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2025版)》《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健身指導服務合同示範文本(2025版)》(以下簡稱《會員服務合同》《健身指導服務合同》)在滬發布。
市體育局副局長許琦,市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書長陶愛蓮,市健身健美協會秘書長孫崇共同發布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合同示範文本
兩部合同示範文本發布後,本市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場地設施管理領域的經營者以收取預付款方式提供服務的,向消費者銷售會籍卡和私教等課程時,當事人可選擇使用合同示範文本。當日,首批37家健身品牌和公共體育場館代表(涉及782家門店和場館)率先簽署使用合同示範文本承諾書。
近年來,體育健身行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健身行列,追求健康生活。然而,預付式消費糾紛、合同不規範等問題時有發生。2024年7月1日起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首次明確,經營者以收取預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與消費者訂立書面合同。為此,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消保委和市健身健美協會持續深入合作,修訂體育健身行業2021版《會員服務合同》,又針對健身課程類服務新制定《健身指導服務合同》,落實落細《上海市體育發展條例》相關規定,原則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五大亮點助力消費者權益保護提質增效:
一是落實書面告知、經營信息公示義務以及「三限」規定,載明書面告知、經營信息等內容;著重強調「三限」規定,提醒消費者預付款風險;另設定「限折」要求。二是強化消費者權益保障,載明收費標準、合同金額,實現明碼標價;縮減退費周期,在繼續沿用7天冷靜期規定的同時,將冷靜期及其他情形退費周期分別縮減至5個工作日、15個工作日。三是維護經營者合理經營權益,支持經營者在合理範圍內主張因消費者違約所產生的損失費用;提供兩種因消費者原因辦理退費的餘額計算方式。四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在《健身指導服務合同》中設立是否指定教練內容;在《會員服務合同》中增加監護人內容,實行「一人一合同」方式,為多孩家庭「量體裁衣」。五是便捷匹配健身服務,兩部合同文本整體內容保持統一,按應用場景區分為會員服務和成年人健身指導服務,前者對應行業會籍類和儲值類預付憑證,後者對應私教、團操等課時類預付憑證。消費者與經營者可以根據實際選擇的健身服務,選擇簽訂一部或同時簽訂兩部合同。
合同示範文本出台前,制定機構充分徵詢並採納了上海市律師協會體育專委會的意見建議。專委會主任、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主任衛新表示,新版合同對規範和引導市場主體的行為,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也能夠有效預防潛在的民事糾紛,從源頭化解矛盾。特別是對預付式消費風險透明化,強化了經營者的告知義務,其中會籍時長、私教課有效期時長不建議超過健身房場地租賃期限,能一定程度從事前預防超賣的現象。此外,示範合同在合同變更解除、場所管理制度、不同情形下的退費標準、餘額計算公式等細節方面也作出了周到的條款設計,既保障消費者信息安全,又維護了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權。
上海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倩表示,從體育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合同示範文本的發布有利於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和社會監督作用,健全體育健身行業綜合治理體系,進一步規範市場。未來合同可以結合新業態新形勢與時俱進,比如推廣電子合同使用,利用區塊鏈等技術確保合同的真實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020年,市體育局會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消保委、市健身健美協會首次發布《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2021版》,在全國首推健身行業「七天冷靜期」條款,至今已累計簽訂174.7萬份,為17240名消費者解決冷靜期退款訴求。
今年3月1日起,首次明確體育健身行業預付款「限額、限期、限次」即「三限」具體規定的《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預付式消費經營活動監管實施辦法(試行)》施行,《實施辦法》中明確經營者與消費者簽訂載明書面告知義務條款內容的本市體育健身行業合同示範文本的,視為履行書面告知義務。兩部合同示範文本通過事前風險預防、事中權責明晰、事後糾紛解決的全鏈條設計,既保護消費者核心權益,也幫助企業合規經營,有利於推動構建健康行業生態。《實施辦法》以「鼓勵式監管」引導經營者轉變「寅吃卯糧」的不良經營模式,驅動行業提升服務質量,實現轉型升級。新政實施兩周來,本市大批健身房、健身工作室已主動推出「小額、短期」的預付費服務產品,積極擁抱新政。
市健身健美協會秘書長孫崇表示,隨著消費理念轉變,滬上一些健身品牌、工作室其實已經開始嘗試轉變經營模式,在《上海市體育發展條例》頒布實施後,協會積極組織企業開展了多輪政策預宣貫,目前,大部分健身企業,尤其是新進品牌和工作室都已主推或全部發行月付制、小課包等符合「三限」規定和消費趨勢的產品,從拼業績到拼服務、拼口碑,大家都在積極尋求行業變革之路,「相信行業未來的整體發展前景一定是積極向好的」。
上周發布的《2024中國運動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4年消費者對健身月卡、私教小課包(10節內)以及健身周卡的購買份額迅速增長,增長率達到60%以上。美團提供的最新消費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上海地區提供月卡或短期課團購門店已有1200多家(占合作門店的52%);年同比增長137%。新政落地兩周來,短期團購門店數增長達7.4%。
在體育健身行業兩部合同示範文本發布當天,市體育局同時召開了面向全市主流健身企業的《實施辦法》政策宣貫會,除了強調經營者要貫徹落實「三限」規定、經營公示、書面告知義務外,還專題安排了「公證提存」、信息報送和資金存管等預收資金「全流程監管」的推廣和業務實操課程。為貫徹落實《實施辦法》,確保資金存管功能真正上線落地,前期,長寧區公證處在全國率先探索體育行業「公證提存」試點,實現「先服務後結算」,現已推動20家企業入駐「公證提存」平台。目前,市單用途卡協同監管平台正在優化建設,體育健身行業作為試點行業,將推動企業試點與協同監管服務平台的對接,實現購卡後預收資金直接劃轉至專管賬戶的源頭管理模式。
市體育局規劃產業(法規)處負責人表示,政策宣貫活動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於全市範圍內全面鋪開,通過「制度規範、標準引領、信用評價」,切實將「紙面上的法」落實為「行動中的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體育健身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首批率先簽署使用合同示範文本承諾書的健身企業品牌和場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