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9,單核帶隊的太陽最終在主場不敵衛冕冠軍掘金。
30分4板11助,杜蘭特依舊貢獻著30+的表現,但上半場15投22分,下半場10投0中、只靠罰球拿下8分。
依舊是老問題,35歲的他累了,想要年輕時那樣撐全場輸出,不太可能了。
不過今天他靠這30分超越了摩西·馬龍,以27423分躋身得分前十。
里程碑式的一天!
可別小看這一項成就,歷史上能進入這個榜單的基本都是「得分怪物」+「長青樹」,大多都是引領了一個時代的人物。
「甜瓜」卡梅倫·安東尼能無爭議地入選「75年75大」,最重要的成就便在於此。
而凱文·杜蘭特,其實本該早早成為其中的一員。
早在2010年時,伊戈達拉就說過「杜蘭特很有可能成為聯盟第一個四萬分先生」。
畢竟生涯第三年就拿下得分王、超越NBA、FIBA恐怖的無差別得分能力,超長待機的身體素質(生榨涯前七年只缺席14場)。
關於得分這件事上,怎麼看好杜蘭特都不為過。
但從他第八個賽季開始,麻煩就開始找上他了。
14-15賽季出戰27場後就賽季報銷,那是他職業生涯第一次重大傷病。
15-16賽季西決功敗垂成後加盟勇士,雖然擁有了更出色、更貼心、更聰明的隊友,但也沒必要在場上大砍大伐,大多數時間裡都可以三節打卡下班。
杜蘭特的生涯得分有兩個重要節點:
2014年拿mvp和受傷前,五個賽季拿了11356分,除了12年的縮水賽季,每年得分都在2100分以上,
2014年受傷後再加盟勇士,接下來五個賽季因為傷病和打法問題,總共只拿了8089分,得分步伐開始縮小。
2019年受傷後,先大修一年,接著無論在籃網和太陽都開始受到傷病和出勤率的影響。
在此以後的四個賽季,一共只拿了3952分,相較巔峰時期幾乎被腰斬。
年輕時龍精虎猛產量和效率雙高,人到中年因為傷病和追求戰績改變打法輸出量下降,到了生涯後半段受困於出勤率和健康打得小心翼翼。
以如今杜蘭特35的年紀,哪怕再維持如今的產量打幾年,最後應該也就是達到喬丹和科比的檔位,大概能躋身歷史前五。
但要像當年伊戈達拉說的那樣,成為勒布朗那樣的四萬分先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實這也是NBA大多數球星積累分數的方式。身處我們這個年代,似乎都被勒布朗·詹姆斯那種巔峰超常待機的方式慣壞了,總以為球星到了35歲後保持高水平是理所當然的事。
其實大多數球星在32、33左右就會迎來自然的下滑,35、36歲能保持高水平已經殊為不易。
如今的阿杜和庫里這樣的外線球星,放在十幾二十面前都已經是罕見的長青樹了。
而大多數球星們,其實都是走著與杜蘭特相同的道路。
以杜蘭特前面的甜瓜為例,從2003-2017是他得分的穩定巔峰期,無論是在丹佛還是紐約雖然最高一年才1970分,但最低也有1504分,期間迅速積累了自己的分數。
但從2017年加入雷霆開始,得分就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後來甚至連主力位置都不保,最後在開拓者和湖人打兩年後草草收場。
他生涯最後四個賽季,總共才拿了2892分。
摩西·馬龍和奧尼爾,都是巔峰期統治聯盟的存在。「前場籃板之王」馬龍在整個八十年代都保持著20+10的輸出,但等到年紀見長生涯最後幾年只能在雄鹿、76人、子彈、馬刺之間流浪。
奧尼爾作為喬丹後最有統治力的球星,本世紀初拿下NBA迄今最後一個三連冠,但2007年後隨著年紀和體重的雙重壓力,也不得不在太陽、騎士、凱爾特人之間漂泊,最後三年2410的得分還不如自己巔峰期一年的產量(99-00賽季2344分)。
而科比和諾維斯基則充分享受到了「一人一城」的紅利。他們年輕時為球隊四處征伐立下了蓋世功勛。
黑曼巴為湖人拿下了五個總冠軍,並創下了無數歷史級別的名場面。而諾維斯基不僅在2011年帶隊拿下了隊史唯一一個總冠軍,更是在21世紀頭十年里讓小牛從魚腩成為西部豪強。小牛那十年里年年進入季後賽,總獲勝場次僅次於馬刺。
這兩位球隊的隊史最佳在生涯末年依然可以在自己的球隊享受到絕對的核心地位,球隊哪怕放棄球隊戰績也要保證他們的體面謝幕。
一個33643分歷史第四、一個31560分歷史第六。
當然,真正厲害的還是當屬喬丹和張伯倫。兩人分別是歷史前十中出戰時間最少的球星。
大北斗14個賽季、GOAT14.5個賽季(94-95賽季中途復出)。
但喬丹15個賽季里10次得分王過於逆天,要是去除在奇才復出的兩年,喬丹的賽季含金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而張伯倫則更是誇張,僅用了七個賽季就拿下了兩萬分,更是在1961-62賽季打出過單季4000+的分數。
自從1969年後,他就對得分失去了興趣,蛻變為團隊型中鋒,更加註重組織和防守。
即便這樣生涯場均30.1分22.9板也是所有中鋒里最高的。
而前三位的勒布朗、賈巴爾、卡爾·馬龍則都堪稱傳奇級別的長青樹。
賈巴爾從六十年代一直打到了八十年代。他對身體的保養幾乎是NBA的未解之謎,在當時運動醫療條件還不算髮達的NBA,最強調身體對抗的年代。
他整個職業生涯最多一年只缺陣了20場,有15個賽季都打了78場以上。
更恐怖的是,他生涯最後五年只缺陣了20場比賽,堪稱怪
而卡爾·馬龍則同樣不遑多讓,效力爵士18個賽季,總共只缺陣了十場比賽。他鐵一般的身體和準時準點、幾乎永不缺席的比賽風格也為自己贏得了「郵差」雅號。
當然這兩位內線長青樹之所以能打得夠久、得分夠多,也有賴於身邊兩位偉大的組織後衛魔術師和斯托克頓給予了他們太多輕鬆得分的機會。
天作之合不僅僅是魔術師和天勾合作拿下五個冠軍、打造八十年代的湖人「Showtime」王朝。
同樣也可以是馬龍、斯托克頓共同經歷猶他鹽湖城風雪十八年。
至於最後一位勒布朗?
拜託,他大概是NBA前無古人、也很有可能後無來者的超級長青樹和數據之王。
別忘了他不僅僅馬上拿到讓人難以想像的40000分,還已經經拿下了10000+個籃板和10000+次助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