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劉芳樺
通訊員 蘇倩怡 楊儀宸
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9月30日下午,暨南大學體育大講堂主題講座「逐夢 圓夢 續夢」在暨南大學大禮堂舉行,亞洲飛人、暨大體育學院教授蘇炳添開講,為暨大師生、暨大附屬中學和小學學生代表分享其運動生涯的心路歷程。開講前,暨大副校長張榮華致辭,為蘇炳添頒發暨大體育學院學生思政隊伍「青年成長導師」聘書,蘇炳添向學校贈送禮品。

張榮華在致辭中介紹,暨大體育工作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刻畫著百年僑校光輝的印記。從1934年學校多名學生運動員出席第九屆遠東運動會,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暨大健兒勇奪佳績、創造歷史,暨大健兒在一個又一個國際國內賽場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過去的一年裡,暨南人也共同見證了暨南體育的多個歷史性時刻,暨大正朝著「一流大學、卓越體育」的目標闊步前行。

張榮華表示,暨大體育大講堂旨在用體育明星的正能量推動中華體育精神,增強體育文化自信。本次活動特別邀請蘇炳添教授,分享他與暨大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未來,學校將邀請更多師生喜愛的體育明星走進校園,弘揚體育正能量,在暨南園營造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體育文化氛圍。

暨南體育大講堂以問答的形式開講,蘇炳添與主持人、學生們圍繞主題相關的多個話題進行交流。蘇炳添分享了自己從2015年突破10秒大關,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跑出了9秒83這一驚人成績背後的故事。「所有的成功離不開充分的準備」,蘇炳添表示,依託于越來越科學的訓練理念與手段,訓練也更有效率了,自己才能達到新的高度。
此外,蘇炳添強調技術需要厚度,當他跑進10秒的次數有了一定的厚度,才令他信心倍增,勢要抓住奧運會的機會。訓練期間,他更換了教練,克服多次腰傷,重新學習改進後的跑步技術,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如果你想進步,你想突破,必須隨時都要去接受更新的東西,把自己的弱點變成優點。」蘇炳添認為,田徑項目就是用實力說話,只有不斷地積累能力,讓自己足夠優秀,才能站上和別人對話的舞台。
談及未來規劃,蘇炳添表示不會滿足現狀,而是在保持自己高水平的競技水平與狀態下,追逐更高的目標,他將為2023年「家門口」的杭州亞運會認真備戰。「讓我堅持下來的『甜頭』更多是自己不放棄不服輸,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功,但是你堅持下來就很帥。」

在互動交流環節,有同學問及蘇炳添是否會對沒有將9秒83這個最好成績在奧運會決賽中表現出來而感到遺憾。
蘇炳添表示,人不是機器,很難在最重要的比賽中表現得最好,肯定會有起伏,但只要是努力得來的結果,都應該得到鼓勵與認可。蘇炳添也承認,半決賽後為自己大聲吶喊在釋放壓力之餘也耗費了體能,在半決賽和決賽之間的兩個小時,沒能迅速恢復到最佳狀態,即便決賽時已經使盡全力,也沒法再次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如何快速恢復體能,這也正是他和中國田徑需要思考與攻克的難題。
講座還設有體驗環節,蘇炳添給幾位來自暨南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進行跑步姿勢教學。蘇炳添認為讓青少年愛上運動很重要,而建立蘇炳添速度研究與訓練中心,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幫助更多熱愛運動的同學提升自己的能力,並和其他學科交叉融合,促進運動項目的進步。

「明天是祖國的生日。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時代真的非常幸福,我永遠愛我們的國家。希望國家能夠繁榮昌盛,祝大家節日快樂。」講座的最後,蘇炳添為祖國獻上了祝福,並勉勵同學們勇敢追夢,成為祖國的棟樑。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魏禮園
校對 | 潘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