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鳥不撞籠的三大方法(值得收藏)


廣東省清遠市這邊,很多人和我說,自己的籠養鳥總是在籠子里撞來撞去,非常怕人。

其實在生活當中很多時候我們也像這些鳥一樣。

面對新環境或者突如其來的壓力,往往也會亂做選擇。

這方面和「鳥撞籠」的問題非常相似。

至於要解決這問題的根本方法,不是強迫自己或者鳥改變什麼,而是讓環境變得更適應自己,適應變化和調整。

邁克爾·喬丹,他曾在高中被籃球隊移出去,但並沒有急著去改變外界的態度,而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技巧,最後成為籃球界的傳奇人物。

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人物,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不是急於改變外界,而是學會調整自己,適應環境,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撞擊。

比如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即便遭遇了極其困難的身體狀況,他依然不斷適應並推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而今天,我給大家講的些「防止鳥撞籠」的方法,也正是通過調整和適應,讓鳥在籠養情況下不撞籠。

但大家會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方法,其實隱藏著一種深刻的智慧,讓你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不至於亂撞,而是找到正確的路徑。


01

第一大方法用飢餓法讓鳥不撞籠


講到讓鳥不撞籠,有個非常有用的辦法,那就是飢餓法。

這方法聽起來有點狠,但其實啊,這個方法真的挺管用,關鍵是要掌握分寸。

首先,這個飢餓法可不是讓鳥餓著受罪,而是讓它保持適當的飢餓感。

操作方面也不難,就是日常當中不讓鳥完全吃飽,但每次餵食的時候,要定時定量,絕對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不喂。

大家可以想,如果你讓鳥太飽,它就落性了,整天在籠子里不動。

但是,如果你讓它有點餓,時間久了之後它就會主動靠近籠邊取食。

這時候,它就不那麼害怕人,跟飼養者近距離接觸,它的習性也會平穩,撞籠的幾率自然就沒有了。

大家別看這招有點飢餓遊戲的意思,其實它的原理很簡單。


通過讓鳥把人和食物聯繫起來,形成一種條件反射,讓它在看到你時,不再像以前那樣驚慌失措。

鳥慢慢就習慣了你,也就不再那麼怕你,不會嚇得東跳西跳,亂撞籠子。

這個方法就像《詩經》里說的那樣,「鴻雁于飛,肅肅其羽」。

鳥就像大雁一樣,知道該什麼時候飛,什麼時候收起翅膀。

通過一定的規律餵養,讓它形成秩序感,就不容易產生恐慌。

這就和我們古人總結的道理多,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這道理,

所以啊,這個「飢餓法」並不是讓鳥餓得不行,而是通過控制它的飲食,調整它的行為,讓它習慣和你近距離接觸,最後不怕你了,反而看到人,就沒那麼容易撞籠了。


02

第二大方法用籠衣法讓鳥不撞籠


籠子這種東西,它雖然能把鳥關住,但其實它也會讓鳥感覺特別不安全。

尤其是當鳥剛入籠時,什麼都不熟悉,那個階段鳥最容易亂撞籠。

所以啊,籠衣的作用可就大了,能夠給鳥帶來一種安全感。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剛入籠的鳥它的習性是很不穩定的,就像我們進了個新環境,啥都不懂,第一反應就是緊張。

而籠衣不單是為了遮擋外界的干擾,它更像是個緩衝帶。

大家得要知道,剛入籠的鳥兒,它啥也不懂,連自己在哪裡都不清楚,它一看到外面有光,或者看到外面的景象,肯定會心慌意亂,拚命撞籠子。

所以,籠衣給鳥遮擋住外界的視線,首先就是幫助它適應這個籠養環境。

大家一定要記住,剛把鳥放進籠子里的時候,最好先把籠子用籠衣蓋住。

還有就是別急著把它放進別的籠子,要先讓它靜靜地適應個三天到十天。

三天到十天,時間不會太長,但足夠讓它熟悉這個飼養環境。

過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可以慢慢揭開籠衣的三角布或者是小八字,別一下子就全開,給它時間適應。

這樣一來,鳥就不那麼緊張了,它有了自己的空間,就不會亂撞籠子。

這就像米歇爾·德·蒙田說的那一句話:「既然不能駕馭外界,我就駕馭自己。

鳥一開始無法改變外面的環境,那它只能在籠子里調整自己,先適應籠子的環境,慢慢就能放鬆下來。

這就像我們人一樣很多時候,面對不熟悉的事情,也得先調整自己,別急著去改變外部條件,先冷靜下來,適應一下。

所以呢,籠衣這個東西,別小看它。

它能給鳥帶來安全感,讓它慢慢放鬆,最終就能避免因為害怕而撞籠。

它的作用不止是遮擋,還是幫助鳥調整習性狀態的關鍵。


03

第三大方法用不設棲杠法讓鳥不撞籠


很多人不知道,鳥一站上棲杠,飛起來就非常有勁頭,整天往四處亂撞,把籠子撞得啪啪響。

而這個問題,不是用大家多想,撞籠肯定會發生的。

要是大家不信,我告訴你們,這其實有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辦法那就是不設棲杠,不要讓鳥站在棲杠上。

這方面,大家可以這麼想,當鳥站在杠子上,它感覺最舒服,結果它一飛就會直接撞到籠子。

所以呢,不讓它站在棲杠,自然就能防止鳥撞籠的概率。

像那些養媒鳥的小籠子,就沒有棲杠。

只要籠衣罩起來,喂的時候掀開一點點,鳥一開始被嚇得東張西望,完全不知道該往哪裡飛。

它找不到出口,也就不會亂撞籠。

這招特別就像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名臣,卧龍諸葛亮草船借箭,他那時候讓敵人射箭,自己又不會被箭射傷。

我們這一招也一樣,環境一調整,鳥的行為就不一樣了,根本就不會用力去撞籠。



最後,我跟大家講哈,以上我分享這三個方法,像用籠衣讓鳥有安全感、用「飢餓法」讓它們逐漸不撞籠、充分讓它們適應籠養的環境習性穩定之後不撞籠。

這些其實不止是養鳥的智慧,放到我們生活里也是一樣。

大家想啊,鳥能在籠子里逐漸習慣;人也是,只有先在困難中慢慢適應,不急功近利,最後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成功。

講到這裡,我想跟鳥友分享一句古人說的名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這句話是陳寅恪說的,意思就是經歷時間考驗後,像天和地一樣長久存在,像日月星辰一樣永遠閃耀。

他告訴我們,人生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長時間的積累、適應、堅持下來,最終變得不可戰勝。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那些煩心事,面對不順心的工作,或是難搞的關係,千萬別急著去改變什麼,而是要調整好自己,慢慢去適應。

當你能在那些看似難以應對的困境中保持冷靜,逐漸適應,它們也會變成你突破自己的養分。

大家可以想想,鳥剛入籠時慌亂不安,它們要通過時間、環境的適應,才能逐漸習性穩定,不亂撞籠。

而我們每個人,面對每一個挑戰,也需要學會靜下心來,先適應,再行動。

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機,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