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聯賽第44輪,遼籃客場挑戰上海大鯊魚,最終一分客場險勝,拿到一場寶貴的爭四勝利。贏下這場比賽之後,遼籃後來居上爭四希望大增。
此役遼籃鋒線張鎮麟狀態回歸,砍下了全隊最高的28分。這也是他傷愈回歸以後拿到的最高分。從比賽過程看,這場比賽遼籃打得比較艱苦,在和上海隊的很多對位上都沒有佔到便宜,韓德君和李曉旭二老還是球隊基本盤,但有一點是能打出優勢感的,那就是張鎮麟這一點。對手陣容里基本沒有人能夠和他對上位。有身高的沒有他力量彈跳,有力量的沒有他的身高。優勢感非常明顯。我看有遼籃球迷喊那個第一小前鋒又回來了!雖然有點誇張,但這個時候張鎮麟狀態回歸的確對遼籃幫助太大。
其實張鎮麟雖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他的價值還是被忽視的,遼籃之所以能夠實現三連冠,其實張鎮麟才是補強短板的那一環,過去遼籃之所以在遼粵大戰中被動不斷,就是因為鋒線吃虧太多。只有等到張鎮麟成長起來,遼籃在對陣老對手廣東隊的時候,鋒線才沒有了明顯短板,球隊陣容的均衡這才有了此後的三連冠。但很多球迷因為偶像的原因,其實是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的。但如果沒有張鎮麟這一點,遼籃面臨的困境其實就是本賽季所有困境的縮影。
張鎮麟能王者歸來,對於個目前國產鋒線競爭應該更有促進作用,再次形成了鋒線三國競爭格局,在鋒線打天下的今天,國產鋒線開始有這種競爭局面,最高興的無疑是國家隊主帥郭士強。
目前CBA最具競爭力的鋒線無疑是遼籃張鎮麟、北汽曾凡博和福建隊的鄒陽。從個人身體條件看,張鎮麟的身高最高,達到了208。小曾身高是204稍矮一點,最矮的是鄒陽只有199。但是如果把臂展結合起來,張鎮麟的臂展只有204,是最短的,小曾的臂展是208居中,最長的是鄒陽的213。同時張鎮麟的原地起跳是48,助跑起跳是365。曾凡博的原地起跳只有327,助跑起跳358。鄒陽原地起跳335。助跑起跳355.能看出來三人雖然身高有差別,但都是各有天賦,彈跳能力都不錯。鄒陽是用臂展彌補了身高偏矮的問題。
從目前看,張鎮麟如果身體保持健康,他還是遼籃衛冕的最重要一環,只有他這個點打開了,才能真正解本賽季遼籃之困境。而且他是中生代球員,肩負遼籃更新換代的過渡重任,新老之間他其實是那個橋樑,如果他保持競爭力,下賽季遼籃老將退役以後,球隊還能有基本盤,如果他不能保持競爭力,下賽季遼籃應該會更困難。
和張鎮麟的橋樑作用不同,曾凡博無疑就是北京北汽更新換代的起點,曾凡博只有22歲。更有年齡優勢。他不像張鎮麟一到球隊就有主力地位。小曾現在的地位完全是靠數據打動了老帥許利民,算是把守舊派老帥打服了。現在的小曾已經迅速成長為球隊的新領袖,他的背後是周琦的鼎力支持,所以下賽季北汽應該還是能穩定保持競爭力。只要小曾不出席傷病,他的能力只會變得更強。
至於南派的鄒陽,他本賽季在福建隊的爆發,其實更像是給自己尋找新的平台,他下賽季新秀合同到期,福建隊的確不是他的理想平台,因為福建隊作為長期魚腩球隊,根本沒有成績上的追求,鄒陽要想真正證明自己,需要在奪冠級球隊建立自己的位置,這樣他才有機會和張鎮麟、曾凡博公平競爭。一方面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身邊的隊友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他要麼會變得更好,要麼就會徹底露怯。
所以目前國產鋒線之爭,看起來是三國競爭格局,但其實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像上海隊的李弘權也還需要比賽來證明,他也能在這種競爭中分一杯羹。但事實求是地說,在聯賽中他們基本還有公平競爭的機會,至少自己還有機會爭取。但在國家隊層面應該就不會,這取決於郭士強和他背後的力量。張鎮麟和曾凡博肯定能進入國家隊,但李弘權或者鄒陽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