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乒乓球亞洲杯已經順利結束,國乒的表現可謂全面強勢,包攬全部六枚獎牌(男女單打冠亞季軍),延續了國乒在亞洲賽場的統治力,也讓一直以來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國乒團隊,大大的緩了一口氣。
兵敗亞錦賽之後,國乒團隊從上到下承受了太多質疑,哪怕是wtt年終總決賽和新加坡大滿貫的大獲全勝,也沒能將這些質疑完全粉碎——畢竟大家都知道,商業賽和世界大賽還是不太一樣的。
亞洲杯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世界大賽,但分量幾乎可以等同於亞錦賽,用亞洲杯的全面大勝,作為對亞錦賽失利的回應,意義重大,再好不過。
那麼,本屆亞洲杯國乒得失幾何呢?咱們就來一一盤點。
1、王楚欽:技術升級+心態突破
王楚欽在發球技術升級之後可謂王者歸來,年終總決賽、乒超、新加坡大滿貫和本次亞洲杯都有上佳表現,競技低潮期似乎已然宣告結束。
尤其是昨天的決賽里,以標誌性的快打旋風4-0完勝梁靖崑奪冠,終結了此前對其「關鍵戰軟腳」的質疑,也重新奪回了自己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信任危機之後,王楚欽應該意識到,即便不依靠發球優勢,憑藉著當世有數的前台快攻打法,他依然會是最為頂級的選手。
他現在需要做到的,就是堅持自己的技術路線,發揮自己的前三板優勢,不要再瞻前顧後,畢竟場外的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自己能夠決定的,打好球就行。
不管怎麼說,此次奪冠或成為其確立男單核心地位的關鍵轉折點。
2、 梁靖崑:硬仗能力突出,體能瓶頸顯現
梁靖崑最近的狀態非常火熱,新加坡大滿貫殺進了決賽,這次亞洲杯也殺進了決賽,但兩次決賽都出現了肉眼可見的體能問題。
本屆亞洲杯,梁靖崑可謂是一路血戰,從逆轉韓國一哥到力斬日本一哥,再到絕境翻盤新生代硬實力小天王林詩棟,每一場都是刺刀見紅,含金量十足。
但問題在於,他的噸位和年齡都擺在那裡……這麼個「硬碰硬」的打法對體力消耗極大,下午的半決賽燃盡體能之後,晚上的決賽面對王楚欽的快打旋風,精力完全難以為繼,連球都盯不住了。
如果體力和精力都滿格的話,現在的梁靖崑也不是沒有衝擊大賽單打冠軍的可能性,但需要好的抽籤運氣,以及,打得更狡猾一些?
事到如今,也不得不嘆息一聲,大胖在臨近退役的當口才想起來要認真搞事業,那你以前幹啥去了……
3、林詩棟:成長迅速但技術短板待補
林詩棟一直以來的問題都很明顯,就是臂展缺陷導致護檯面積不足,所以他只能利用自己的反手優勢,不斷用進攻壓制對手。
不是說林詩棟的相持能力不行,事實上他的相持能力甚至算得上比較不錯的,但如果陷入退台相持,對林詩棟來說就已經算是戰略劣勢。
半決賽3-1領先被梁靖崑翻盤,看似是被梁靖崑找到了反手防守能力欠缺的弱點,但實質上卻是被梁靖崑高質量、落點深的回球打退台,從而在正手護台和反手相持的兩難選擇中顧此失彼。
臂展的劣勢是天生的,爆炸反手的優勢也是天生的,如何揚長避短是他接下來的課題,或許可以通過強化前三板搶攻和落點變化以減少相持比例,避免陷入被動對拉?
4、王曼昱:心態蛻變,統治力升級
王曼昱在本次賽事中展現了極佳的心理素質和技術穩定性,決賽以4-0橫掃世界排名第一的孫穎莎奪冠,首次加冕亞洲杯女單冠軍,並集齊亞運會、亞錦賽、亞洲杯三大賽金牌。
其實海產姐妹實力相差彷彿,互相之間誰勝誰負都不奇怪,而且在陳夢退役之後,女乒這邊暫時已經沒有了能夠威脅王曼昱順位的選手,她減少了對商業賽的依賴,不再需要去拚命賺取積分,確實是個極大的利好——畢竟她的打法相對來說對身體的消耗比較大。
而且在決賽里,王曼昱不僅在技戰術上針對,心態上也實現了蛻變,不再追求完美防守,而是異常堅決地打相持,一出機會就果斷變線,這樣的狀態非常可怕。
一直以來,王曼昱的能力都沒有任何問題,但幻神三姐妹就像二王一馬,只能說是時也命也,希望這個周期王曼昱能夠把握住最後的機會。
5、孫穎莎:身體狀態影響攻防平衡
孫穎莎的問題此前也說過很多次,她的問題和林詩棟一樣,臂展問題導致的護台不足在面對頂級球員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的,只能靠進攻去壓制。
但本次亞洲杯,她的身體狀態顯然沒有回到最佳,正手力量和移動速度都比巔峰時期有所下降,體重似乎也增加了一些……對陣張本美和那場比賽就已經暴露出進攻上的乏力,不過最後還是憑藉著老辣的比賽經驗拿了下來,但面對王曼昱這樣水平的對手時,面對大角度調動時護台能力不足的問題就暴露無遺。
孫穎莎接下來要做的,除了恢復身體狀態之外,還要認真思考一下,在這個周期里應該如何平衡商業賽與體能管理之間的問題,畢竟洛杉磯周期對她來說也是最後的機會了,很殘酷,但沒有辦法。
6、 蒯曼:左利手優勢+戰術突破
蒯曼非常不錯!
小姑娘最近幾個月漲球的態勢極為明顯,雖然天賦上欠缺了一些絕對力量,但左利手的線路變化和近台快攻彌補了絕對力量不足,而且她在面對王曼昱和陳幸同這兩大公認的相持高手時,也沒有顯得太過吃力。
毫無疑問,目前她已穩居隊內三號,洛杉磯的混雙名額看上去也是穩穩噹噹,但想要在單打上有所突破,就需要進一步提升中遠台對抗能力以衝擊海產姐妹的霸權。
7、梯隊選手:大賽檢驗下的分層
石洵瑤小組賽3連勝,但1/8決賽0-3不敵伊藤美誠,這個非常傷,因為現在的伊藤美誠就是硬實力檢驗器,而且石洵瑤之前也沒有太多具備說服力的勝利,目前看來恐怕連王藝迪和陳幸同的順位都威脅不到。
陳垣宇小組賽兩敗後撞上了林詩棟,沒打贏也是意料之中,他打球的架勢非常正統,很像張繼科,但絕對力量上差得有點多,技術也有些單一,未來還需要再觀察。
黃友政雖然八強戰3-4惜敗林昀儒,但小組賽力壓張本智和晉級,展現出了一定潛力,但他的未來道路卻是最為艱難的,因為他的技術體系和王楚欽高度同質化,恐怕在這個周期不會有太多更進一步的機會了,好好沉澱,爭取下個周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