示,NBA目前傾向於將這些特許經營權出售給聯盟以外的投資者,包括主權財富基金、私募資本、富豪個人或現有的歐洲籃球俱樂部。
NBA老闆們將在本周於紐約舉行的聯盟會議上對該提案進行投票。NBA的代表尚未對此事發表評論,而負責該交易諮詢的Raine Group也拒絕置評。
這一投票是在NBA經過一年多的討論後進行的,聯盟一直在思考如何優化其在歐洲的業務。近年來,NBA每年從歐洲市場獲得數億美元的收入,但隨著歐洲籃球的關注度提升以及優秀球員數量的增長,聯盟認為歐洲和中東的籃球市場每年可帶來高達30億美元的收入。據《Sportico》去年報道,NBA曾考慮與EuroLeague或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例如利用NBA的營銷和商業運營能力幫助EuroLeague銷售贊助合同。此外,聯盟還探討了超越歐洲範圍的國際籃球賽事,並與獨立建立新聯賽的討論同步進行。
過去40年來,海外市場一直是NBA的重要發展方向。自20世紀80年代末NBA在中國達成首個合作協議以來,NBA在中國的業務發展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市場。2021年,NBA與FIBA合作在非洲成立了籃球非洲聯賽(BAL),並吸引了包括Yinka Folawiyo集團主席Tunde Folawiyo和Helios Fairfax Partners聯合首席執行官Tope Lawani領導的投資財團參與,這是NBA在北美之外的首個獨立運營的聯賽。
自1990年代以來,NBA已在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區舉辦了40場常規賽,並舉辦了更多季前賽。2011年,NBA首次在倫敦舉行常規賽,而近年來在法國舉辦了五場常規賽。
本賽季,NBA球員名單上共有125名外籍球員,創歷史新高。其中62人來自歐洲,包括尼古拉-約基奇、盧卡-東契奇和維克托-文班亞馬等明星球員。過去六屆NBA常規賽MVP均由非美國球員獲得,而在此之前的NBA歷史上僅有四位非美國籍MVP。
如今,幾乎每個體育項目都在迅速湧現新聯賽,籃球也不例外。今年,佛羅里達州推出了一項3對3女子籃球聯賽「Unrivaled」,吸引了多位WNBA的明星球員。彭博社(Bloomberg)在今年1月報道,勒布朗-詹姆斯的商業夥伴Maverick Carter正在為一個計劃籌集50億美元的國際籃球聯賽提供建議,該聯賽旨在與NBA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