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1月10日凌晨15條新聞摘要,中國首創深海生物分選技術

文案編輯 | 眼界

今天是2025年1月10日,星期五,今日要聞有:

1、 我國科研團隊突破深海極端環境技術難關,成功研製出1500米級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選儀。設備能在高壓環境下進行原位、實時、快速檢測並分選深海微生物,解決了90%深海微生物難以離開原位環境培養的世界性難題。


2、 乘聯會數據顯示,12月乘用車零售量263.5萬輛,新能源車銷量130.2萬輛,滲透率49.4%。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高達71.3%,主導市場。合資品牌份額僅2.8%,新勢力份額升至17.2%,特斯拉份額降至6.4%。國產新能源車優勢明顯。


3、中國船舶武昌造船建造的9200DWT不鏽鋼化學品船完成交付。這艘新船長118米,採用2205雙相不鏽鋼貨艙,可運載高端化學品。船舶滿足Tier III排放標準,配備智能監測系統,油耗低於同類船,裝載量更大。海試表現優異,2號船即將交付。


4、 中集來福士建造的BOREAS風電安裝船在煙台交付,船長176米,具備55000噸升降能力。該船配備甲醇雙燃料主機,碳排放可降低78%,還能安裝25兆瓦海上風機,各項性能指標創下世界紀錄


5、 中北大學團隊創新性開發氣泡輔助-液相機械剝離法,實現石墨烯高效製備。新方法避免強酸強氧化過程,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環保、高產率等優勢。該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石墨烯產業化發展和其他二維材料製備提供新思路。


6、 天津大學聯合諾獎得主團隊在光電小分子手性組裝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成功構築出具有144個重弱氫鍵的超分子扭棱立方體,能選擇性裝載不同客體分子,還具備光致變色和性能可調特性。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為開發新型光電材料提供新思路。


7、 國際科研團隊在750光年外發現密度破紀錄的超級地球K2-360b,它的質量是地球的7.7倍,密度達到11g/cm3。這顆行星繞母星一圈只需21小時,內部有巨大鐵核佔總質量48%。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是氣態巨行星演化而來,大氣層被剝離後留下緻密核心。


8、 第16屆金掃帚獎啟動評選,沈騰成龍等知名演員入圍最令人失望男演員提名。評選設置5個獎項,將通過觀眾網路投票和專業評委投票兩輪產生。這個獎項見證過王寶強現場領獎道歉的經典一幕,體現了對影視作品質量的監督作用。


9、 全國高速服務區充電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已建充電樁3.31萬個,充電停車位4.93萬個。多地採用高功率快充設施,還有移動充電補給。車主可通過多種方式查詢充電信息,提前規划行程,讓春運出行更便利。


10、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9至2024年我國養老服務和老年福利支出超5600億元,年均增長11%。政府通過稅收優惠、建設補貼等方式支持養老機構,並重點關注特困老年人群體。同時在234個地區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提升行動,59個縣域開展創新試點,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11、 深圳先進院突破傳統光鑷技術局限,研發出新型光-電鑷系統。該系統僅需傳統光鑷千萬分之一的光照強度,就能產生千萬倍的操控力,可實現跨越10個數量級的物體操控。系統在生物樣本、微型機器人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展現出突出的創新實力。


12、 2024年無人機產業發展亮眼,新增通航企業145家,實名登記110.3萬架,運營單位超2萬家。年飛行時長同比增15%。產品備案企業超600家,產品1800餘種。預計2-3年內,主要城市將建成空中交通網路,eVTOL價格或降至200-300萬元。


13、 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容升級,財政部預下達810億元專項資金。家電補貼類別增至12類,單件最高補20%。空調購買上限提至3件,新增手機數碼產品補貼。商務部將出台五大領域細則,所有企業可公平參與,並建立嚴格監管機制防範騙補。


14、 新石器科技獲國家郵政局"無人駕駛技術研發中心"認證,是國內唯一獲此資質的企業。公司已申請1300多項專利,在93個城市部署2400台無人車。其自主研發的技術讓無人車具備50km/h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2025年預計每10分鐘可生產一台無人車,年產能達3萬台。


15、 "能儲一號"壓氣儲能電站在湖北應城全容量併網,創造單機功率、儲能規模和轉換效率三項世界紀錄。項目採用低谷期壓縮儲氣、高峰期釋放發電模式,核心裝備全部國產化。這一突破將為新能源消納和電網調節提供有力支撐。


關注我,每天一起開眼界看新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