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想(右一)在巴黎殘奧會對戰日本隊。
邱巧玲(左二)在巴黎殘奧會對戰日本隊。
第17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巴黎殘奧會」)結束後的第二天,中國女子輪椅籃球隊隊員邱巧玲、何想帶著剛拿到手的銅牌,回到惠州。
邱巧玲和何想分別來自龍門和惠陽,首次參加殘奧會,她們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巴黎當地時間9月8日,她們所在的中國女子輪椅籃球隊以65比43戰勝加拿大隊,為中國隊增添一枚銅牌。
邱巧玲練過游泳、自行車、射箭,何想嘗試過手搖自行車。幾經篩選參與競技體育選拔,她們自己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能夠進入廣東女子輪椅籃球隊,代表中國征戰巴黎殘奧會,最終站上領獎台。
從逆境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在一次次傷痛與挫折中站穩腳跟,這枚獎牌的背後,飽含了她們的汗水和淚水。接下來,她們將全力備戰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殘特奧會」)。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張國威
記者 糜朝霞 受訪者供圖
回看賽場
直面世界強隊感到無比興奮
一身紅色的中國隊頒獎服,腳穿白色運動鞋,戴著巴黎殘奧會銅牌,邱巧玲和何想剛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出來,便馬不停蹄地回到惠州。沒有坐輪椅,也沒有拄拐,兩人雖然走得慢,但從側面看,裝上假肢的她們走起路來,幾乎與健全人無異。
由於還在倒時差,邱巧玲和何想稍顯疲憊,但談起此次與加拿大隊的交戰經歷,她們馬上精神起來。她們坦言,銅牌爭奪戰並沒有太大壓力,「我們在之前的小組賽就已經交戰過,我們中國隊的實力是完全可以戰勝她們的。」邱巧玲說。
邱巧玲的底氣源自中國隊在賽前的充分準備。在日常訓練時,球隊觀看了很多有關對手的比賽錄像,研究對手的走位和戰術,並與男子輪椅籃球隊的隊員一同訓練,讓其模仿對手的打法,以達到加強訓練、了解對手的目的。
「在比賽時,重點要防哪些人我們心中都有數。」邱巧玲解釋,在籃下防守時,兩個球員之間會出現空位,對手容易從中穿過,進而到籃下投籃得分,「按我們的分析,對手籃下得分率高達90%,因此我們要重點防守,不給她們可乘之機。」
雖然首次參加殘奧會就站上了領獎台,但無緣決賽一直是她們的遺憾。在爭奪決賽名額時,中國隊以3分之差,惜敗美國隊。邱巧玲透露,儘管中國隊的投籃命中率和美國隊不相上下,但這場球卻打得非常艱難,「美國隊搶球好,投點多,控球強。」邱巧玲說,「她們每個人都能投,假如我們其中一人去給另一位隊友做掩護,就容易讓出一個空位,讓她們有投籃的機會。」
但能與不同國家的強隊一起比賽,邱巧玲和何想感到無比興奮與激動。對邱巧玲而言,此次巴黎殘奧會的經歷讓她開闊了視野,對自己的技術更有信心:「以前比賽會怯場,有投籃的機會卻不敢投,而現在我會更加果斷,該出手時就出手。」相較於亞殘運會,巴黎殘奧會的對手更強,比賽的強度也更大,在何想看來,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讓她看到了世界頂尖球隊的水平。
「下次爭取把獎牌換個顏色!」邱巧玲和何想透露,接下來,她們將按照廣東女子輪椅籃球隊的安排繼續訓練,全力備戰全國第十二屆殘特奧會。
截肢之後
一度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
翻看她們的成長曆程,邱巧玲只比何想大2歲,她們不僅年齡相仿,命運也非常相似。在經歷截肢後,兩人都曾籠罩在巨大的心理陰影之中,用何想的話來說,「當時整個人都處於黑暗中,每天過得渾渾噩噩」。
邱巧玲3歲那年,一次車禍讓她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左小腿。由於年齡尚小,邱巧玲從記事起,就幾乎沒有體驗過兩隻腳走路的感覺。在6歲上小學以前,邱巧玲都是跳著走路的,「爸媽也嘗試過讓我拄拐,但我覺得走得太慢了,我跳著照樣可以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邱巧玲說。
