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3月11日訊(記者 翟智超)在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價格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以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為例,g1人形機器人在京東售價9.9萬元,h1人形機器人更是高達65萬元,如此高昂的價格讓眾多潛在消費者望而卻步。
雖然人形機器人售價普遍昂貴,但深圳眾擎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卻公開表示,為實現成本可控,旗下se01全部採用自研技術,某些零部件量產後的價格甚至便宜到論斤稱。
藍鯨科技記者調查發現,機器人部分核心部件價格著實高昂,再加上隱形的研發成本,是導致機器人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不過,這與趙同陽所提及的論斤稱的機器人零部件並不矛盾。
實際上,正是這種兩極分化的價格,構成了當前機器人供應鏈的成本現狀。同時,由於這些零部件的非標準化,交易中心要想打造成熟的機器人零部件產業鏈,走規模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深圳華強北已設立機器人交易中心
即便產業鏈尚不成熟,記者在走訪深圳、杭州兩地時發現,杭州已打造機器人小鎮,而作為行業風向標的華強北則率先成立了賽格機器人交易中心(下稱「交易中心」)。
儘管華強北率先成立交易中心,但當記者踏入交易中心時卻發現,交易中心內從事機器人業務的商家僅有兩三家,其中一家商家告訴記者,「本以為這裡會有很多人對機器人感興趣,結果現在門可羅雀。」
圖源:藍鯨記者拍攝
交易中心發起人劉濤向記者表示,目前入駐交易中心的商鋪主要經營教育類機器人,因為這類機器人的零部件已實現標準化。同時,劉濤也透露,當前機器人領域仍處於前沿探索階段,零部件價格高昂且缺乏標準化,這是當前從事機器人業務的商鋪數量並不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聽聞華強北是全球電子產品交易地,當前不乏為小型機器人項目前來尋找零部件的人士。「在這裡打聽機器人零部件,實在太難了。」記者走訪交易中心當天,一位外籍人士大衛向記者說道。
劉濤告訴記者,「交易中心正在積極推進零部件標準化工作,預計今年年底,標準化生產廠家將推出一系列通用的機器人零部件,屆時,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就如同過去電腦組裝行業興起時一樣,大家可以利用這些通用零部件進行機器人組裝並銷售。」
一位長期深耕華強北的商家阿偉表示,「從市場需求來看,機器人在商業場景中的應用雖逐漸廣泛,但多為臨時性、短期性需求,客戶更傾向於租賃而非長期購買與參與衍生交易,這使得機器人在交易市場的流轉十分緩慢。像華強北這樣的傳統電子市場,由於機器人產品的高門檻和高技術含量,在轉型涉足機器人交易時會有一定挑戰。」
不過,從政策來看,目前深圳正積極扶持機器人產業,而這會不會提振機器人產業鏈也值得關注。
3月3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印發《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圍繞核心技術攻堅、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創新生態營造,細化18條重點任務,目標到2027年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一批高估值、高營收企業,實現大量十億級應用場景落地,關聯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
另據杭州一位機器人產業觀察人士李峰表示,目前還沒聽說過杭州有機器人交易中心,「儘管杭州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但尚未成熟到能夠支撐大規模交易的程度,還需產業持續成長和市場條件進一步完備。」
「成立交易中心這種想法雖好,但行業尚處早期,得等業內公司發展起來,再談建立交易中心。」某機器人企業人士宋利稱。
零部件價格成影響產業生態關鍵因素
事實上,藍鯨科技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在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生態體系里,零部件價格差異巨大,或也成為以後影響產業生態的關鍵因素。
深圳某工業機器人零部件貿易商張洋告訴藍鯨科技記者,其每日穿梭於各類零部件廠之間,在這看似平常的工業機器人領域,零部件價格有著天壤之別,「那些簡單的機械結構件,像普通材料製成、標準化生產的機械臂外殼和支架,價格十分親民。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有的工業機器人用機械手臂支架,甚至低至320元。」
