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NBA發展聯盟常規賽,長島籃網「背靠背」對陣猛龍905,本場比賽,崔永熙再次作為替補登場,16分鐘內,投籃1中1,罰球2中2(發展聯盟新規定:罰球只執行一次,一球計2分),貢獻6分,1個籃板,1次助攻,個人表現略有回暖,遺憾的是長島籃網以115-130不敵猛龍905。
相比於首秀5中1,得到3分,1個籃板、1次蓋帽,外加1次技術犯規,崔永熙此役在得分方面的確有所上漲,最重要的是,在得球後更加果斷,多次靠突破籃下造成殺傷,從而獲得罰球機會。
只不過這100%的命中率頗為尷尬,1中1(其他2次因犯規未計算在內),加上首秀的5中1,小崔在隊內的地位顯而易見,倘若在NBA布魯克林籃網,邊緣角色尚且可以接受,可是來到發展聯盟依然難有發揮空間,不免令人對他的前途感到擔憂!
其實,在發展聯盟球員熱衷「吃獨食」似乎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手握雙向合同的球員想憑藉著亮眼數據謀求「轉正」,打零工的那些球員則是想通過刷數據期望得到NBA球隊的垂青,因此,每個球在他們眼裡都是向更高平台進階的跳板,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這裡尤其適用,本場比賽,第四節最後一分多鐘,崔永熙就出現兩次底角空位,其中一次崔永熙還伸手示意,但隊友並未選擇傳球。
或許是基於性格的原因,在這個堪比角斗場的環境中,崔永熙有些過於謙讓,回顧他初入NBA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會從防守做起,不會去和老隊員爭奪球權,把握住每次機會才是他需要做的,可是,在發展聯盟,不試著改變風格,讓自己更「自私」,就更沒有機會。
好在小崔似乎慢慢開竅了,在外線沒有把握的時候,即便選擇頻繁衝擊籃筐,也不再傳球,畢竟在這裡混個好人緣兒沒有任何意義,和一群餓肚子的人談理想,顯然找錯了地方。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球迷質疑,為啥在NBA同樣是打醬油的孫悅、周琦也能在發展聯盟也能場均兩位數呢?(孫悅場均10.3分,3.5籃板,3.5助攻,2.25次搶斷;周琦場均11分,6個籃板,2次助攻),持這種觀點的忽略了球隊地位,除了隊友太獨,球隊戰術地位也決定了球員的發揮,教練在排兵布陣也會有所傾斜,縱觀這兩場比賽,同樣手握雙向合同的杰倫-馬丁無論出場時間(場均24分鐘)還是球隊地位(本場首發)都要高於小崔,數據(場均10.5分,3個籃板,3.5次助攻,2.5次搶斷)自然也不差!
儘管崔永熙打出了100%的命中率,但是就1次出手,參考價值太過有限,況且客觀因素對待他的態度不改觀,小崔依舊難有出頭之日。
客觀來講,NBA門第觀念甚至比CBA還要嚴重,奧斯汀-里夫斯、林書豪這些草根逆襲的案例,對比那些默默無聞從開始到結束都無人問津的小角色,堪稱鳳毛麟角。
一路走來,崔永熙不缺努力,唯獨缺少的就是機會,倘若無人賞識,才華一文不值,既然躋身更高平台,希望小崔能夠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積累經驗,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期盼到光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