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2032年前登月、2045年前登陸火星...

韓國政府曾在2022年公布的

「未來太空經濟路線圖」

和「第四期太空發展基本計劃」中

明確表示要加大對太空領域投入

以實現

「成為世界七大太空強國之一」的目標

成立航天局 2032年前登月

在當今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每一個國家都在為了太空探索的夢想而努力。韓國的航天道路,走得並不順暢。從1989年成立「韓國宇宙研究院」(kari),到後來多次嘗試火箭發射, 每一步都伴隨著曲折與爭議。

韓國在近年宣布正式成立 「宇宙航空廳」(kasa,korea aerospace administration),並計劃在2032年前實現航天器登陸月球,美國媒體將這一新成立的航天機構形容為「韓國版nasa」。

kasa首任局長尹英斌(yoon young-bin)稱要將韓國建設為全球航天強國。「通過建立私營航天主導的產業生態系統,kasa的成立為引領韓國走向成熟的航天經濟強國邁出重要一步。」

韓國政府制定了航天發展促進行動計劃,設定了5項主要任務:空間探索、空間運輸、航天工業、空間安全和空間科學。kasa計劃發展韓國自己的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全球定位系統和商業火箭發動機。

△韓國火箭發射

計劃2045年前登陸火星

《未來太空經濟路線圖》計劃在近年被升級為《廣開土大王太空計劃》,明確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聚焦月球探測能力建設,第二階段推進火星探測器研製與深空通信網路構建。

在成立了宇宙航空廳統籌後推進了該計劃,整合了分散在各部門的太空項目資源,並計劃投入100萬億韓元構建商業航天能力。韓國通過自主研發"世界"號運載火箭和參與國際航天合作,目前正逐步提升深空探測技術水平。

但韓國航天技術協會指出火星探測還需突破4項核心技術:其一,重型運載火箭研發(當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其二,深空導航系統開發;其三,行星大氣層進入與著陸技術;其四,核動力推進裝置預研。

△「宇宙航空廳」首位廳長尹寧彬

啟動全球首個金星探測立方星計劃

近日,韓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所(ibs)已啟動全球首個金星探測立方星計劃「金星長期變化追蹤」(clove),旨在利用立方體衛星從低地球軌道(leo)對金星進行長期觀測。

納米航空電子公司(nanoavionics)將負責開發首顆8u立方體衛星clovesat-1,星上配備ibs的紫外與近紅外感測器,用於監測金星大氣層,計劃於2026年發射。

ibs計劃在未來15年內每三年部署一顆新的clove衛星,總共發射5顆,覆蓋至少一個完整的11年太陽活動周期,以從低軌持續監測金星大氣演變與太陽活動周期相關性。

在目前nasa三項主要金星大型探測任務面臨預算削減等不確定性因素時,該計劃凸顯了小型衛星在空間科學領域作為補充的重要性。

△納米航空電子公司的工程師正在操作一顆8u立方體衛星

來源/koreatimes、science news等

編輯/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