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場迎戰國王,對於勇士球迷來說,這是一場非常值得期待的比賽,除了庫里的歷史裡程碑之外,第二個原因在於庫明加終於歸隊,這也是庫明加在巴特勒交易後的首次出場。
對於在交易之後氣勢越發強盛的勇士來說,即便近期戰績再好,但他們目前在爭冠之路上依舊是處於落後位置隊伍向前追,這是當下不能忘記的事實。
至於國王一方,此前大勝馬刺,後續加時賽惜敗快船、被沒有布倫森的尼克斯擊敗,歷經起伏後,球隊戰績和球員情緒都有所變化。本場比賽又要面對小薩缺陣的,面對上次交手大比分擊敗自己的勇士,如果不能夠拿出點新內容,估計也是很難穩住局面的。

本場比賽勇士從頭到尾都在關注拉文,嚴格控制局面,不讓拉文培養出進攻手感。只要國王一發動進攻就完全切斷拉文的接球機會,即便是拉文順利接球後,也是儘可能的給予他強度干擾。最終拉文雖然三分四投全中,但全場只得到6次出手,出現了5次失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防守回合,國王在拉文持球後幫他設下雙掩護,卻後續巴特勒積極繞過掩護人,反而直接壓迫拉文導致對方回場違例,這基本就是拉文全場比賽面對的防守環境。
而除了勇士對於拉文指派防守人外,過去幾場和拉文打出一些默契的瓦蘭丘納斯本場比賽也是不斷被針對,面對本場轟進22記三分球的勇士,防守端短板明顯,導致上場時間減少,這一方面也是影響到了拉文的穩定發揮。
但是從克里斯蒂的教練視角來看,這並不算是什麼失誤,畢竟瓦蘭的進攻端優勢對比防守端短板確實是有些得不償失。不僅如此,反而是克里斯蒂本場比賽在儘力地調配陣容,包括在第三節就使用萊爾斯擔任中鋒開場,甚至讓基根-穆雷擔任小球中鋒,其實都在一定時間內有起效。但由於勇士本場三分把握度過高,庫明加歸隊後有了太多能夠反擊國王的機會,國王小陣容的剋制效果沒有能夠一直保持到最後。

對國王而言,雖然陷入三連敗,但一來是排名上還不至於被後來者反超,再加上小薩缺戰,以及前幾場蒙克缺賽的幾場比賽,候選球員拉拉維亞反而在攻防兩端展現了自己在這支國王的價值。反而是對於國王在附加賽、甚至季後賽展現競爭力提供了更多樣本。
再來看看勇士:
首先,我們給出三位球員的數據:
球員a:11分2籃板5助攻1搶斷1蓋帽;
球員b:23分4籃板4助攻+4記三分球;
球員c:6分5籃板7助攻。
如果把名字遮起來,上述三組數據,你能夠猜出誰是庫里,誰是巴特勒,誰是格林嗎?

當然,比賽之後我們就都知道了,格林成為全隊得分最高的人,同時,也恭喜庫里投進職業生涯的第4000記三分球。
或許未來有天,穆迪能夠驕傲地對自己的孩子說,這場比賽庫里和巴特勒二人出上場了近60分鐘,最後得分和出場29分鐘的我一樣多;然後庫明加會在旁邊說,我只上場了不到20分鐘,就拿得比他們兩個還多的得分,最後是小佩頓說,在庫里投進第4000記三分球那天,他比我多出場了好幾分鐘,但三分球還比我少進一個呢!
關於巴特勒如何在進攻端釋放格林的,在之前就已經提過很多次了,而本場比賽就是最好的案例;這當然不會是我們每場比賽期待格林做的事情,但哪怕只要是偶爾有這樣一場,對手的防守策略判斷就會有所改變,進而給庫里或者其他球員帶來機會。
就像是上述提到的,國王在第三節決定派上萊爾斯擔任下半場開場中鋒,放棄了理論上來講對於勇士防守端最難處理的大中鋒瓦蘭丘納斯。

此外,國王在選擇對位巴特勒和格林的人選上,也有很大不同。當勇士的同一個戰術體系在執行者位置上可以在巴特勒和格林二人之間任意切換時,對於對手的防守工作來說,完全就是一個困難加倍的工作。
在第四節剩下近8分鐘時,巴特勒從右側45度角持球,傳給從中間弧頂空切的格林,這就是二人搭配的最好案例。而這個回合防守格林的拉拉維亞絕對不是防守端不夠集中的對位人,但他這個回合中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去破壞巴特勒可能的單打路徑,後續要如何補防,自然很容易就漏掉格林的空切路線。
最後一點,來看看庫明加的復出戰:
出場時間不到20分鐘、10中7拿下18分,幾乎所有的進球都是持球或者無球空切到籃下的近框終結,以傷愈歸隊的第一場標準來看,和球隊新體系之間的融入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但從比賽細節內容來看,上半場剛開始階段,有點像是勇士在刻意的讓庫明加自己去進攻,但是在目前的體系運作下,似乎還是沒有能夠給他製造太多單打的機會;而到了下半場,他才開始比較多的參與進攻發動的機會,以及一些在掩護擋人後的空切接球終結。
以陣容搭配上來看,本場比賽庫明加和巴特勒的出場時間大部分都是錯開的,扣除掉一開場的首發布置,後續庫明加基本都是和庫里一起出場;第三節有一段時間也是把他安排到小球中鋒的位置上,只是本場比賽還是沒有看出他在新體系下的突出之處,後續應該還是需要一些磨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