「6歲的時候,惠州市殘疾人聯合會(下稱『惠州殘聯』)下鄉扶貧,給我裝上了假肢,讓我可以走路去上學。」邱巧玲透露,由於走路時的姿態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也不能參與體育課等戶外活動,身邊的同學常常投來異樣的目光,「同學們會一直問我這是怎麼了,也會有一些不好聽的聲音,這是我最自卑的時候。」
這種自卑的情緒也同樣發生在何想身上。2014年,剛過完生日的何想在上學路上遭遇車禍,這一場車禍帶走了何想左腿的腳趾。
沒有傷及小腿是不幸中的萬幸,但這也讓何想飽受折磨。在車禍出院後,何想的左腿便反覆發炎,同時伴隨的高燒讓何想成為醫院的常客,迫不得已,何想選擇了休學,「當時在醫院的時間比在家都多,醫生說再這樣發展下去會演變成骨髓炎。」
2018年,何想最終選擇聽從醫生的建議,截掉了自己的左小腿。當何想回到學校時,由於休學,自己已經比同班同學大了好幾歲。與此同時,左腿的傷也讓她變得極其自卑,「當時跟別人交流都很困難,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在邱巧玲和何想自卑、迷茫之際,惠州殘聯給她們指出了另一條發展道路——練體育。
回顧這些年的運動生涯,邱巧玲表示,體育不僅給她帶來了榮譽,也讓她的心態發生了很多變化,「整個人都變得自信起來,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了。」何想也表示,通過這些年的訓練和比賽,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強,很多事情都能扛下來。
人生轉機
幾經篩選參與競技體育選拔
在走上體育這條道路之時,邱巧玲和何想最初都沒有選擇輪椅籃球這一項目。
邱巧玲11歲那年,她接受了惠州殘聯的建議,每逢暑假來到惠城區練習游泳。「我從來沒有去泳池裡玩過水,心裡想去,但又很害怕,」邱巧玲說,「最終還是聽從內心的想法,去嘗試一下,並且那裡的小夥伴都是殘疾的,大家也會比較好相處。」
在邱巧玲的記憶里,嗆水是整個游泳訓練期間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事。「我只有一條腿打水,主要還是靠上肢力量多一些,有時候體力跟不上就會往下沉,換氣的時候便會嗆水。」邱巧玲說。
練習了三個暑假的游泳後,2016年,邱巧玲又在惠州殘聯的推薦下加入了廣東省殘疾人自行車隊,開始全身心投入到自行車的訓練之中。令邱巧玲沒想到的是,該項目的競爭異常激烈,自己的訓練很快遇到了瓶頸期,並且由於自己佩戴腿部假肢練習,比起雙手殘疾的運動員,自己的腿部力量明顯不足,看著自己大腿處被假肢摩擦出的血跡,與對手的差距讓邱巧玲陷入自我懷疑之中,「可能相差零點幾秒就已經是差很多了。」
在這之後,邱巧玲還嘗試過射箭,也玩過殘疾人手搖自行車。但每天枯燥的練習讓邱巧玲都沒有堅持下來。射箭練習了一個月,邱巧玲便結束訓練,回家休整了。
時間來到2018年,在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暨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上,邱巧玲報名參加了殘疾人手搖自行車項目。在這場運動會上,邱巧玲認識了同樣參加手搖自行車比賽,代表惠州參賽的何想。
彼時的何想前不久才剛做完截肢手術,便走上練體育的道路,開始練習手搖自行車。與邱巧玲練習自行車的感受一樣,何想在手搖自行車項目上也與對手有著較大的差距,成績平平的她也曾自我懷疑,想更換訓練項目。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18年11月底,廣東輪椅籃球隊在惠州選拔殘疾運動員。經過惠州殘聯的推薦,邱巧玲、何想與另外兩名男生一起前往廣州,參加了輪椅籃球項目為期一個月的試訓。
「試訓的目的是讓教練看看你適不適合練輪椅籃球,也是考驗你能否吃苦,只有試訓通過,才能留下來。」邱巧玲介紹,她與何想起初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倘若不去嘗試輪椅籃球,她也不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也不清楚到底適合練什麼。「學校的課程也跟不上了,其他項目也都沒練好,既然有一個新的機會,那就去試試。」何想說。
獎牌背面
手上的血都沾到了輪椅上
