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二,民間俗稱「龍抬頭」。在佛山順德大良,近80條「龍」——昂起龍頭,在德勝河上劈波斬浪、飛馳競渡。

3月1日,大良大門第三屆五人龍舟公開賽在德勝河勒流段開賽,吸引了來自廣州、江門、佛山南海等地猛龍前來較量,賽程全長約20公里,龍舟隊伍需要繞洞8次才有機會衝擊龍門,給觀眾帶來了一場水上盛宴。


水孕育了順德,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著近1000條河涌,小艇曾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交通工具。初時的龍舟賽其實是龍艇賽,街坊鄰里劃著自家的艇參賽,大大小小的艇競相馳騁,萬人空巷,喝彩連連。
上世紀50年代,順德人不但端午扒龍舟,中秋節扒,國慶節也扒,扒出了威名,奮勇向前、萬事爭先的龍舟精神亦早已融入了城市的靈魂與血脈。
隨著春風起,雨水漸豐,從農曆四月開始,順德就進入「龍舟時間」:起龍、請龍、洗龍、投標、轉龍頭、龍頭祭、洗龍船水、龍眼點睛、龍船競渡、吃龍船飯、印龍船……每項儀式都存留著水鄉「古早味」,每個社區(村)都有獨特的龍舟故事。

在大良一帶,以前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初一扒北門(今北區、新滘)、初二扒東門(今雲路)、初三扒龍眼(今勒流龍眼村)、初四扒舊寨(今蘇崗舊寨村)、初五扒大良。而本次賽事舉辦地大門,龍舟文化積澱已超300年,大門龍舟協會曾在第13屆和第16屆龍舟世錦賽上奪得金牌。

而對杏壇龍潭村這個古村落來說,每年五月初八龍母誕,才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百餘條龍舟從珠三角各地趕來,彙集龍母廟前,卸下龍頭、龍尾,抬至龍母像前的神案參拜,祈禱來年順風順水。百龍鬧江則是龍母誕活動的高潮,鑼鼓喧天,龍舟被「扒仔」們搖得左右搖晃,龍船間互相潑水慶賀。
策劃|鄭華如 周樂瑞
統籌|鄭紫薇
文字|楊楚瀅 楊苑瑩
圖片|楊苑瑩
題圖|林潤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