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留美博士流浪紐約街頭16年告訴我們:什麼人不能去美國


這兩天,一則復旦大學留美博士流浪紐約街頭16年,靠撿垃圾和別人施捨為生的新聞震驚全網。據傳,該人1985年1月被複旦大學少年班物理專業錄取,本科畢業後去美國深造。碩士、博士畢業後,再留校攻讀博士後,在美留學期間一共發表了32篇SCI論文!曾師從李政道!

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該資料庫主要收錄世界頂級的數、理、化、農、林、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等方向的核心期刊,是通過獲取各類頂級學術頭銜必備標配。

而李政道,更是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知名科學家!

據說該人是離婚後出現幻聽等精神癥狀,不能正常工作,淪落至此。

這也可見:美國並不是天堂,即使是高智商學術技術人才,也不見得就一定適合在美國發展,不必為了追求學術自由而貿然赴美。

如該人的教訓,如果在國內,早可能已經是著作等身、榮譽加身的專家學者,即使遇到不如意或者挫折打擊,也有親人和校友跟進關心,有更好的照顧與溫暖。

畢竟,美帝可能更自由,但人情也更自私冷漠!

2023年8月一起震驚的中國留美博士持槍殺害華裔導師的案件,據說也是心理問題。

所以,如果是想赴美求學發展甚至生活,一定要謹慎,看看自己會否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充分評估,不能看著別人在那邊發展得很好,甚至是聽說很好,就冒失前往,有可能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遭遇風險時可能連個傾訴的人都沒有。