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如果掌握不了真正「重心轉換」,毫不誇張的說只能屬於在門口徘徊,很難進一步精進,拿我自己來說,一年前我就認為已經掌握了重心轉換,已經學會用身體打球了,但是現在回頭看看,那時候頂多算是學會「轉體」擊球,而沒有真正重心「交換」,所以一直都是打定點還不錯,一旦需要人體移動,問題暴露無遺。
通過最近「重心轉換」打卡訓練,目前已堅持六十多天,雖然每天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對於重心轉換的感覺有了全新認識,結合之前走過的「彎路」和現在認知,發現要掌握真正「重心轉換」需要從三個階段從簡入深:
一是「轉體」階段: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什麼都不要考慮,就是想辦法把身體左右轉動起來,把自己身體想像成撥浪鼓,兩隻胳膊就是兩根繩,拍子就是繩端小珠子,什麼時候通過身體轉動能把手輕鬆「甩」起來,握拍找到「拎」的感覺,這個階段基本就可以畢業了(怎麼一不小心想到馬保國老師的五連鞭哈哈),需要注意的是身體要緊湊,胳膊無限放鬆。
二是「蹬轉」階段:這個階段才是體會「蹬轉」最佳時期,否則胳膊「甩」不起來,蹬轉力量再大傳導上來,也會因緊繃的手臂而被憋住,無法進行釋放,這個階段核心就是兩個「蹬」「轉」,「蹬」是把重心從持拍側腳發動起來,「轉」是通過轉體把重心向前頂出去,並轉換至非持拍側腳,這個過程要有身體撲出去感覺,但一定不是跳出去。
三是「兩點」左右移動:以上兩個階段都沒問題後,就需要在「重心轉換」過程中進行兩點移動,要保證每次移動後「重心轉換」完整性,剛開始不熟練時要慢下來,把動作做完整,重點體會用身體重心左右轉換,帶動身體左右移動感覺,而非刻意用腳去移動。
再熟練後就可以三點、不定點進行重心轉換訓練,當發現擊球和移動都是通過重心帶動時,個人認為才算是完全掌握好真正的「重心轉換」,以上純屬個人練球小體會,對否,望大家指正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