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成功著陸,落地瞬間底部火光四濺,為何美國飛船沒出現

神州十八號

文|肉肉

前言

經過6個月的出差工作,神舟十八號終於在今天成功回到地球。

當三位宇航員精神良好的出現在鏡頭面前,大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新聞截圖

神舟十八號的返回,標誌著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又一次邁入到了新階段。

大家在慶祝三位宇航員順利完成工作的時候,目光也開始轉向其他地方。

神州十八號著陸

有不少網友發現,我國的飛船著陸瞬間,會冒出來大片的火花,相反美國的飛船則沒有出現像我們這樣的情況。

這到底是為什麼?難道是在技術方面我們還沒有掌握核心的技術嗎?

神州十八號宇航員

神舟十八號順利著陸

就在前兩天,神舟十九號順利升空,到達了中國空間站。

如果不是神舟十九號的出現,恐怕大部分人都忘記了在空間站還有三位出差六個月的神舟十八號的工作人員。

神州十八號十九號宇航員見面

當神舟十九號的三位宇航員到達之後,前輩和後輩來了一充滿愛意的會面。

在短暫的相處幾天之後,神舟十八號將交接棒交給了神舟十九號,自己要結束工作返回地球了。

神州十八號宇航員

在神舟十八號準備返程的時候,地面上的工作團隊也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搜救團隊、醫療團隊等等待著英雄們的歸來。

神舟十八號

在各個航天測控站的監測中,神舟十八號成功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網友們看到神舟十八號返回的景象,都在留言這才是「一路火花帶閃電」的真實寫照。

神州十八號著陸畫面

等到宇航員們微笑著向所有國人揮手的時候,大家激動的心情根本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神舟十八號從出發到結束,見證了我國航天工程太多的輝煌。

神舟十八號著陸

4月24日是神舟十八號機組成員首次亮相的日子,這是第一次全部由80後組成的團隊,也是隊長葉光富第二次前往太空出差。

而在54年的這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衛星也是從這裡進入到浩瀚的宇宙當中。

信源截圖

以前去一次太空,需要很多航天員等待著國家的航天任務才可以升空,現在用李光蘇的話來說,是許多的航天任務等著航天員們考核合格進入太空。

在這六個月的時間裡,神舟十八號完成了不少的工作。

信源截圖

首先就是完成了兩次出艙活動,第一次持續了8.5個小時,是這麼多年以來,我國航天員完成的最長出艙活動。

第二次則是持續了6.5個小時,這些外出活動都是為了完成設備檢查,以及安裝空間站防護裝備等工作。

新聞截圖

在太空出差的這段時間,神舟十八號一共展開了90多項科學實驗,對於某些領域來說,這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隊長葉光富在職業生涯中,成為了第一位在太空執行任務超過一年的宇航員。

新聞截圖

不過,說到這裡,有網友在評論區整活表示,葉隊長這個記錄被兩個人美國宇航員給刷新了。

他們兩位在太空滯留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葉隊長的工作時間,要屬誰最厲害還得是美利堅。

雖說這事一句玩笑話,但是在另一方面,網友們卻開始對載人航天工程引發了巨大的討論。

美國被滯留宇航員

一路冒火星為何美國沒有

有觀看直播的朋友們會發現,神舟十八號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冒出來的點點星光非常的耀眼。

有人說這才是「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真實畫面,不少人被這樣的景象深深的震撼到了。

神舟十八號

也有人在這之中提問,為什麼神舟十八號在落地之後會冒出大量的火光,並且還把現場搞得塵土滿天飛。

而美國的飛船卻沒有看到這樣的場景呢,難道是哪一方面還沒有做到位嗎?

示意圖

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國和美國出現這樣的差異,首先就是我們兩國選擇的飛船降落點不一樣,剩下的就是非常專業的專業的技術了。

飛船從太空返回到地球的時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我們說是著陸,其實可以理解為一個減速過程。

示意圖

如果不做任何減速工作,別說能不能看見飛船,哪怕就是能夠看到,在飛船撞擊到地表時候,產生的衝擊力度,非常容易造成宇航員的身體受到傷害。

我們看到的在地面出現的爆炸聲,以及漫天飛的塵土,就是因為我們點燃了反推固體火箭,大家可以理解為剎車。

信源截圖

在返回過程中,艙外的情景就像我們看的科幻電影一樣,就像一個燒的通紅的鍋爐。

有看過宇航員出艙的視頻的朋友可以發現,宇航員的頭髮都是濕漉漉的。

葉光富

大家可能會說,既然都是要打開反推火箭,早一步在天空中打開不是更方面一點。

其實在半空中的時候,飛船會打開降落傘,進行一定的調整,但這也只是讓速度降到每秒6-10米的速度。

新聞截圖

但這個速度下降到地面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這個時候用上反推火箭,就可以非常完美的減緩下降的速度。

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外面有很多的火光,而裡面的宇航員則是感到像剎車一樣的感覺。

新聞截圖

所以對於這個降落前的的最後一個畫面,大家不必太過於擔心,也不用覺得是技術方面的問題。

有關注過美國載人飛船的朋友可能會發現,美國的著陸點選擇的是海洋。

美國載人航天飛船著陸點

利用水面來減緩速度,可以說美國非常會利用地形的優勢,這樣的做法也是非常的簡單粗暴。

雖然方式不同,但哪一個更適合就可以選擇哪一個作為自己著陸的方式。

飛船著陸瞬間

在看過神舟十八號的返回畫面之後,大家唯一的感受是祖國的發展越來越強大了。

曾經楊利偉出艙的時候,大家還能看到他的身體狀態不是非常的良好。

神州十八號宇航員

現如今三位宇航員出艙之後,肉眼可見的他們身體狀態精神狀態都非常的不錯。

這也算從側面證實我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提高。

神舟十八號

結語

有不少人在說,雖然祖國航天工程發展的不錯,但是也要注意和西方先進國家有一定的差距。

但有一點想必大家忘記了,我國用11年走完了其他國家半個世紀才完成的路,這難道不能說明我國的進步嘛。

信源來自:新華網 2024-4-25 新華全媒+丨九霄逐夢再問天——記神舟十八號航天員

CGTN記者團 2024-10-31 10月29日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進駐中國空間站的第187天

澎湃新聞 2021-9-19 神舟十二落地前的小爆炸,不是事故是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