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小時候不想有一個寶可夢呢?寶可夢可以說是我們的童年的一部分了,小時候經常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播放,而當寶可夢的遊戲或IP聯動的時候都是立刻關注,寶可夢也將這個IP營銷成了「全球第一IP」。
寶可夢IP也就像一把金鑰匙,但並不是每個搭上寶可夢IP的產品,都能夠成功「打開寶箱」。
睡眠遊戲《寶可夢Sleep》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款產品雖然下載量高,但遊戲的口碑卻不甚理想。反觀《精靈寶可夢GO》上線 7 年依然收到熱捧,而且還是個錢袋子。

同樣由寶可夢公司授權的另一款遊戲,2016年7月發布的《精靈寶可夢GO》,雖然已經7歲高齡,卻依舊受到死忠玩家的支持。
據遊戲Sensor Tower 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截至2023年2月底,《精靈寶可夢GO》累積營收已達65億美元,全球下載數超過7億次。
師出同門,「大師兄」為何那麼強?「小師弟」又為何那麼弱?這或許要從他們的身世說起。
《精靈寶可夢GO》的「前世今生」
《精靈寶可夢GO》的開發,始於一個愚人節的玩笑。2014 年,一位名叫野村達雄的 Google 工程師,在愚人節當天把兒時最喜歡的寶可夢角色貼到了 Google地圖上,引發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他身處Niantic團隊的好友川島優志,隨即向Hanke提議把這個舉動變為創意,打造成使用 GPS 的AR遊戲。
2015年8月,Google宣布重組為Alphabet Inc.,Niantic也宣布脫離Google成為獨立的公司,當時任天堂成了這家新創公司的領投人。《Google地圖革命》提到,雙方之所以能搭上線,是因為現任寶可夢公司社長石原恆和他的妻子是《Ingress》的忠實玩家,這也使得《精靈寶可夢GO》產生了開發的可能。

綜合來說,《精靈寶可夢GO》造成的全球性熱潮,與Niantic 當初在《Ingress》創造出的走在時代前沿的AR遊戲體驗,是息息相關的。比如《精靈寶可夢GO》遊戲中補充能量的道館設點,就有不少源於《Ingress》的能量塔設點。加上 Google 地圖團隊工程師的技術加持,再配上「寶可夢」的IP知名度,讓這款遊戲擁有成熟的內容基底和龐大的用戶盤子,立於不敗之地。
寶可夢《sleep》「差」在哪裡?
《寶可夢sleep》其實也不能算很「差」,只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任何一款有創造力的,為用戶著想的產品,都值得被尊重。《精靈寶可夢GO》為了鼓勵用戶外出運動而誕生,《寶可夢sleep》同樣為了健康有趣的睡眠而問世。
至於為什麼《寶可夢Sleep》叫座卻不叫好,大致被網友的評論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遊戲節奏不夠明快,二是遊戲操作細節 bug 較多,三是與「睡眠」的初心背道而馳。比如睡眠記錄規定嚴格、寶可夢難搜集、餵食遊戲等補充品獎勵點數太貴;而遊戲剛上線時下載慢、常出現睡眠記錄登錄bug問題也被玩家抱怨;還有玩家反映,進入遊戲或結束睡眠之前的步驟太多,容易讓人喪失耐性;甚至有玩家表示,自從體驗了這款遊戲,反而更睡不好;亦或是有網友形容整體遊戲體驗不像一款成熟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