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近期,隨著神舟19號發射任務圓滿完成,有關航天航空的話題再次受到了人們的熱議,其中就包括航天員在升空前的各種準備事項。
眾所周知,要想成為一名航天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女性航天員更是如此。
她們在飛行過程中不僅面臨著生理極限的挑戰,還需克服太空環境帶來的種種不便,並且在升空前還必須要服下避孕藥。
那麼她們為何必須在升空前服下避孕藥呢?
女航天員的誕生
1945年二戰結束,人類社會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國際就恢復了往日的和平。
作為世界大國的美國和蘇聯,都有著稱霸世界的雄心壯志。
於是為了能讓自身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博得頭籌,他們開始在太空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1957年,自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人類正式開啟了航天時代。
並且伴隨著火箭技術和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員這一職業也應運而生,他們主要負責完成進入太空進行探索的任務。
尤其是在冷戰期間,美蘇為了能展示自己的科技實力和國家競爭力,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用於培養航天員身上,以此實現載人航天飛行。
而世界上誕生的第一位航天員是來自蘇聯的加加林,他在1961年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首次前往太空,實現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全新紀元。
同時加加林的成功飛行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重大意義,不僅標誌著人類在航天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彰顯了人類幾千年的飛天夢想得以實現。
不過,如果對航天歷史有所了解,就不難發現在航天行業最初的時候,其實很難發現女性航天員的身影。
直到距離加加林成功登上太空之後的第三年,才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
而這主要和當時存在的性別偏見和技術限制有著密切關係。
在20世紀初之時,社會觀念還處於十分保守的狀態,認為女性沒有探索天空的能力,甚至頒布了禁止女性成為航天員的法令。
在他們眼中,認為女性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不如男性優秀。
並且也沒有「男女平權」的意識,這就直接影響了女性在包括航天領域在內的多個行業的參與度。
但好在女性從來沒有放棄爭取權利的機會,在1961年加加林飛入太空後,很多蘇聯女孩紛紛給政府寫信,表示應該讓女性也有機會登上太空。
而當時的蘇聯政府也存在想要搶先美國一步,將女性送上太空的想法,於是便在全國徵選。
最終挑出了捷列什科娃、庫茲涅佐娃等人在內的5位蘇聯女孩,進行航空訓練。
直到1963年,捷列什科娃在5人中脫穎而出,搭乘著「東方6號」成功飛往太空,順利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航天員。
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女性同樣能夠參與並且完成複雜的太空任務。
後來隨著蘇聯空間站,以及美國太空梭的出現,女性航天員的隊伍逐漸壯大起來。
比如在1982年蘇聯的薩維茨卡婭成為了第二位女性航天員,而美國也在1978年首次朝社會公開招選女航天員。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女性航天員也開始乘坐美國或是俄羅斯的飛船,陸續登上太空
在步入21世紀之後,女航天員在航天任務中所佔比重愈發提高,。
而不可否認的是,女航天員為了能夠成功實現太空夢想,在背後克服了很多困難和挑戰。
艱辛的航天訓練
女航天員為何在執行航天任務時,必須在升空前吃避孕藥?為了航天航空這個夢想,她們相比男航天員又面臨怎樣的困難和壓力。
縱觀航天航空多年來的發展歷史,航天員都不是一份簡簡單單就可以勝任的工作。
它不僅有著嚴格的選拔標準,並且還要求航天員必須具備超於常人的身體素質。
尤其是在訓練過程中,更是極其的嚴格和艱苦,而這主要是因為太空環境和地球環境的截然不同。
所以為了保證航天員能適應升空後的狀態,就得對他們的身體、心理等方面做出極高要求。
如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就得通過以下一些主要訓練。
比如說基礎軍事訓練,很多國家的航天員都會在被選出的第一時間學習該項技能,以此來培養紀律性和團隊協作能力。
此外,體能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
航天員需要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等等,以此適應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和地面訓練的要求。
同時還有理論上的學習,像一些航天學基礎、宇宙物理學等知識都是航天員必須掌握的,以及專業技能訓練、模擬訓練也是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得經歷的東西。
但實際上,女性航天員除了這些基本項目之外,在訓練過程中還會遇到比男航天員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最普遍的一點就是生理差異,根據研究表明,女性在體力上和男性存在差異,且女性的平均體力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
