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1月16日晚上18點前,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天魁1號!
分類:科學
瀏覽數:1793
每天跟大家看新鮮新聞,動動您手指,為小編送上免費的關注與愛心。您的支持是小編更新的動力,感謝。
一、依託天通一號衛星系統,智能手機直連衛星通話實現了,這是全球首創。中國電信和華為等企業耗時兩年多克服諸多難題,如內置天線、信號弱、網路協議不統一等。經15個月實測確保可靠穩定。
二、1月16日,軟通天擎機器人公司在江蘇無錫發布首款交互與教育雙足機器人天鶴C1,搭載天璇大模型。天鶴C1身高130cm、重32kg,有29個自由度等能力。其星雲平台支持多種訪問和應用。軟通動力還將推出其他系列產品,該公司由多方持股,與智元新創有合作協議推動人形機器人通用。
三、1月16日,億航智能EH216 - S在上海徐匯區龍華直升機場首飛。它可載兩人,飛行約七分鐘。EH216 - S由16個螺旋槳組成,能垂直起降,最長里程30公里,速度達130公里每小時。它是全球首款雙座無人駕駛eVTOL航空器,有多種許可證,已在18國完成超56000架次安全飛行。
五、突破「多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該技術除氫外還能檢測磷、鈉等多種原子核,突破傳統單一成像維度。多核磁共振成像醫學影像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元素,能反映元素在腦部分布。它可反映更精細信息,為疾病診治等提供新工具和視角。
六、我國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全船主船體貫通,已進入內裝階段。相比首艘,它用時不到9個月就貫通,縮短2個多月,且在長度、噸位、艙室布局等方面有提升。目前工程總進度達54%,2025年要完成70%內裝工程,還定下工時和成本的目標,2026年將交付。
七、外高橋造船新建185米門式起重機重大件吊裝完成。設備院總承包,浮吊吊裝是新工藝。吊裝前開安全評審會,雖遇寒潮、周期短、難度大等困難,但克服後順利完成。後續將做電氣調試,爭取早日交付。
八、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打造的77000噸多用途紙漿船「GREEN RIZHAO」輪命名交付。它建造時環保表現卓越,獲中國船級社認證公司碳中和評價證書,是國內首艘建造階段零碳排放新船。船還有多種功能,能運紙漿和新能源車。
九、中船發動機大柴公司首次兩台主機同時甲醇模式調試和性能試驗動車,主機性能好、數據穩,公司甲醇雙燃料主機生產試驗能力提升。「十四五」起,公司響應「雙碳」戰略,研究低碳零碳燃料主機。現8個試驗台有甲醇主機試車能力,中船發動機將助力航運業更環保高效。
十、滬東中華建造的「麗梅爾」號17.4萬立方米LNG運輸船提前4個月命名,這是為卡氣「百船項目」交付的第4艘。該船是第五代「長恆系列」,有很多優點。滬東中華建造速度快,2024年交付8艘創紀錄,2025年計劃交付10艘以上。
十一、成達萬高鐵鯉魚河特大橋重約700噸箱梁架設完成順利貫通。該橋長約2.3公里,是達州段最長橋。大橋施工難度高,項目團隊精細管理、科技創新提升效率,針對挑戰制定方案。成達萬高鐵通車後,成渝間行車時間將大幅縮短且意義重大。
十二、1月15日,柳梧鐵路4標項目新安隧道貫通,這是2025年隧道施工首捷。新安隧道在廣西桂平市,長1176米。它地質複雜、圍岩破碎、地下水系發達,施工風險高。項目團隊按施工方針部署工序,還辦競賽、設崗位,柳梧鐵路建成將帶動廣西沿線經濟發展。
關注我,不迷路,持續為您更新每日精彩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