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5年多,依然充滿激情,直言要制定行業的全球新標準;營業收入每年翻一番,卻覺得太慢了……
跟寧波數益工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盛華接觸下來,他的intj(人格類型測試中的建築師型人格)特質格外鮮明。
受訪者供圖。
志存高遠、執著堅定、目標明確,這一類型人格被稱為「先天老闆聖體」。
不論是打工生涯還是現在的創業階段,何盛華想得深看得遠,總能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
短短几年,在他的帶領下,數益工聯已經成為離散製造業數字化軟體服務商中的翹楚,在十幾個行業建成全球領先的數字標杆工廠。和他們同台競技的,是德國西門子、美國羅克韋爾等老牌工業軟體公司。
01
做就做到最好
2020年,37歲的何盛華在寧波創立了數益工聯。作為行業新兵,他一點也不掩飾自己的雄心:制定行業的全球新標準。
這並非好高騖遠。創業之前,何盛華有著豐富的製造業履歷——出生在製造業世家,大學就讀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畢業後在相關行業工作15年。
「要做就做到最好」,這種性格特質,驅動著他不斷取得卓越的成績、迎接全新的挑戰。
2016年,何盛華進入寧波一家民營企業,那時他已敏銳意識到,數字化是製造業的未來。
於是,他花了4年將7個工廠的2300台生產與測量設備用工業物聯網連接起來,實現了生產、質量、物流全數字化管理,每年幫助企業節省數千萬元,卓越的表現讓年輕的他晉陞為公司副總經理。
升職後的何盛華卻睡不著了:在民營企業,能做到這個職位已經是「打工天花板」了,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當時,由於打造了國內較為先進的數字化工廠,何盛華聲名鵲起,做演講、被報道成了家常便飯。這時,他腦子裡冒出一個想法,也是今後他給無數人講過的創業心路:
「在一家企業裡面做數字化,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家。如果自己成立公司,以後就可以做1000家、10000家甚至更多的數字化工廠,為整個製造行業帶去更大的價值。」
瞄準全球頂尖水平的數益工聯應運而生。在何盛華看來,思愛普軟體公司(sap)壟斷了全球工業軟體市場幾十年,在這個製造業大變革時代,他希望20年以後,他們也能達到今天sap所達成的成就,成為行業的全球老大。
02
從最難的市場破局
越了解何盛華,越能感受到他的堅定和自信。最直觀的體現是,他將企業發展的第一顆重子落在了寧波。
「寧波的老闆都能搞定,還何愁其他地方的製造業企業?」他說。
在寧波製造業領域,得到客戶認可,不大容易。寧波的民企老闆大都白手起家,最見不得花架子,讓他們心甘情願花錢改造,首先要經過「貴不貴」「有沒有效果」「周期長不長」的三重考問。
可何盛華「偏向虎山行」。「很多人都勸過我,但我就是要拿下寧波。」他分析,一方面因為寧波作為製造業大市,有廣泛的數字化機會;另一方面則是從最難處攻堅,能快速從同行企業中脫穎而出。
數益工聯服務的開博線纜數字工廠。受訪者供圖。
「做事雷厲風行,搞數字化的決心很大,講話很快,稍不注意就會跟不上他的節奏。」寧波市塞納電熱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乾對何盛華印象深刻。
兩年前,他們工廠由於各模塊之間沒有打通,生產進度、效率、質量都不能實時掌握,急需數字化改造,同行推薦了何盛華。
何盛華二話不說,直接帶團隊進駐工廠。在工廠「泡」了8個月後,他們捋清了生產的全部流程並做了詳細方案,成功實施了兩期改造,現在工廠產品不良率降低了40%,效率提升了近20%。
「前幾天,我剛從我們的超級大客戶那兒領到『最佳交付獎』。」高乾告訴記者,這一功勞得益於他們的數字化改造,接下來他們還要和數益工聯合作開展第三期改造。
如今,何盛華在寧波的名聲越來越響。
「為什麼很多條件比我們好的公司,沒有做成這件事,我覺得核心在於對工業的發展規律和認知不夠。」何盛華認為,企業光有軟體技術不行,還要懂工廠。
何盛華展示他的書籍。涌金君攝
他指了指滿牆的書,那是翻舊了的福特、豐田等公司歷史上的精益生產案例、工業工程等專業手冊,還有他們給不同企業做的厚薄不一的數字化工廠項目實施藍圖,這裡藏著他們的「成功密碼」。
03
不斷確立新目標
「3月底前,我們會新增3家上市公司客戶」「4月我們要努力實現盈虧平衡」「今年營收能達到八千萬到一億元,繼續保持翻一番」……
創業過程中,何盛華完成過無數個小目標,拿到創業投資、建立上海研發中心、在蘇州開設分公司……當下,和他聊起近期規劃,他隨口就能拋出十幾個要在5月之前落地的待做事項。
數益工聯的海外項目斯貝泰國工廠。受訪者供圖。
今年,何盛華給自己定的新目標是,把自己的銷售介入率從70%降到50%,騰出更多時間去找資源、建立企業影響力。
何盛華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能走到今天,不單單是自己在製造業領域的積澱,還在於趕上了數字化時代的托舉。這次製造業大變革,機會難得,必須不斷確立新目標、完成新目標。
「現在,我們已經落成了超100個數字工廠,算是達到了第一個小目標。」何盛華表示,接下來他還有很多其他目標,比如把工業數據與智能演算法相結合,讓數字化工廠提升為智能化工廠,推動公司上市等。
當下,在累計投入1.5億元搞軟體研發以後,數益工聯基本明確了兩條路徑:針對中小企業開發「輕工廠」,企業花費十幾萬元就能在一周之內完成數字化改造;針對大企業,則進行定製化軟體開發。
訪談結束時,夜幕降臨,窗外的甬江奔騰不息,正如這位數字工廠的「建築師」帶領著團隊,踏著時代的節拍,激情澎湃地一路向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