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荷蘭「央視」之稱的nos發表記者文章,報道中國的低空經濟。
報道稱,很難想像,用無人機運送包裹或餐食,然而這已經在中國發生了。數以萬計的企業活躍在那裡的「低空經濟」,並且並不僅限於小額交付。上周,一架載重一噸的無人機完成了600多公里的旅程。

低空空域是指距地球0至3000米的空氣區域。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政府正在尋求利用該經濟和軍事優勢。僅在中國,今年該行業的價值就達到1260億歐元。
低空空域的可能性與無人機的發展密切相關,無人機也可以垂直起飛並進行遠程控制。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使得無人機的功能越來越先進。
電池技術的發展也與該行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更好的電池使得飛行時間更長和運輸更重的貨物成為可能。

報道繼續寫道:總部位於北京、專註於低空域經濟的 dap technologies 公司的創始人劉先生( louis liu)也看到了這一點: 「以前農民必須背著收穫的作物回家,現在他們可以用無人機運送。無人機在作物控制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難以進入的地區,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金錢。」
在城市地區的擴張
如今,低空經濟的益處已在偏遠地區和農業領域得到證實,中國政府目前正考慮將低空經濟拓展到城市地區。通過劃定城市發展區,中國正在應對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如何安全地開放其空域。
在中國大約70%的領空處于軍隊的控制之下,意味著只有30%可用於商業活動。如果中國將低空經濟視為新的增長領域,政府也必須相應地調整城市活動範圍和城市的規劃。

劉先生表示,這已經在發生了:「在深圳和上海等客流量達數百萬的城市,政府正在開闢商業低空運輸區域並建立航線。」
不過,劉先生補充說,對於北京這樣的城市來說,這更加困難:「北京是政治中心,比較敏感。」
一位鄭姓(yige zheng)的無人機公司銷售人員也看到了城市中的機遇。鄭說:「現在主要由人類完成的高風險工作未來可能會被無人機接管。我們已經提供了可以清潔高空外牆、滅火或向危險區域運送貨物的無人機。」

無人機並不局限於貨運。空中的士著陸許可證和無人陪伴的旅客運輸許可證的申請非常踴躍,而中國公司億航(ehang)已開始使用無人機進行載人飛行。由於安全保障有限,這種情況僅在指定的旅遊區域發生。
但劉先生堅信,未來中國人的生活將會截然不同: 「十年後,結束一天的漫長工作後,我們不會走下樓,而是走到樓頂,叫一輛空中計程車把我們安全送回家。」
雖然低空空域的許多發展都是針對民用應用,但許多知識和經驗也可用于軍事目的,如繪製區域地圖、監視運動和到達目標。
- 文 中 推 廣 -
儘管中國的國家計劃沒有將低空經濟發展與軍事目標直接聯繫起來,但這種聯繫並非不可想像。在上屆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會議上,軍隊領導層呼籲加大民用技術對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