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北京青年報》《東方體育日報》透露了足協即將出台的政策,包括一線隊冠名被「放寬」,中超外援5名外援同時出場,但這些政策引發了不同的反響。
三隊處境艱難
《北京青年報》透露,在50家符合各級聯賽報名條件的俱樂部中,42傢俱樂部通過初步考核。足協本來計劃在近期公布首批准入審核通過俱樂部公示名單,但在接到舉報之後發現兩家低級別俱樂部提交的准入材料存在問題,因此推遲了公布公示名單,但有望在周五公布。
此前曾有媒體透露,北京國安、滄州雄獅需要補充材料,但前者有望順利解決問題,而滄州雄獅則相對困難。在中甲球隊里,大連人、深圳隊、廣州隊有可能無法通過,尤其是正在與卡納瓦羅打官司的廣州隊。
《東方體育日報》透露,大連人負責人已經多次向廣州市體育局「求教」,但後者因為種種原因「插不上手」,這三傢俱樂部有可能無法通過考核。
外援政策微調
《北京體育報》還透露,新賽季中超、中甲外援政策將進行「微調」,中超從此前的7765政策調整為7655,也就算是新賽季每支球隊可以累積註冊7名外援,同時最多註冊6人,每場比賽最多可以報名5人,最多出場5人,中甲則從4332調整為4333。
著名記者豐臻認同這一政策,「未來外援政策至少要跟亞冠政策接軌,聯賽首要價值是服務聯賽產品消費者,限制外援就是扼殺產品價值。至於擔心國內球員位置被擠壓,本身是沒有邏輯的。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遏制國內球員的出場機會,跟我有啥關係?跟你有啥關係?更何況,國內球員天天踢低水平聯賽也不可能好得了,競爭激烈才可能好。」
「聯賽只需要好看,只需要賣更多門票賣更貴的版權,需要贊助商認為物有所值。(聯賽)不需要承擔為國字型大小培養人才的主觀責任,你聽利物浦說過他要為英格蘭國家隊培養更多國腳嗎?你聽過的話算我輸。宋凱迅速改規則,那我給他點個贊。」
冠名政策放寬
賽季結束之後,一些俱樂部呼籲放開中性名,儘管並未得到足協的允許,但足協也做出了調整,有意恢復「冠名權」。
著名記者肖赧透露,儘管俱樂部不允許「冠名」,但「各級職業俱樂部一隊及梯隊冠名將大概率被放寬,且一隊與梯隊可區別冠名」。
不過,這一政策遭到了媒體人的吐槽,不懂球專欄分析,「儘管當時陳戌源領導的足協毫無合理性的一刀切政策和中性名判斷原則切掉了很多傳承和歷史,但這個痛苦的過程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至少是朝著中性名的方式邁了一大步。再走回頭路,讓當初為這個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方式實施的正確政策付出的代價完全失去了意義。」
另一個被媒體關注的「俱樂部有條件異地轉讓政策是否放開」問題則還沒有確認,《東方體育日報》透露,「大部分俱樂部對這個問題持不支持態度」,但「俱樂部易地註冊的口子大概率是要開,但會有一定的約束條款」。
目前,四川九牛希望將俱樂部遷往深圳,但遭到了四川足協的反對。一旦四川九牛在異地註冊的話,那麼深圳隊的生存環境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