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乒乓球WTT重慶冠軍賽中,因為風格與大滿貫馬龍相似、被一些球迷譽為「小馬龍」的19歲國乒小將陳垣宇遭遇敗績,苦戰5局後一輪游不敵瑞典名將卡爾伯格,由此而成為中國隊唯一輸外戰的運動員。
其實今年1月的時候陳垣宇才一戰成名,擊敗張本智和等名將奪得WTT馬斯喀特常規賽的男單冠軍,但隨後就連續在國際比賽中輸外戰,包括WTT新加坡大滿貫賽0-3不敵韓國的張禹珍,深圳亞洲杯1-3輸新加坡的郭勇、0-3輸中國台北的林昀儒。
如今WTT重慶冠軍賽陳垣宇再次折戟沉沙,剛上場就被淘汰,第一輪就2-3輸給了瑞典的卡爾伯格,由此而成為國乒十位參賽選手中最薄弱的環節,那麼現在的他究竟存在哪些不足?未來需要如何改進呢?
首先,陳垣宇技術全面、但特長不突出,容易在強強對抗中下風。
與馬龍一樣,陳垣宇屬於技術非常全面的乒乓球運動員,正手、反手、發球、接發球、搶攻、對拉樣樣都會,而且都具備較高的水準;但也和馬龍一樣,陳垣宇存在力量相對偏小、單板質量上限不夠高的情況,因此特長不夠突出。
而且關注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馬龍的正手技術是能達到乒壇頂尖水準的,雖然也存在絕對力量不大的問題,但無論近台搶攻還是中遠台對拉都能比較充分摩擦形成高質量連續進攻,陳垣宇目前顯然還缺乏這樣穩定輸出的能力。
所以我們看馬龍凶的時候能速戰速決、穩的時候能保證極高的上台率,而陳垣宇凶的時候容易失誤、穩的時候又有些壓不住卡爾伯格等人的大力量進攻,仍需努力強化自己的進攻質量,不求板板「致命」、但求有一定的「殺板」球威懾對手。
其次,陳垣宇的戰術意識仍有待提高,應多向馬龍取經學習。
眾所周知,馬龍、瓦爾德內爾等人之所以能成為乒壇的「常青樹」,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戰術能力非常突出,所以對身體素質與單板質量的依賴並不高:只要自己能搶攻在前,那就能盡量避免被拖入相持形成消耗戰、陣地戰。
在兩面大力弧圈球打法盛行的當今乒壇,馬龍、陳垣宇以及林昀儒等人都算是比較另類的選手,但想要在絕對力量不大的情況下贏球就離不開清晰的戰術規劃,否則一旦與頂尖選手進入硬碰硬階段的話就很難佔到上風。
目前陳垣宇可能因為比賽經驗尚淺的緣故,所以在戰術上還顯得不夠成熟,尤其在面對不同打法對手時的應對辦法也稍顯稚嫩,未來需要在這方面繼續努力,多形成不同的戰術套路以應對不一樣的對手。
再次,陳垣宇的狀態起伏較大,仍需磨鍊心理素質。
除了戰術意識以外,陳垣宇的心理素質也有值得磨鍊的地方。以這次與卡爾伯格的比賽為例,第一局落敗後連扳兩局將對手逼入絕境,第四局上來就連續得分取得優勢,但被衝擊後就亂了陣腳,隨後各個技術環節都出現漏洞,結果連輸兩局被淘汰。
如前所說,陳垣宇這種打法本身需要積極搶攻,一旦猶豫就容易陷入相持或者防守,那麼對於力量較小、單板質量有限的自己來說就會非常被動,所以比賽過程中的心態非常重要,無論領先還是落後都不能輕易波動,猶猶豫豫的話就將錯失良機。
正如林詩棟此前所說的:19歲也不算年輕了!當今乒壇低齡段的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陳垣宇雖然年輕、但成績已經落後於同齡段的幾位選手(如林詩棟、黃友政,以及更小的費利克斯、松島輝空、吳晙誠),機會轉瞬即逝,期待他能早日獲得更大的進步,承擔起隊內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