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晚上9時29分,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閆羅彬在河北邢台老家去世,享年37歲。今年確診白血病之後,很多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對這些幫助也一直非常感謝,遺憾的是沒有出現奇蹟。
白血病,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有時卻離的又那麼近。到底應該如何預防這場生命危機呢?下面開始我們的科普之旅。
什麼是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就是血癌,它是一類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累積,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並浸潤其他器官和組織。
白血病有哪些癥狀?
白血病患者由於造血功能受損,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粒細胞減少導致的感染風險增高,反覆發熱,白血病細胞浸潤到其他器官、骨骼後會引起肝、脾、淋巴細胞腫大和骨骼疼痛,全身表現有容易疲勞、虛弱、多汗,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等。
白血病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白血病的發生是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驟、多階段的複雜生物學現象。研究發現,白血病的發生可能與諸多因素有關,雖然迄今距離闡明白血病的確切病因仍相差甚遠,但總體認識到,與實體腫瘤相仿,白血病是機體固有的遺傳基因特性與外界致病因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前者包括宿主自身的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和遺傳特性等。後者包括環境因素、化學因素、病毒因素等。雖然我們自身固有的遺傳特性不能改變,但是我們仍可以避免不利的外界環境因素。
生活中應盡量避免的因素:
(1)物理因素:避免接觸過多射線,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2)化學因素:避免接觸致癌物質(如苯等)。多年接觸苯以及含苯的有機溶劑與白血病有關。
(3)生物因素:防治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如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可由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I型所致。
(4)藥物因素:勿濫用氯黴素、細胞毒類抗癌藥、免疫抑制的藥物。
(5)此外我們應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營養合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常做戶外體育運動,注意保暖,戒煙限酒。
白血病如何篩查?
以急性白血病為例。急性白血病大多起病急驟,癥狀在幾天或1-2周內出現,可出現以下典型的表現:
1.貧血:特點是皮膚蒼白,會出現有乏力、氣促、頭暈、耳鳴等典型癥狀。
2.出血:皮膚多出現紫斑,鼻、口腔、牙齦出血,胃腸道、呼吸道、顱內出血,重要部位的出血如顱內出血可能會是致死的原因。
3.發熱和感染:由於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細胞減少,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使患者易發生嚴重的感染。
4.當然有些患者會表現出白血病浸潤表現如肝脾淋巴結腫大、牙齦增生等。
如出現上述癥狀應儘早就診,同時,定期進行包含血常規在內的常規體檢對白血病早篩也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血液科
(大眾新聞記者 周欣怡 實習生 高雪寧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