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王寶和大酒店行政總廚王浩進入本年度最忙碌的時刻。清晨6點半,從陽澄湖新鮮捕撈的清水大閘蟹運抵門店,觀察外觀、檢查活力、聞聞氣味……每天,1000多斤的大閘蟹經過他和同事的仔細挑選、精心烹調,端上眾多饕客的餐桌。
論資歷,王寶和在上海食蟹界無人能敵。它是全市最早的老字號品牌之一,從紹興黃酒起家,後來做起大閘蟹生意,一門絕技成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贏得滬上「酒祖宗」「蟹大王」的美名。
面對行業競爭加劇的態勢,王寶和堅持品牌戰略,積極探索年輕化表達方式,力求保持「滬上品蟹第一家」的地位。「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作為一家百年老字號的企業,我們始終把『做精做強』作為發展目標,不求盲目擴張,但求做到滬上頂尖。」王寶和大酒店副總經理潘文對記者說。
菜肴只只不離「蟹」
在黃浦區九江路,僅有一街之隔的王寶和酒店和上海大酒店,最近同步上線了「年度大戲」——經典蟹宴和大閘蟹自助餐。水煮大閘蟹、熟醉大閘蟹,還有蟹露灌蝦球、蟹粉獅子頭、蟹粉豆腐、蟹粉拌面等多道蟹菜齊齊上桌,每年吸引大量食客前來,有時甚至一座難求。
實際上,王寶和並非從蟹宴起家。它最早由紹興酒商開設於小東門咸瓜街,以專營紹興遠年黃酒著稱。後來,在老顧客的「點撥」下,才開始做起獨具特色的蟹宴生意。
「大約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客人拿著菜市場買來的大閘蟹過來代加工,我們發現這生意很火爆,於是開始研究如何製作蟹宴。」王浩在王寶和工作已有43載,憑藉精湛的技藝獲得「中國烹飪名師」「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王寶和蟹宴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等稱號。
王浩在王寶和工作已有43載,憑藉精湛的技藝獲得「中國烹飪名師」「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王寶和蟹宴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等稱號。
他清楚地記得,每當河蟹汛至,缸里、籠里盛滿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大河蟹供顧客現揀、現買、現燒、現吃。不光是本地食客,許多外國人也慕名而來。「當時,上海寶鋼和金山石化總廠有許多日本專家駐紮,每到周末,他們就會乘坐大巴過來吃蟹。隨著上海引進的外資企業越來越多,來我們這裡的外國人更是絡繹不絕。」
江南地區的人們愛吃蟹,市面上也不乏做蟹的商家,但此前大多零散不成規格,王寶和以蟹宴著長,原料與產地直接掛鉤,每年都會實地考察,確保品質符合標準,烹調時注重展現蟹菜的口味細節和層次變化。
始終是銷冠的菊花對蟹形,就是一道功夫菜,展示了技藝之精妙。用蘿蔔片刻製成蟹腿,將魚肉切成長絲,並用其作為圍邊擺放成蟹的形狀,放入蒸箱蒸熟,再將蟹粉放在鍋中翻炒,放入薑末,之後將其裝入魚絲圍邊的蟹型內,蓋上蟹蓋,色、香、味、形俱佳。
始終是銷冠的菊花對蟹形,就是一道功夫菜。
菜肴只只不離一個「蟹」字,王寶和拿下了滬上「蟹大王」的美名,成為來滬旅遊外賓的一檔「熱點節目」。
保住品牌新鮮感
就在前不久,王寶和內部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創新菜評審大會,經過激烈地比拼,「魚骨拿破崙佐奶茶龜苓膏」「油封大王鴿佐西梅燒汁」「蟹肉鬆茸翡翠福袋」等十道菜品被認定為年度創新菜。
曾經,在供給不甚充足的年代,蟹消費主要集中在少數傳統品牌。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新品牌持續湧現,推動行業整體勢能的上漲,也形成頗有壓力的競爭態勢。
就看上海蟹宴,不光是王寶和、新光酒家方亮蟹宴等老牌選手,蟹尊苑、蟹榭蟹這樣的新銳力量,還有蟹的岡田屋等海外品牌的加入。在這種環境下,經久不衰的經典菜品固然重要,品牌要想保持競爭力,還需不斷創新,保持新鮮感和生命力。
「我們目前建立了一支數十人的研發團隊,專註於品牌創新研發,每個季度甚至不到兩個月就會更換套餐中的菜品。」朱平波是上海王寶和大酒店行政總廚,也是區級非遺傳承人。他認為,「創新不是隨意揮灑,而是要保留住食材本味,增添更為豐富的層次,並考慮菜品能否帶來經濟效益,確保既好吃又易做。」