所以在航天任務中,特別是在出艙活動中,需要航天員進行行走、航天器維修等體力消耗較大的活動時,對於女航天員來說是個挑戰。
其次就是特殊的生理需求,由於生理構造的不同,女航天員在太空中需要考慮更多的衛生問題。
比如像是更多的用水和攜帶衛生用品,並且太空環境對於人體皮膚有著一定的傷害,所以女航天員需要特別的護膚品來應對這種情況。
還有像重達100多斤的艙外航天服、心理適應性訓練等問題,都給女航天員的訓練帶來了不少壓力和困難。
於是為了克服這些難題,女航天員在太空旅途中就會採取各種方式,讓自己的身體適應太空中的環境。
其中就包括服用避孕藥這一措施。
畢竟女航天員普遍都是比較年輕的,每個月都有固定的生理時間,因此為了能順利度過太空的時間,所以都會提前吃藥避免來月經。
除此之外,有些女航天員還會使用激素性宮內節育器,來減少月經流量或是停止月經。
並且為了幫助女航天員更好地儘快適應太空環境,專家們特意定製了適合她們體型和生理特點的航天座椅、手套等裝備,來提高舒適度和工作效率。
同時針對女航天員制定了一系列的長期研究,通過這些項目,能更好地理解女性可能會產生的種種生理變化,並開發相應對策。
而這些年來,中國在女航天員上的發展也非常的快,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中國女航天員的發展
縱觀中國航天航空發展,女性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成長力量。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的經濟基礎薄弱,工業水平低下,物質條件還處於較為艱苦的狀態,這就導致中國航天事業早期的發展緩慢。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有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後,我們才立項實施了載人航天工程,同時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正式起步。
但起步較晚,卻不代表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就落後於其他國家。
在近30年的時間裡,中國通過技術積累,克服了重重難題。
包括載人航天技術、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等,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達成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尤其是其中女航天員的發展,更是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這些女性的優秀和偉大也非常值得世人欽佩。
在2012年,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登上「神舟九號」飛船,作為三位航天員中的一員,圓滿完成了航天航空任務。
航天固然榮耀,但夢想成功前的汗水和努力也不容忽視。
劉洋在1997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空軍飛行學院,開啟了自己的飛行生涯,之後由於出色的飛行成績,成為了中國首批女航天員之一。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艱苦訓練之後,她順利通過了專業技術綜合考核,入選為「神舟九號」的飛行乘組。
可以說,劉洋的成功不僅僅是她個人職業生涯的飛躍,更象徵著中國女性在航天領域的重要突破。
事實也確實如此。
自劉洋之後,女航天員的隊伍不斷壯大,2021年王亞平成為了中國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緊接著就在2024年,王浩澤作為中國首位女航天員飛行工程師,加入了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實現了從造火箭到坐火箭的轉變。
在這些優秀女航天員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在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能發現中國女性力量的崛起。
並且近年來,我們國家正在逐步加大對女性航天員的培訓力度,從劉洋到王亞平,再到王浩澤,可見中國航天在女性航天員培育方面作出的種種努力。
在航天員的選拔和培訓中,中國主張實行平等原則,男女均可報名參加,在訓練課程中女性航天員和男性航天員也是相同的操作。
此外我國的空間站的建造和太空活動各項裝備設施,也有充分考慮兩性的不同需求。
像在飛船和空間站設有分性別使用的獨立衛生間,女用衛生間裡面還涉及了專門放置衛生用品的設施。
還有一些飛船座椅以及艙內、艙外的航天服,都是根據女性航天員的身形特意定製的,以此保證她們能更靈活地進行太空作業。
同時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航天員也不再局限於完成體能類任務,需要承擔越來越多的科研太空行走等任務。
比如在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選拔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就增加了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這也為女性航天員帶來了新的機遇。
縱觀航天航空的歷年發展,女性航天員為了能夠實現太空探索,付出了很多努力和犧牲。
但也正是因為她們的勇敢無畏,讓世界看到了航天女性的獨特風采。
參考文獻:
從中國女航天員上天說起 這百年國家強了 女性崛起,浙江日報,2021-10-9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出艙 「她」力量閃耀宇宙蒼穹,科技日報,2021/11/12
太空為什麼需要女性——女航天員飛出地球的歷史與未來,中國科學技術館,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