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論證,前後歷經七十餘年,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前期工作迎來最新進展——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近日發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證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公布了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的擬選址位置、擬用地面積等信息。
黃河流域治理長期以來是一個難題,既要抗洪又要防旱,還有泥沙沉積形成的「地上懸河」。黑山峽河段被視為黃河上游最後一處適合建設高壩大庫的河段,外界對於其幫助黃河治理寄予厚望。
「黑山峽河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工程建設條件,決定了其在黃河上游治理開發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戰略地位,對全流域調整水沙關係、提高防洪能力、提升水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曾有專家如此評論。
從地圖上看,黑山峽河段位於甘、寧兩省區接壤處,在甘肅境內也稱「黑三峽」。由於涉及到移民搬遷、開發模式、收益分攤等問題,該工程一度推進緩慢。
如今時隔70多年,這一超級工程為何迎來加速期?對於甘肅寧夏兩地來說,其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1
方案之爭
根據《公示》,項目擬選址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孟家灣村和常樂鎮原上游村境內。擬選址落定,意味著建設方案離落地更近一步。
圖片來源:《黃河黑山峽河段規劃歷史回顧與開發方案展望》
自1952年開始論證,各方出於不同利益和考量,對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提出過多種方案。到底是選擇一級開發、二級開發還是四級開發,爭議不斷。
所謂一級開發,是指在大柳樹只設一個大壩及電站,其更多考慮黃河治理,實現農業灌溉、防洪治沙等功能,水電開發是次要目標;
二級開發是在小觀音和大柳樹分別建設電站;四級開發則是設置紅山峽、五佛、小觀音、大柳樹四級電站。
後兩個方案更注重發電能力,特別是四級開發,可設置4個水電站。但問題在於大壩設置過多,將導致庫容規模小,基本不具備蓄水防洪的調節能力。
另有研究顯示,大柳樹一級高壩開發將佔用大量土地,涉及較大範圍的移民搬遷,且97%的淹沒區在甘肅省境內;二級開發同樣將淹沒甘肅10萬餘畝優質良田;四級開發則可減少淹沒耕地95.6%、減少移民93.8%。
顯然,甘肅不願淹沒大量的土地及搬遷大量村民,所以推薦四級開發方案,而寧夏則推薦一級開發,雙方也多次委託科研機構進行相關論證。
「從20世紀70年代爭論到現在,爭而難決、爭而不決。若沒有爭論,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小觀音水庫已發揮很好的效益了。」曾任甘肅省水利廳總工程師的翟自宏在一篇論文中寫道。
此次擬選址公布,推動項目向前一步。根據《公示》,該項目擬用地總面積119公頃,其中擬佔用農用地99公頃,大部分用地位於甘肅。這也意味著,現階段推薦寧夏大柳樹一級高壩開發方案。
此前,甘肅和寧夏兩地已發布《關於禁止在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佔地和淹沒區範圍內新增建設項目和遷入人口的通告》,涉及寧夏3個鄉鎮的7個行政村,以及甘肅3個縣(區)12個鄉(鎮)46個行政村。
不僅影響範圍大,項目預計投資額也不低。
2021年,寧夏發改委披露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顯示,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總投資為358億元;2023年,該工程總投資額上調至480億元;到了2024年,工程預計總投資已升至915億元。
2
為何重要
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項目,值得爭論70多年、花費900多億元?這要從黃河的特點說起。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區),滋養了數億民眾。但黃河流域存在水少沙多、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最典型的問題是「地上懸河」,即河床高出兩岸地面。
黃河歷史上洪水災害突出,防洪防凌形勢嚴峻。其中寧蒙河段是黃河上游經常發生嚴重凌汛和洪災的河段,但目前缺少控制性骨幹工程,現有河防工程標準較低。
中衛黑山峽黃河大橋工程項目 圖片來源:中衛日報
「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經水庫高水位調蓄運行,可顯著提高下泄水溫,確保寧蒙河段零溫斷面大幅下移,實現寧夏河段不封河、內蒙古上段冰塞問題基本解決。」寧夏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中心張國軍曾撰文指出。
張國軍提到,項目落地可使寧蒙河段防洪標準由目前的20年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另外,黑山峽水利樞紐也是南水北調西線的重要調蓄節點。《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提到,西線工程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大柳樹水利樞紐等工程,可向臨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向黃河下游補水。這裡所說的大柳樹水利樞紐,就位於黃河黑山峽河段。
張國軍認為,以黑山峽水庫為大水源,還可有效化解流域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矛盾,從根本上解決陝甘寧蒙4省(區)500多萬城鄉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此外,項目建成後,還將新增可開墾荒地資源2000萬畝; 依託工程高位供水優勢,可使周邊甘寧蒙3省(區)已建揚水灌區實現自流,從根本上改變灌區口糧長期依靠調入的局面。
以項目附近的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為例,當地用水結構中九成以上是農業用水。有研究顯示,到2035年,景泰縣總需水量為5.3億立方米,在無新增重大水源情況下,可供水量為3.5億立方米,缺口達1.8億立方米。黑山峽水利工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將幫助景泰縣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
當然,黑山峽水利樞紐的效應也直接體現在發電上。根據規劃,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電站總裝機260萬千瓦、年發電量71.5億度,屬於中等規模的水電站,可為周邊地區提供更多清潔能源。
3
落地挑戰
今年以來,有關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消息不斷釋出。
3月,黃河委主任祖雷鳴在《學習時報》刊文指出,「高標準建設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推進黑山峽水利樞紐儘早立項開工」。
5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調研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推進情況,調研組表示,《關於加快推進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議》已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列為重點處理建議,要抓住該契機,推動工程早日取得重大進展。
眼下,項目又公布了擬選址地點,我們也在第一時間致電中衛市水務局、寧夏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中心,未能得到進一步回應。
需要指出的是,擬選址地點公布,並不意味著即將開工,後續還有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等流程。可以說,每一個環節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如此大規模的工程,最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在於數萬移民的搬遷工作。「據調查,淹沒區涉及耕地面積9.6萬畝,影響人口7.3萬人;在採取庫尾防護工程措施的情況下,淹沒耕地面積為9.5萬畝,影響人口5.8萬人。」
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石培基在2023年發表的《黑山峽庫區淹沒與移民問題探討》論文中提到上述數據,這是一級開發方案可能帶來的影響。
圖片來源:中衛發布
甘肅省水務投資集團總工程師、甘肅省水利廳前總工程師賈小明曾表示,搬遷安置應充分尊重移民的意願,應研究在全國範圍內安置移民的可行性,提出符合移民需要的、多樣化的移民安置方案,盡最大可能保證移民利益。
就在今年3月底,白銀市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服務中心還就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技術諮詢服務進行邀請招標,金額為320萬元,採購需求直指移民安置——
要以國家、甘肅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政策、技術標準為依據,結合甘肅省、白銀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從實際出發,為地方政府在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計方面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工作。
如賈小明所說,「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涉及省際、行業的現實與長遠發展利益,應按照先建機制、後建工程的原則,科學確定河段開發的體制機制與收益分攤方案,精準分配稅收、發電、水資源等權益,充分調動地方政府、行業部門的積極性。」
作為「黃河上游最後一處適合建的大壩」,這項超級工程的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唯有周全方能功成。
文字 | 唐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丁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