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5月15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鳥類-白頂䳭(jí),同時也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春天是候鳥遷徙和蛇島蝮活動的高峰期,每年這個時候蛇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都會在蛇島開展「蛇島蝮種群生命表研究」工作,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王小平介紹說,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研人員在樹林邊休息時,意外發現一隻非常活潑的鳥,在懸崖邊反覆跳躍,外形特徵和飛行姿態與保護區常見的鳥類明顯不同,陌生的感覺讓科研人員產生了好奇心,當即取來相機記錄下了這隻鳥的照片。經過認真的比對,確定該鳥為一隻雌性的白頂䳭,這不僅是蛇島保護區的鳥類新紀錄,同時也是大連地區的首次記錄。

近年來,保護區新紀錄鳥類逐漸增多,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保護區科研觀測設備質量提升,科研人員觀測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二是蛇島處在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通道上,每年春秋有大批候鳥經此遷徙,且蛇島面積小,在島上停歇的鳥類更容易被發現。

白頂䳭是雀形目鶲科䳭屬的小型鳴禽。雄鳥以黑白相間的燕尾服外觀著稱,頭頂、頸部及背部白色,雌鳥偏褐色,具皮黃色眉紋和胸部。分布自羅馬尼亞至俄羅斯南部、蒙古及中國中部,冬季遷往東北非洲。在中國新疆西部、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及遼寧西部等北方地區常見。

2024年7月,遼寧蛇島老鐵山自然保護區正式加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標誌著其生態價值獲得國際認可。

老鐵山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關鍵「節點」,保護區現觀測記錄鳥類21目67科37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1種、二級保護鳥類65種。尤為震撼的是,2024年9月23日、24日,保護區連續兩日監測到單日超萬隻猛禽過境,刷新中國大陸猛禽監測數量紀錄。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張錫明 實習生陳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