圖源:1688平台
當目光轉向關鍵核心部件,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減速器,這個控制著運動精度和扭矩的「心臟」,價格還是不低。例如,綠的諧波生產的工業機器人諧波減速器,單個可能數千元,若是高精度、高負載的型號,價格甚至高達數萬元。
人形機器人零部件也存在類似情況。據了解,旋轉關節、靈巧手成本絕對值較高,減速器、無框力矩成本較高,部分感測器價格相對較低,如宇樹科技的機器人所使用的部分感測器單價在2000-3000元區間。
深圳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嘉立創李豐表示,「目前零部件價格不低,非標準化部件價格更高,但一些簡單的機器人塑料外殼、通用型的橡膠車輪等,價格很實惠。若選用低成本材料,零部件價格可進一步降低。」
銀河通用工作人員告訴藍鯨科技記者,「相較於硬體本體,銀河通用在具身大模型方面傾注了更多精力。我們認為,對於未來的通用機器人而言,其關鍵構成部分的重要程度排序為:腦>手>腿。」
據藍鯨科技記者了解,鑒於上述情況,目前眾多人形機器人企業紛紛踏上自研之路。據某機器人企業員工王柯透露,自研的一大原因是實現自主可控,「機器人屬於高科技產品,核心技術不能完全依賴外部,否則會受制於人。我們的產品基本是國產,主打自主可控。」王柯介紹稱。
同時,某些機器人企業自研的機器人關節,不僅滿足自身的生產需求,還對外銷售。王柯表示,「做出這一決策主要是考慮到眾多高校及教育科研用戶的實際困境。這些用戶在開展機器人實驗時,雖有獨特研究方向,但自製關節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之對精度的嚴苛要求,使其難以獨立完成。」
「不僅我們售賣機器人關節,市面上還有不少同行也在銷售類似產品。」王柯表示,像一些塑料外殼,他們也需要與其他廠家合作生產。畢竟,試圖將所有零部件的生產都包攬下來,成本將難以承受。
部分零部件生產廠家已捕捉先機
產業鏈成熟度同樣對降低機器人成本有著重要影響。當前,隨著國產化替代加速和技術進步,機器人零部件價格已有所下降。一位深圳的機器人零部件採購商章女士表示,「與兩年前相比,同款電機價格下降30%~50%。」
「如果未來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其成本自然會逐步降低。就目前來看,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正處於逐步上升的態勢。此外,當前專門為機器人廠家供應零部件的商家數量有限,但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大,零部件生產廠家的產量也會相應提高,規模效應下,成本便會隨之下降。」王柯表示。
眾多零部件生產廠家已敏銳捕捉到這一先機,紛紛提高產量。以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減速器為例,過去國內企業在高精度減速器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相關供應商寥寥無幾。但近年來,隨著國產機器人產業崛起,一批本土減速器生產企業,如綠的諧波等,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產能,不僅滿足了國內部分機器人廠家的需求,還逐步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在機器人產業鏈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各企業間的合作也愈發緊密。據央廣網報道,長盛軸承為宇樹科技自潤滑軸承的供應商;中大力德是宇樹科技核心減速器供應商,已實現批量供貨;奧比中光為宇樹提供先進的3d視覺識別技術。
2月18日,福萊新材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在人形機器人柔性感測器方面與多家靈巧手和本體機器人公司在接觸,同步推進定製研發、送樣、技術交流。
不過,機器人產業鏈的成熟並非坦途,供應商們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技術創新便是擺在供應商面前的首要難題,以伺服電機為例,高性能的伺服電機需要具備高功率密度、高精度控制、快速響應等特性,這就要求電機供應商不斷投入研發資源,突破技術瓶頸。此外,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供應商還需思考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成本。」李先生補充說道。
(上述受訪者,大衛、劉濤、宋利、李峰、張洋、李豐、王珂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