眾所周知,輪椅籃球是一項對抗性較強的比賽項目,運動員需要全程坐在輪椅上進行比賽。雙方球員依靠輪椅「奔跑」,進攻防守都需要通過操控輪椅實現,加速、緊急剎車、轉彎等動作全靠雙手來完成,傳球、防守、投籃,所有動作一氣呵成。正因如此,輪椅籃球項目不僅要求運動員擁有熟練的控球技術,同時也對運動員的輪椅駕駛技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坐著輪椅完成折返跑、爬坡、剎車……這是廣東輪椅籃球隊試訓的基本項目。由於只能靠手臂和雙手的力量操控輪椅,反覆爬坡和急剎練習使她們的雙手不停地與輪椅摩擦,邱巧玲和何想的手很快便磨破了皮。
「手上的血都沾到了輪椅上。」邱巧玲介紹,試訓初期,她與何想的雙手便已經血肉模糊。十個手指頭有八個都長滿了水泡,水泡還沒痊癒,第二天高強度的訓練又會將水泡磨破,手掌上的整塊皮都會被撕開,「每天晚上只能拿繃帶纏一纏,但幾乎沒有用,非常痛。」
洗澡本應該成為她們每天最放鬆的時刻,但在試訓期間,這成為邱巧玲和何想最痛苦的回憶。在訓練中,輪椅輪子難免會攜帶灰塵和碎屑,雙手接觸後,這些髒東西最後都與手掌上的傷口粘連,要想清理乾淨,就必須忍受傷口的劇痛。「好不容易洗完澡,洗衣服時用的洗衣液又將傷口刺激一遍,」何想說,「那才是最難受的。」
由於難以忍受訓練的辛苦,與邱巧玲和何想一同參訓的兩名男生沒有堅持下來,試訓期還未結束就離開了省隊。「訓練實在是太苦了,說不苦都是假的。」邱巧玲說。
看著兩位隊友退出,何想也一度萌生了放棄的想法。一天晚上,何想與邱巧玲結伴去買東西,在路上,趁著沒有其他人,何想跟邱巧玲說:「要不我們也回家吧,確實有點難。」邱巧玲能理解,但看著手上已經浮現出的繭子,邱巧玲還是忍著傷口的疼痛,勸何想再堅持一下。
「我們都訓練了這麼久了,手都磨出繭子了,如果現在放棄就太不值當了!」在邱巧玲不斷勸說下,何想留了下來,並再也沒有提過放棄這件事。往後回想起來,何想坦言,自己能夠堅持到現在,教練與邱巧玲的鼓勵至關重要。
儘管訓練艱苦,但面對家人,邱巧玲和何想向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每次與家人通話,邱巧玲和何想總會避免提及訓練的情況,若家裡人問起來,她們就用寥寥數語帶過。「家裡人說如果我覺得辛苦就不要練了,但我想留下來,怕她們擔心,乾脆就不說了。」邱巧玲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人最終順利通過試訓考驗。2019年初,她們正式成為廣東女子輪椅籃球隊的一員。
終成主力
希望下屆殘奧會也能為國爭光
進入省隊之後,訓練強度不僅更大,難度也更高。面對強勁的對手,沒有籃球基礎的邱巧玲和何想只能偷偷給自己加練。作為省隊里僅有的兩名惠州人,兩人常常互相幫助,在訓練結束後給彼此提建議,不管是投籃動作上的細節,還是攻守方面的漏洞,她們都會及時給對方糾錯,「哪裡練得比較差,我們就用空閑時間去加練,追上隊友們的步伐,不給隊伍拖後腿。」邱巧玲說。
經過訓練,邱巧玲和何想很快便有了成績。2019年,她們所在的廣東女子輪椅籃球隊就獲得了天津全國殘運會輪椅籃球(女子組)的冠軍。但邱巧玲透露,多數時候,她們只是場上的替補,看著球場上的隊友們能夠為國爭光,她們也想上場,有朝一日挑起團隊的大梁。
在邁向主力這條路上,邱巧玲和何想一走就是5年。在這期間,她們的雙手長滿了一層厚厚的繭子,與常人的手掌相比,她們的手看起來更加蠟黃,摸起來也更粗糙。此外,由於常年鍛煉手臂力量,她們的手臂變得粗壯,只能訂加大一碼的衣服,「上半身壯,下半身還是保持不變,所以加大一碼的衣服雖然能穿了,但由於褲子和衣服都是一起訂的,這樣褲子又顯得大了。」邱巧玲笑著說。
「直到2023年,我們才算是主力。」邱巧玲口中的2023年,也是她與何想輝煌的一年。那一年,廣東女子輪椅籃球隊獲得了迪拜世錦賽輪椅籃球(女子組)的亞軍,同年獲得泰國U25世錦賽輪椅籃球(女子組)季軍,並在杭州亞殘運會斬獲冠軍。今年,她們站上了巴黎殘奧會的領獎台,在這塊銅牌背後,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淚水,只有她們自己清楚。
從巴黎返惠後,恰逢中秋,常年在外訓練的她們,今年難得有機會和家人共度佳節。何想回家後,家裡人做了一桌子菜,他們圍坐在一起,都來摸一摸巴黎殘奧會的銅牌。在得知可以回家休息後,邱巧玲就一直心心念念媽媽做的檸檬豬腳,這次回家終於能夠如願,「還是以前的味道,非常好吃!」邱巧玲說。
談起未來的規劃,邱巧玲和何想的想法一樣,加強訓練,希望下一屆殘奧會也能繼續為國爭光。在邱巧玲和何想的家裡人看來,能取得多少榮譽並不重要,「只要她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就行。」這是何想媽媽最樸素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