朱平波是上海王寶和大酒店行政總廚,也是區級非遺傳承人。
通過創新菜評審大會,王寶和推出一系列新品蟹菜豐富蟹宴內容,不少是將蟹菜技藝運用於西式菜肴,在不同烹制過程中碰撞出火花。
芝士焗蟹斗將經典的蟹斗進行改良,加入海鮮原料、蟹粉和黃油炒制,再用芝士焗烤,蟹肉味道豐富且不會過於油膩;蟹粉南瓜原本使用小型烹飪鍋,下層放蟹粉,上層放溏心蛋,製作過程複雜且耗時,後來嘗試鴿子蛋作為替代品,相比之前更易操作,且將盛器換成南瓜,保持整體的鮮美。
王寶和創新菜——蟹粉南瓜盅。
要想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一邊是產品的深度,一邊是消費的廣度。在20世紀,吃蟹被視為高端消費,主要面向外賓僑胞、國外旅遊團成員以及國內富裕階層。隨著蟹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蟹逐漸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從企業的角度,也需要明確自我定位,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王寶和選擇將「盤子」做大。1999年,上海王寶和大酒店正式開業,十年後公司旗下上海大酒店也開門迎客,分別以中檔商務、高檔奢華為定位,與社會化餐飲王寶和酒家一道,形成了分工明確的品牌矩陣,更好地抵禦經營風險。
同時,它積極開展交流合作,2012年起攜手上海海洋大學舉辦蟹文化節暨「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12屆。此外,在一段時間裡,每年都派出廚師團隊前往日本、香港等地進行文化交流,推廣中華蟹文化。
「我們之前與日本新大谷酒店合作,策划了王寶和蟹文化交流節,將新鮮的清水大閘蟹空運到酒店,現場烹制,很受日本消費者的歡迎,還創下了酒店的餐飲銷售記錄。」王浩頗為自豪地說。
積極求變適應新常態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9月,全國餐飲收入39415億元,同比增長6.2%;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1038億元,同比增長3.6%。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多地惠企政策發力,餐飲消費呈現出持續恢復的趨勢,營收總體上漲。不過,行業也面臨開關店率高、利潤下滑、競爭加劇等挑戰。
王寶和同樣感受到這股寒意。「我們的消費群體之前以商務客、遊客及上海本地老克勒等為主,受當前市場大環境影響及外賣平台的衝擊,顧客在減少,人均消費水平在下降,餐飲營收在縮水。」潘文坦言。
積極求變,方能抵禦波浪起伏。面對困難,王寶和圍繞「降價不降品」「讓利增服務」「線上+線下」開展自我革新,通過產品創新、調整菜品布局,適應餐飲性價比與質價比的新常態,並輔以高質量服務進一步增加客人體驗的「附加值」。
針對消費能力不高的老年群體,推出人均消費50元左右的親民套餐,如尋味仲夏、春暖花開非遺點心等;通過對青年群體餐飲消費偏好分析,開設小龍蝦暢享自助餐,在逐年調整品類和口味的基礎上,將價格調整到易於接受的範圍;在線上消費盛行的趨勢下,藉助小程序、抖音等第三方平台,擴大傳統實體的受眾輻射範圍,運營以來,青年用戶使用比例超60%。
王寶和大酒店大廳布景,復刻了過去王寶和酒家的場景。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作為一家百年老字號的企業,我們始終堅持將『做精做強』作為發展目標。」潘文表示,面對較為低迷的市場環境,首先不能自亂陣腳,將一如既往做好食材原料、出品質量的篩選把控,進一步強化對年夜飯衍生產品、小龍蝦自助餐、大閘蟹自助餐等經典系列產品的動態數據分析,為提升產品品質提供決策支持。
供應鏈優化也很重要。一方面,積極與食材供應商友好協商,在確保同等品質的前提下,降低原料成本。另一方面,遵循同類原料多種使用、多種開發的原則,提高出品效率的同時有效避免食材浪費,降低原材料損耗及成本。
「如果把王寶和視作一位280歲的老人,在這280年里一定見證過更多的滄桑與起伏,現在的微寒不過是滄海一粟,因此我們還是要堅定信心,春天和光明就在不遠處。」潘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