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19屆亞運會賽程過半,我們看到了運動員們奮勇爭先的身影,看到了健兒們不拋棄不放棄的堅韌,看到了老將們為了夢想的堅守,看到了小將們無所畏懼的信心……看亞運會,我們看到了什麼?什麼最讓人動容?拼搏,無疑是最好的答案。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夢之隊」,中國跳水隊的00後小將們早已在賽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然而9月30日,跳水首個比賽日,我們在男子雙人三米板最高領獎台上,看到了今年31歲的老將何超和小他9歲的嚴思宇,這次獲獎距何超上一次亞運會獲獎已過去了整整9年。

2014年,何超在仁川亞運會上獲得男子1米跳板金牌。2016年里約奧運會,肩負著為中國隊衝擊男子單人三米板金牌任務的何超,在預賽中出現嚴重失誤而被淘汰出局,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次年他選擇退役。幾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上,看到不少同齡運動員在賽場依然能壓出漂亮的水花,他的心彷佛被什麼東西重重撞了一下,他知道那是一種叫夢想的東西,於是他決定重新復出,為里約奧運會的遺憾再拼一把。
「很難去描述這個年齡的復出究竟有多辛苦,但我內心知道,訓練場上每流的一滴汗都包含著不甘。」在歷經艱難的恢復訓練後,何超在「夢之隊」里拿到了亞運會參賽資格,並成功摘金。「現在就是把當下每一場比賽比好,才能去想後面的事情。」何超說,自己接下來的目標是爭取獲得明年2月多哈世錦賽的參賽資格。

拼搏的賽道上,沒有「放棄」二字。在對體能要求極高的鐵人三項女子個人賽上,39歲的中國澳門選手許朗和一眾90後運動員們同時站在了出發線上。她是上屆亞運會該項目的銅牌得主,這是她的第五次亞運會。她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她雙耳失聰,只能通過看身旁選手的動作才能判斷出發時間,游泳、自行車和賽跑結束後,她的成績定格在第11名,與目標有一定差距,但她並不感到遺憾。「能站上亞運賽場,享受比賽,對我來說已經是一種勝利。每次經過觀眾席,看到他們的口型、鼓掌的動作,我知道他們是在為我加油。」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唯有拼搏,才能無限接近夢想;唯有拼搏,才能不留遺憾。
站在賽場就是勝利者
一些健兒們雖然沒有獲得獎牌,但他們來到亞運會賽場上,用另一種方式闡釋了積極向上、團結協作、勇往直前的體育精神。
9月28日,杭州亞運會女子花劍團體四分之一決賽,45:10,日本隊以旋風般的速度戰勝了尼泊爾隊。比起衛冕冠軍日本隊,尼泊爾隊籍籍無名,在國際劍聯公布的世界排名中難覓蹤影,3名選手中,31歲的阿妮塔•阿迪卡里和29歲的曼迪拉•塔帕都是警員,年紀稍小的戈瑪•阿查里亞去年剛拿到學士學位,她們幾乎都是20歲才開始職業訓練。
「和這麼多優秀運動員交手,尤其是奧運選手,讓我能獲得更多經驗,我為此感到非常自豪。」塔帕說。目前,尼泊爾全國僅有200多名擊劍運動員,其中接受規律訓練的有150名左右。走上亞運賽場的背後,是幾近「從零起步」的尼泊爾對於擊劍的嚮往。失利並不能澆滅她們的熱情,「未來我會繼續這項運動並繼續努力衝擊金牌,它已經是我的摯愛。」阿查里亞說。

女子50米蝶泳決賽的領獎台下,獲得金牌的張雨霏和獲得銅牌的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相擁而泣。池江璃花子是上屆亞運會摘得6金2銀的MVP,有著日本「天才少女」之美譽,這次獲得這枚沉甸甸的銅牌,正如張雨霏所言,「只要池江出現在泳池裡,對任何人都是一個激勵。」
池江和張雨霏曾多次在賽場上「狹路相逢」。但命運的轉折猝不及防,2019年因患白血病,池江不得不離開泳池,接受化療,一度掉光了頭髮,最低谷時,她甚至想過死亡。但2020年8月,她以驚人的速度重回那個令她閃閃發光的泳池,參加了東京奧運會,兌現了和張雨霏在亞運相見的約定。「我回來了,即使是在經歷如此嚴重的疾病之後,我仍希望享受久違的亞運會,向世界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池江說。

52:0,在男子七人制橄欖球小組賽上,中國隊以懸殊的比分戰勝阿富汗隊,但對於阿富汗隊來說,這已經是一場偉大的勝利。隊員們是一支從難民中走出的「兄弟連」,12名球員都兼職打工,有建築工人、司機,全部自費來參加亞運,比賽前只集訓了五天。阿富汗男子橄欖球隊隊長奧馬爾•蘇萊曼海勒說,「阿富汗經歷了太多苦難,對我們來說,能一起為國參賽,與亞洲最強對手較量,我們已經不能要求更多了。」無論輸贏,站在賽場,他們就值得所有人的掌聲。
巔峰永遠都在更高處
對於拼搏奮鬥的人而言,目標和巔峰不只是手中的獎牌,還在更高更遠更強處。
「葉詩文,好久不見!」亞運賽場上,奧運冠軍、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亞洲紀錄保持者、最年輕的「大滿貫」得主葉詩文時隔9年後再度亮相亞運賽場。從14歲獲得亞運冠軍「橫空出世」,到16歲問鼎倫敦奧運冠軍,到頻頻失利陷入低谷,到闊別賽場,再到選擇復出,直到站在亞運賽場上——葉詩文的職業生涯經歷了一波三折,她又因為熱愛回到了賽場。杭州亞運會賽場,她在女子200米蛙泳中摘得金牌,在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中摘得銀牌。「剛復出時我可能還要不停地鼓勵自己『我很強大』,但這次比賽我已不需要暗示自己。」歸來的葉詩文在亞運賽場找回了自己,「我以前感覺2012年是自己的巔峰,但現在我覺得,我可能還會有下一個巔峰。」

9月30日晚田徑賽場,27歲的菲律賓男子撐竿跳高運動員奧貝納以5米90的成績打破賽會紀錄。在確保奪金後,在全場的注視下,還有試跳機會的他選擇向亞洲紀錄發起衝擊:6米02。雖然他最後一跳並沒有如願以償,但奧貝納本身已經是紀錄:曾經全球各洲際男子撐竿跳高紀錄中,只有亞洲的紀錄在6米以下,2021年他以一跳5米93,打破了沉寂多年的亞洲紀錄;今年6月,他成為了史上第一個跳過6米的亞洲男子撐竿跳高選手。他還在繼續,終有一天他會越過更高的高度,向世界證明,6米高度,亞洲運動員也可以做到!

當23歲的日本運動員中井飛馬率先衝過了男子競速小輪車的終點線時,他對自己的目標更加堅定。「從長期來看,我覺得我的目標就是世界第一。」這位年輕人始終把參加奧運會作為自己的至高目標,並通過訓練一點點拉近自己和奧運會、和世界第一的差距。「這次站到亞運領獎台上,我的內心重新回到了賽場之上。我相信,明年我可以展示出更好的狀態。」他表示自己將全力衝擊巴黎奧運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姚依依 楊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